分享

如何学习针灸三通法

 连元康lian 2014-12-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100010)谢新才 王桂玲  指导:贺普仁


一、深刻领会三通法的精义


1、三通法的内涵与外延


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贺普仁教授经过五十余年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针灸学术思想。现将针灸三通法的内容简介如下。


1.1微通法


所谓微通,其意有(1)毫针刺法  因其所用毫针细微,故古人称之为“微针”、“小针”,“微”代表此法的主要工具是毫针。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2)有微调之意,用毫针微通经气,好比小河之水,涓涓细流,故曰微通。(3)取其针刺微妙之意,《灵枢·小针解》:“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所谓微者,是指针刺精微奥妙之处。(4)手法轻微之意,我细心观察贺老的针法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手法轻巧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针刺应给予患者感觉舒适的良性刺激。(5)选穴精微  贺老选穴常少而精,选穴思路微妙难测,临床有单穴、双穴、复合选穴等多种选穴方式。


微通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也是一切针法的基础。从现代看,穴位有相对的特异性,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若经络阻滞,则信息反馈障碍,导致双向调节作用及机体自稳体系的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症。微通法就是通过刺激穴位并用手法进行微调,来恢复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1.2温通法


温通法是以火针疗法为代表,包括温针、艾灸等疗法,此法给机体以温热刺激,好似冬春之季河面浮冰,得阳春之暖,而渐融之,河水通行无涩也,因其得温而通,故名温通。


火针古称之燔针、焠刺、白针、烧针,如《灵枢·官针》:“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烧针令其汗。”它的施术是将针体烧白,然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其一、针刺穴位,本身有调整作用,此同微通法;其二、温热属阳,阳为用,人体如果阳气充盛,则阴寒之气可以驱除,即火针有祛寒助阳的作用。而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如《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血气遇寒则凝聚不通,借助火热,得温则流通。


火针主要适用于疑难病、顽固性病症、寒症等。


1.3强通法


强通法的典型方法是放血疗法,包括拔罐、推拿等疗法。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的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灵枢·小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即指以放血疗法祛除恶血,以达祛瘀滞、通经络的作用。此法犹如河道阻塞,水流受阻,今疏浚其道,强令复通,故曰强通。


强通法主要应用于急救及有瘀滞的病症。


以上是三通法的核心与内涵,然而引而广之,如:微刺法当属微通,熏熨法归于温通,刮痧、拔罐等为强通类,三通法又可包括所有针灸疗法。


2、三通法的理论依据


2.1病多气滞,法用三通


病因是多样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贺老体会尽管致病因素有六淫、疫疠、七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跌打损伤等多种,其病理变化又有表里上下、升降出入、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的失调等,而这几方面的变化过程,都是机体抗病能力与病邪交争,以及脏腑经络自身功能失调的种种表现,因此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都必然影响到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而导致脏气、腑气、经络之气的阻滞,即气滞。气滞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贺老把中医繁多的病理机制归结为气滞,从而提出了“病多气滞”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贺老逐渐将传统针灸疗法提纲挈领为针灸三通法,使用各种不同的针具针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激发人体正气来复,驱邪外出,以期脏腑经络之气通畅,从而恢复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即“法用三通”。贺老“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针灸学术思想正是三通法的立论依据。


2.2三通法的治病机理


(1)针灸的法则在于调气


针灸之法,即通经调气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刺节真邪》:“针刺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由上可见,针灸的通经调气作用是治疗各种疾病,祛除各种气滞的有效大法,也是针灸治病的根本道理。贺老认为,中医“气”的概念,是指人体一切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作用,如果人体脏腑组织发生气机不调,就会出现疾病,调气实质上就是调理脏腑经络的机能。


(2)三通法旨在通经


三通法是采用各种针灸方法,通过调气以通经,或通经以调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愈疾病的目的。微通法重在调,温通法取其温,强通法在于决血调气,根本宗旨就是通。这正如虞抟?《医学正传》所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针灸三通法渊源于《内经》,是对传统针灸疗法的归纳与升华,并较好地阐明了针灸的作用机理。


3、三通法的现代解析


3.1微通法


(1)经络:以针刺穴位为主,通畅经络,调节穴位及机体。


(2)正邪:以补虚、泻实为主,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3)湿邪:湿性粘滞,湿遏气机。针刺调气主要起化湿的作用。


3.2温通法:


(1)温度:温即温度,有热通、凉通,包括火针、艾灸等。


(2)寒热:与六气相关的主要是寒、热。


(3)脏腑:寒热易直入里,主要与脏腑相关。


3.3 强通法:


