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张正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Richard_X 2023-01-31 发布于云南
张正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图片
图片

黄永红 江伊乐 陈海 张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

摘要:介绍张正教授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张正教授认为脏腑亏虚、伏邪内著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主张以“通、补”为法,治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临证中“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三法灵活联合运用,取穴少而精,局部与整体兼顾,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贺氏针灸三通法;临证经验;张正;

分类号:R246.81;R249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以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涕为主症[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日渐加重,AR患病率逐年增加[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控制临床症状为主,但药物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高复发率等问题使其应用受限[3,4]。而针灸治疗本病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特点,为A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逐渐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张正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张正教授传承著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临床立足于贺氏针灸三通法诊治AR患者[5],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核心理念贯穿于临床治疗的理、法、方、术之中,屡治效验,现将张正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浅析如下。

图片
1.病因溯源,病机阐微
图片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鼽嚏”“鼻鼽”的范畴,首见于西周《礼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映败,民多鼽嚏。”历代医家指出,本病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损受邪,为内外相合而病[6,7,8]。目前,现代医学对A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研究表明,AR主要是由Th2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刺激产生IgE,介导多种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9,10]。张正教授躬身临床近三十载,在继承历代医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AR研究的认识,将本病归因有二:一为过敏性体质,其本质是易感人群存在“脏腑亏虚、伏邪内著”的病理基础,即先天禀赋不足、正气内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阳,脾肺肾三脏亏虚、功能失常,而肺经伏邪内著,伏邪近似于体内存在的异常抗原,使机体易感性增加;二为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亏虚,功能失调,风寒等外邪乘虚而入,引动体内伏邪,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而导致脏腑经络之气的阻滞,气机失和,则病发。本病病位在肺金,与脾土、肾水三者母子相生,与先天、后天密切相关。若肺脾肾虚损,功能失调,继而致五脏经络气机失和,气不和则百病至。故将本病分为肺气虚寒、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三大证型。

图片
2.通调为本,法用三通
图片

《类经·疾病类》记载:“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百病皆由气机失和、功能失常而生。AR患者脏腑亏损,正气虚弱,气失和畅,滞而不通,不通而病[11]。张正教授指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气虚则滞,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12],主张治以“通、补”,临证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其包括以毫针为主的“微通法”、以三棱针为主的“强通法”和以火针或艾灸为主的“温通法”。以“通”为手段,以“调”为目的,借针灸“通”之力,以“疏其气,令其条达”,使经络得通,气血得调,扶正祛邪,兼以益肺固表,健脾固肺,温肾益肺,以使五脏调和,人体气机阴阳恢复平和,邪去正安,而病渐愈。
《景岳全书》云:“夫所谓调者,调其不调之谓,凡气有不正,皆赖调和。如邪在表,散即调也。邪在里,行即调也。寒邪壅滞,泻即调也。虚羸困惫,补即调也。”本病三通法联用,针、灸、罐三种疗法有机联合,相辅相成,寄针灸“通”之力,补肺脾肾三脏之虚,祛风寒外邪及肺经伏邪,调和人体不正之气,使人体气血阴阳归于平和。《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微通法”借微针“通”之用,以调经脉血气,平和阴阳,使经络、气血运行得通而气调。传统的“强通法”主要是指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的疗法,但因此法创伤性较大,临床上患者接受度较低,故张正教授常用拔罐来代替。拔罐可以通过良性机械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13]。拔罐疗法有强力祛邪逐瘀通滞之功效,与放血疗法功能类似,可归属于“强通法”的范畴。本病属肺系疾病,故拔罐部位主要在肺区,尤需覆盖双肩井穴、肺俞穴、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其中,肩井穴深部为肺尖,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位于肺部后侧,中府穴、云门穴位于肺部前上侧,中府穴为肺之募穴,内通肺气,云门穴为手太阴脉气之所发,为肺气出入之门户,天府穴属手太阴肺经,与云门穴邻近。以上部位拔罐,可增强通宣肺气、迫肺与肺经伏邪外泄之功,使邪散而气调。“温通法”旨在通过火针或艾灸的热力刺激人体,以温通经络,激发经气,温养脏腑[14,15,16],使虚补而气调;《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借火针热之力作用于鼻周穴位,以温通局部寒邪,引壅滞于鼻窍之邪散而外出,经络得通,气血得和,使邪散滞行而气调。