(1)压强:如放血拨罐主要是通过调节压力起到治疗作用。


(2)风邪:与气压相关的六气是风邪。


(3)五体:强通法主要是调理皮、肉、脉、筋、骨而起作用。


二、努力学好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怎样练就的呢?为此,贺老专门制订了一套修炼方法:


1、练针先练指


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疗效好坏皆在于两手手法及功力。且主要功力又在于拇指、中指及食指,其运力在于指节,并借助腕臂之力、甚至运动全身之力于指端,才能使针体轻了无痛。所以必须先将拇、中、食三指练出一番好功力,方能在临床施术中获得良效。练此功夫宜两手同时练习,若单习一手三指,则不能随心所欲左右手同时进针。


指力怒劲与针刺手法有密切之关系,不学针灸则已,欲学针灸必须练习手指努劲,仅就拇、中、食三指而言,其中拇、食指为主,中指为辅,只要把拇、食指功力练好,其功成矣。练指功有四步:


第一步,二指禅。练习此法,首先站立于桌案之前站稳,吸气使气下沉入丹田,然后两手臂向前抬起伸直,随之弯腰向前,双手拇指指腹搭桌案边上,自觉丹田之气上贯两肩、臂、肘、腕乃至指端,初练时必觉甚为费力,不能耐久,此时可调换食指,按于桌案边上,如此交替习之,练习日久之后,则不觉其苦,至此可以增加练习时间,一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初练时每次5分钟,每日1~2次。根据习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后每日练习时间可增至15分钟。大约100天后即可取得功效。入门后不可间断,仍需平日习之,大约习3年后大功告成。


第二步,顶指法。初练时空手习之,紧并中、食二指,屈成钩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二指之间,使三指尖相顶,紧紧扣牢,虎口成圆形,猛力扣5分钟,每日有空即练,不限次数。


第三步,夹木锥。此法用2小木锥,夹于右手拇、食、中指肚之间紧捏之,木锥长约3寸,粗约1寸,根粗尖细,以花梨紫檀质地坚硬为佳。每日有暇则练,半年功可成矣。练习以上诸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对强健身体也有裨益。


第四步,捻线法。练习捻线法不用任何工具,具体做法是,拇、食、中指肚紧贴,虎口呈三角形,三指肚相贴之处,以三指的第一节为限,指肚相贴之后,乃贯全臂之力于指,拇指徐徐向前捻若干次,然后拇指再向捻转若干次,其捻转数前后相等。每日不限次数,有暇即练,非常便利。


2、练针须练气


贺老针法是将针灸、气功熔为一体的方法。他常说:“搞针灸不练气功,等于医生白费劲,病人白受苦。”针灸医生指功不可不练,而坐功又不可不行,初行功时,应谨守规矩,调息坐功时,正其心身,巍然竖直,胸硬腰挺,不可伛偻,左腿抱右腿,两手翻置于膝上,眼观鼻,鼻观心,徐事吐纳,由浅入深。先徐徐将胸中之浊气吐出,再吸入新鲜空气,初其微细,采天地之灵秀,取日月之精华,吐胸中之恶浊,纳自然界之清气。每吸一口全部由精神吸入,由胸中经过然后纳入丹田,丹田即气海,在脐之下小腹之上。初练时气随入随出,不能收留,坚持打坐终能存于丹田,气满而道成。针术者以有形的练习之功,加无形调息之气,用于针刺则能事半功倍。


    针灸疗效不外乎取决于选穴和手法,而手法易被人忽视,其实手法同样无比重要,运用得好,患者感觉舒适,病也好得快,而手法的关键当然是进针的速度。进针快是贺老的一大特色,且是长年累月历练出来的绝招。对于进针的速度要求,我也时常跟我的学生说:“进针就象划火柴一样,没有速度,火柴是点不着的。进针如果没有速度,就不可能有好的感觉,并且会给病人增加痛苦。”


通过勤学苦练,临床日久,自能熟能生巧。以稳、准、轻、快的手法施于患者,则患者感觉舒适,疗效又能提高于无形之中。


三、灵活运用三通法(举例)


临床上根据病情不同,三通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互相配合应用,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1、单用


1.1微通


#口吃


【取穴】通里、列缺、哑门、局部。


【刺法】毫针点刺。


[典型病例]


谭某某,男,5岁。初诊日期:2002年10月12日。主诉:口吃两年余。自两年前上幼儿园时出现口吃,不能说出整句话,现正进行语言训练治疗,经治四月余,未见效果,把着试试看的心态,而来求治于中医针灸,余未诉不适。纳可,眠安,二便调。诊断:口吃。辨证:心神稚嫩障碍,舌窍闭塞失灵。治法:开窍通络。取穴:通里、列缺、哑门、局部。刺法:毫针点刺。治疗1次后即明显好转,家属大为咤异,继续治2次痊愈。


1.2温通


#腱鞘囊肿


【取穴】阿是穴。


【刺法】以粗火针速刺患处,挤压出囊肿内的胶冻状内容物。


[典型病例]


吴某,男,29岁。右手腕囊肿半个月。右侧手腕半月前开始出现囊肿,约小花生粒大,表面光滑,推之可动,按之坚硬,重按有压痛,手用力时则疼痛,影响电脑鼠标操作,妨碍正常工作。纳可,眠安,二便调。望诊: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弦。辨证:气滞血瘀,痰核流注。治法:行气活血,化痰散结。取穴:阿是穴。刺法:以粗火针速刺患处,挤压出囊肿内的胶冻状内容物,从针孔中挤出少量透明胶状黏液,肿物当时消失。经随访,未复发。


1.3强通


#麦粒肿


【取穴】耳尖、耳背静脉。


【刺法】三棱针放血。


[典型病例]


钱某,女,50岁。左眼上睑红肿2天。2天前晨起发现左眼痒痛,眼睑红肿,有硬结,自服牛黄上清丸无效,且眼睑局部肿胀加重,伴有小便黄,大便干,要求针灸治疗。望诊:左眼睑局部红肿,局部有一硬结。舌苔黄,舌边尖红。切诊:脉滑。诊断:麦粒肿。辨证:脾胃伏火,风热相博。治法:清热泻火,疏风散结。取穴:患侧耳尖,三棱针快速刺入,放穴3~5滴。第2天复诊,麦粒局部红肿稍减,疼痛减轻。取穴:耳背静脉,放血。治疗2次而愈。


2、合用


2.1两种合用


2.1.1微通与温通


#颈椎病


1、微通法


【取穴】


主穴:大椎、大杼、养老、悬钟、后溪。


配穴:风寒湿型配外关、昆仑;气滞血瘀配支沟、膈俞;痰湿阻络配列缺、脾俞;肝肾不足配命门、太溪;气血亏虚配肺俞、膈俞。


【操作方法】针刺部位常规消毒,进针后捻转或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针颈部穴位,针感向肩背部下传,针肩部穴位针感下传至手指,留针30分钟,每日针一次,10次为 1 疗程。


2、温通法


【取穴】夹脊穴、阿是穴 (痛点及肌肉僵硬处) 。


【操作方法】将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直径 0.5mm 长 2 寸的钨锰合金针,置酒精灯上,将针身的前中段烧透至白,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达肌腱与骨结合部,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病灶上,散刺 2~6 针,每周治疗2次,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


2.1.2微通与强通


#癫痫


【取穴】


实证:大椎,腰奇。


虚证:大椎,腰奇,脊柱两侧夹脊穴。


【刺法】用三棱针挑刺大椎、腰奇若干次,使其出血各1~2滴,然后叩拔火罐10~15分钟,使其出血少许。患者俯卧,用梅花针叩打第1颈椎至第4骶椎的脊柱及两侧,由上而下,叩打至皮肤红润或微出血为度,一周2~3次。


[典型病例]


朱某,男,9岁,家长代诉:患儿从7岁开始出现抽风,发作时间每月一次至七次不等,面黄,抽时忽然跌倒,不省人事,继则斜视,口吐白沫,约半小时后苏醒,醒后疲乏,精神不振,经过针灸治疗症状好转,已有八个月未犯。现又发现抽搐,记忆力减退,食纳减少,睡眠、二便均正常。望诊: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苔白。闻诊:语言清楚,声音低怯。脉象:滑数。辨证:痰饮郁滞中焦、中气不降,随肝胆之气上扰。治法:化痰饮,熄风降逆。取穴:四神聪、中脘、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针法:毫针点刺,不留针。每周针1~2次。第10诊家长代述从初诊到现在约两个月,始终未抽搐,精神好,惟记忆力仍较差。取穴:百会、上星、中脘、合谷、太冲。刺法:同前。第16诊家长代述从上次针后情况很好,一直未犯病,所以两个月未来诊治。但在一周前又连续抽搐两次,每日一次,约十分钟缓解,抽后四肢疲乏,精神欠佳,脉沉滑。此为阳气不足,不能化痰。取穴:大椎、腰奇。刺法:大椎针尖向下刺;腰奇针尖向上刺。均刺入3寸半深。共观察治疗半年,针治9次。随访5年,病情未犯。