图片
3.病证结合,选穴有方
图片

贺氏针灸三通法配穴精妙,既有对局部病灶的直接治疗,也注重对患者整体气血的调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穴精巧,兼顾局部与整体的“通调”。
针对鼻部的病变,张正教授选取“鼻5”[11]组穴,包括迎香、上迎香和印堂。有研究表明,AR患者迎香、上迎香和印堂的热敏化频率最高[17],并且均位于鼻旁,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规律的充分体现。诸穴合用,以促进鼻周血液循环,气血畅通,从而抵抗病邪入内。
针对肺气虚寒型患者,张正教授选取“咳喘10”[11]组穴,即风池、肩井、大杼、风门、肺俞。风池为祛风要穴,善治一切外风病症[18];肩井为胆经和阳维脉之交会穴,其深部为肺尖所在,具有理气降逆,散结补虚之功;大杼、风门、肺俞同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深部为肺脏所居,其中,大杼为手足太阳之会,可宣肃调畅,风门为风邪出入门户,乃搜风要穴[19],肺俞为肺脏精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肺疾的重要腧穴。针灸肺俞可降低血清IgE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20]。诸穴合用,以达益肺固表,祛风通窍之功。
针对肺脾气虚型患者,张正教授常加用“小扶正”[11]套穴,包括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池通上达下,合谷升清降浊,足三里益气升阳,三阴交滋阴健脾。太冲为肝经之原穴,可调控肝经的总体气血,与合谷相伍称为“四关”穴,可借助三焦之道运行诸气于脏腑经络,增强升清降浊,调气和血之效。诸穴相伍,升降相得,阴阳相配,共奏健脾和胃,益气生血之功。
针对肺肾两虚型患者,张正教授常加用“肾8”[11]组穴,包括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中空。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且肾俞为肾脏精气输注之所,以补肾为主,气海俞是人体原气输注之所,以理气血为主,大肠俞为大肠腑精气汇聚之处,以理气散津为主,中空为经外奇穴,有温肾强腰之功。诸穴合用,加上灸法,对肾的温补作用益彰,对后天之本的培补之功益佳。

图片
4.施术巧妙,气至取效
图片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是针刺取效的关键,而针灸“术”的实施也是得气的重要因素。“微通法”针刺时,要求术者做到“持针若一,坚者为宝”,形神俱备,选取合适针具,下针稳、准、柔,快速破皮,针至合理深度,不要求产生瞬间的强烈刺激,而追求徐徐而来的针感。“强通法”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电动真空拔罐机在肺区拔罐时,需注意保持罐内负压一致,待取罐后观察局部罐印的差别,可在出痧多而色深处适当刺络放血,以增强疏通局部瘀滞的目的。实施“温通法”时,为避免火针刺后在人面部留下疤痕,故在鼻周使用火针时要求术者熟练掌握火针操作,做到稳、准、快。选取0.18 mm×7 mm的毫火针,待针尖烧红后,快速进针3~4 mm,留针10 min,出针后嘱患者24 h内针孔不能遇水,做好对针孔的保护措施。

图片
5.验案举隅
图片

梁某,女,39岁,因“反复鼻塞、流涕、喷嚏6年余,加重3 d”于2019年12月18日就诊。患者于6年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晨起及遇冷加重,发作时严重影响工作与睡眠,曾多次至外院门诊就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扑尔敏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但仍有反复。3 d前,患者受寒后再次出现鼻塞、流涕症状,给予口服扑尔敏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刻见:鼻塞、鼻痒、流清涕,时有喷嚏,遇冷加重,伴有头痛,畏风怕冷。平素易感冒,腰痛,纳可,眠差,舌暗淡,苔润滑,脉沉弱。局部检查示:鼻黏膜稍充血,苍白水肿。鼻症状总分(TNSS):11分。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肾两虚证。治拟调气和血,温肾益肺,散寒通窍。处方以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取穴参照《经络腧穴学》[21]的标准,具体如下:①强通法:取真空抽气罐于肺区拔罐,尤其覆盖双侧肩井、肺俞、中府、云门、天府,留罐10 min。②微通法:取双侧风池、大杼、风门、肺俞、肩井(“咳喘10”);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中空(“肾8”)。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消毒后,取0.25 mm×40 mm规格的毫针,风池穴朝鼻尖方向针刺,进针深度25~30 mm,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中空均直刺进针,刺入深度30~35 mm;选取0.25 mm×25 mm规格的毫针,大杼、风门、肺俞、肩井均直刺进针,刺入深度8~12 mm,手法稳、准、柔,不追求强烈刺激,缓缓得气后,留针30 min。③温通法:“肾8”针刺后艾灸:“肾8”组穴针刺得气后,施以腰部艾灸箱艾灸30 min。“鼻5”毫火针针刺:患者取仰卧位,取穴迎香、上迎香、印堂。局部消毒后,选取0.18 mm×7 mm规格毫火针,待针尖烧红后,快速进针3~4 mm,留针10 min。
二诊(2020年12月25日):鼻部症状均较前缓解,余症状同前,舌淡暗,苔水滑,脉沉滑。局部检查示:双侧下鼻甲黏膜变白,黏膜水肿较前改善。治疗处方:(1)在原方的“微通法”中的“咳喘10”针刺的基础上,加上背部肺区施以艾灸箱艾灸30 min;(2)风池毫火针刺,取0.35 mm×25 mm规格毫火针,针尖烧红后,快速进针20~23 mm,快速出针;余针灸处方同前。
三诊(2020年1月5日):鼻部症状缓解,仍畏风怕冷,舌暗淡,苔水滑,脉缓弱。治疗处方:于原处方基础上减“强通法”,余针灸处方同一诊。
四诊(2020年1月11日):偶有晨起鼻塞、流涕及喷嚏。舌淡暗,苔白,脉沉滑。鼻症状总分(TNSS):3分。治疗处方同二诊。给予二诊治疗处方治疗5次后,患者鼻部症状基本消失,偶有晨起喷嚏。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偶有晨起喷嚏、流涕,余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之鼻鼽,责之肺肾虚寒,风寒外侵,津液输布失常,滞于鼻窍,不通而病。本病三通法联用,以“鼻5”毫火针针刺以通局部之壅滞,肺区拔罐以祛肺与肺经之伏邪,合用“咳喘10”以通宣肺气,益肺散寒,加用“肾8”针刺后艾灸以温肾散寒,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灵活调整三通法,寓补泻于通调之中,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内外兼治,诸症渐消。

图片
6.小结
图片

过敏性鼻炎病机复杂,但总以脏腑虚弱,经络气机失和为主,张正教授主张治以“通、补”,以通调为本,将传统针灸的机制贯穿于三通法之中,“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三种方法灵活运用[22],借针灸“通”之力,以补脏腑之虚,散邪之壅滞,调气机之滞,血气和调,阴阳平和,从而邪去正安,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AR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
[2] 蔺慧文,皇甫辉,李育军,等.颗粒物污染与变应性鼻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33(3):285-288.
[3] 王向东,王成硕,郑铭,等.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2019版过敏性鼻炎管理路径(中国版)[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26(12):690-699.
[4] 孙琪,励雄,邵瑛.赖新生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探微[J].中国针灸,2019,39(10):1099-1102.
[5]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操作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582-588.
[6] 孙敦坡,马小闵,姜明孝,等.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10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1):19-23.
[7] 昌林亚,孙麦青.督灸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2):2861-2866.
[8] 马春,李淑玲,郝如彬,等.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0):1473-1476.
[9] 祝婉婷,余文婷,高培,等.变应性鼻炎局部炎症客观指标初探[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4):306-312.
[10] 王黎源,袁圆,王伟,等. AcCystatin减轻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病变和促炎细胞因子分泌[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1,37(5):391-395.
[11] 贺喜.普仁明堂示扶正:贺氏针灸理论精华及临床实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9.
[12] 梁林燕,张正,杨益.“贺氏针灸三通法”学术特色探微[J].四川中医,2019,37(5):6-9.
[13] 孙三峰,葛杜鹃,梁瑞丽,等.腹针配合拔罐治疗过敏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0):1173-1176.
[14] 赵洛鹏,刘璐,王一战,等.火针疗法的“破”和“立”作用及临床应用初探[J].中医杂志,2019,60(14):1255-1257.
[15] 闵友江,周璇,姚海华,等.艾条悬灸对皮质酮肾阳虚大鼠MR、 GR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654-1658.
[16] 王迷娜,赵洛鹏,刘璐,等.浅谈“病多气滞,法用三通”[J].中医杂志,2020,61(6):546-549.
[17] 林煜芬,卢健敏,苏燕娜,等.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腧穴热敏化规律研究[J].针刺研究,2017,42(6):527-532.
[18] 贺煜竣,张亚兰,宋伯骐,等.《针灸大成》中风池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4):631-633.
[19] 郑洁,邵素菊,何竹青.针灸“肺俞”“大椎”“风门”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1,38(1):38-42.
[20] 陈向华,何海明.艾灸“肺俞”“肾俞”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及血清白介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7,42(2):159-162.
[21]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4-45.
[22] 黄嘉慧,张正.贺氏三通法治疗鼻鼽1则[J].中医药导报,2019,25(22):52-54.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