2.1.3温通与强通


#卵巢囊肿


【取穴】阿是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


【刺法】中等火针,速刺法。


[典型病例]


靳xx,女,30岁。左少腹部肿块数年。8年前曾流产一次,以后未再受孕。在某些医院检查均诊为左侧多发性假粘液性卵巢囊肿、继发不孕症,胃纳食佳,月经正常,二便正常。望诊:面黄,左少腹扪之有16x16及14x14毫米两个肿物,表面光滑坚硬,推之不移,无压痛。脉象:细弦。辨证:气滞血瘀,聚为癥瘕。治法:温通活血,散结消瘕。取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加局部火针点刺,痞根用灸法。刺法:用中火针,用速刺法点刺穴位,局部在肿物的头、体、尾3处进行点刺。灸法:用艾盒温和灸痞根。3天行针1次,3次针后肿物缩小,七诊后基本摸不到肿物,共针灸13次,肿物完全消失。经妇产医院再次检查:未见异常。


2.2三通并用


#中风


【根据不同发病时期立法取穴】


(1)对于危急期,治疗须拯危救急。贺老主张选穴要精妙,用法须术高。如:对中脏腑之闭证,首选强通法,取水沟、四神聪、十二井穴放血,以开窍醒神进行急救;而对于脱证,加用温通,灸神阙、关元等穴以回阳固脱。


(2)在急性期,针对病情多变的特点,以百会、四神聪、合谷、内关、足三里、太冲为主穴,重在微通,再随证配穴,灵活运用三通法。


(3) 后遗症期,在急性期后,多留有后遗症,且病情顽固,经络闭阻不通,贺老主张在后遗恢复期,多使用温通、强通之法。如:肌张力增高可用火针;瘀滞明显者局部放血。


【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法配穴】


内因主要有年老肾衰、饮食不节、情志过激,所以治疗重在微调疏通。如:情志过激取丘墟、蠡沟。


外因主要是风寒之邪因时令变化而诱发,如冬季患病率高,所以,天气寒冷应酌加温通法,以助阳祛寒。如:灸关元、气海。


而对于病理产物即风、火、痰、瘀为患,须重用强通法,以祛邪通经。


【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取穴】


(1)积损正衰,本虚标实


人之机体不外由外伤引起体内正气损伤,或年老体衰,而使正气衰退,诸病易发,中风之症大多是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阴虚则阳亢,水不涵木,内风时起。另外,气血亏虚也是本虚的一个方面。


标实主要是指风、火、痰、瘀相兼为患的症情表现,其主要是内外因积久不去所形成,诸如肝阳化风、五志化火、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虚血瘀所导致。


对此在治疗上,抓住风、火、痰、瘀、虚等病机要点,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取穴,如:平肝熄风取百会、四神聪、太冲;通腑化痰取中脘、天枢、丰隆;滋阴潜阳取涌泉、太溪、三阴交;益气取太渊、气海;活血化瘀取血海、内关、井穴放血等等。


(2)气机逆乱,经络闭阻


上述病因及病理产物积累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系统的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偏衰,气血(机)逆乱,或痰瘀蒙蔽清窍,发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风痰横窜经络,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失用,而出现半身不遂等症。


在治疗方面,贺老认为以微调为主,三通并用,选穴时,对症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如:上肢不遂取听宫、曲池、合谷、条口;下肢偏瘫取环跳、阳陵泉、太冲;高血压取四神聪放血、涌泉、风池、膈俞;冠心病取内关透郄门;糖尿病取曲池、建里、三阴交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穴配治】


除昏仆、半身不遂等主证外,中风之症尚涉及五脏六腑、经络关窍,临床兼症繁多,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便秘、痴呆、失眠、流涎、躁动不安等。所以在治疗时,既要针对性强,又要抓住时机,全面兼顾。如:语言不利取金津、玉液放血;痴呆取神门、心俞;失眠取神庭、照海、通里;躁动不安取本神、蠡沟等。


由上可知,治疗中风一病,须三通法并用,才能全面兼顾,重在微调疏通,寒结者温使之通,顽闭类强使之通,务必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使机体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