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老刻刀 2014-12-04

平菇出菇期管理技术

 

一、出菇期管理

1、出菇前袋口处理

    凡袋口采用套环报纸封面的孰料菌袋,应将封口纸完全除去;凡采用线绳扎口,微孔刺眼的孰料菌袋要在菌丝发满后现蕾前,因品种不同而分别管理,是浅白色或灰白色菇种的要用筷子粗的铁钉分别在两头打四个眼(因以前的刺眼太小,不利于发菇),以利洞眼内形成菇体,是灰色或黑色品种的,要解开扎口线,拉开袋头在系上出菇套环;凡袋口采用打洞透气发菌的半生料和发酵料的菌袋,要依品种的情况分别对待:1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可保持原状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原基。不打开袋口,即可保住料内水分,又因出菇集中菇根干净商品价值高。2灰色或黑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脚粗,在透气孔内菇雷冒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在线原基前就将袋两头系上出菇套环,不必盖报纸。

2、码堆

    在出菇场所码堆前,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治菇体带泥或有利于洁净管理。以半地下大棚码堆为例,排袋时要按单排排放菌袋,一层一层的堆码成菌墙,每层7-9个菌袋,高放6-7个菌袋,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要相隔一公分,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散热之用,夏季及早秋出菇还要在每层菌袋之间用两根竹竿隔开,预防袋层之间升温烧袋,造成下潮菇迟迟不转潮或细菌性病毒污染,这一点请菇农特别注意,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做依托 3为了有利于出菇管理,出菇菌袋排放是还应注意,生理成熟接近的菌袋要相对集中堆码,防治菌墙出菇参差不齐。

3、原基管理期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应出菇的环境条件,此时,棚内不易过暗,不能郁闷,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的空气每天喷雾一次,加强环境湿度外,不必进行通风管理,菌袋两头系上套环的因不盖报纸菌丝会裸露在空气中,所以管理上应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除刚系上套环是2天内不喷水外,以后每天都要将地面喷湿,还要对套环内菌丝以雾状水喷雾保湿。

    当袋口或套环内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嫩小,对水分和风吹比较敏感,这时管理重点是:1切勿对原基喷水,否则会造成大面积菇雷死亡,2不需通风换气,具有适当二氧化碳浓度的封闭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以此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即通风过早,原基会大批死亡,通风过迟或湿度大,原基成活数目增多,原基成活率过高也不是好事,会给舒蕾管理带来麻烦,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必须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供应,否则会产生畸形菇。

4、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两边的通风口,让空气在日夜24小时内都要形成对流,注意空气对流量要随珊瑚期倒成菇期逐渐增大。如果要进入珊瑚期后,仍不通风,或空气不能形成对流,菇体将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形成金针菇类型。珊瑚期通风应该缓慢进行,通风大小要靠通风口的敞开口来调节。珊瑚期需要的氧气较少,所以通风口一般只开四分之一即可,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就会造成小菇干枯,湿度管理还是依照每天喷雾一次,如遇干燥天气,出菇不为也可喷雾,一掠而过,防治小菇干枯和促进菌盖.菌柄分化非常必要。除抓好通风和湿度外,还要注意疏蕾让选留下来的菇蕾集中生长,形成大菇,特别是头茬菇,出菇太多,相互争夺养分,从而是菇型变小,畸形菇增多。
    5
、成型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1公分时,棚内的喷水次数也要相应的增加,并可以直接向菌盖上喷水,喷水量以湿润菌盖但又积水为准,灰白或浅白色品种还较适应,无异常反应,灰黑色对积水反应比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个一次,随着菇体的长大喷水量和通风也要随之加大,通风口也要全部敞开,日夜通风。通风和喷水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要加大通风量少喷水,刮风天气要多喷水倒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治失水过快造成干枯,喷水后不要关闭通风口,防治吸水后缺氧,造成小菇发黄或死亡。棚内要保持良好的湿度环境,保持空气新鲜,当头茬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摘。
     6
、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时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单丛重量达到最大值,菌肉厚..肥嫩。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采收过迟,菇体老化,会大量散发孢子,不仅消耗袋子养分,而且孢子落到其他小菇上。也会造成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钮即可,若是套环出菇,摘下的菇要用利刀消去菇根,采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二、平菇出菇期管理新技术

1、原基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生长温度控制在10~18℃,光照强度以100勒克斯为宜。

      2、桑椹期每天向菇棚四周喷3次雾状水,不能直接喷在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光照强度为15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2℃左右。

      3、珊瑚期温度控制在8~14℃,每隔2天向棚内喷1次水。通风时间达到6小时,每天需喷3次雾状水;通风时间超过8小时,每天需喷4次雾状水。光照强度控制在100~150勒克斯。

      4、伸长期棚温保持在10~16℃,光照强度为200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可直接向菇体上喷水,喷头与菇体间的距离大于1米。同时,结合喷水喷施1次营养液。其配方是:葡萄糖0.5公斤,煮菇水10公斤,西红柿浸出液2公斤,味精0.1公斤,维生素B150片,混合后分3次加入30公斤水中。应在上午10时通风,下午4时闭风,大风天气视情况而定。

5、形成期菌盖每天可长2~3厘米,温度控制在8~15℃,上午10时通风,下午4时闭风,光照强度为250勒克斯,每天喷水不少于3次。为控制子实体生长过快和孢子弹射,可向菇体菌褶上喷1次孢子封闭液。其配方为:5%黄豆水20公斤,2%明矾水20公斤,维生素B910公斤。

三、如何保证平菇后期出好菇

平菇品种很多,按其出菇的温度分为四大类,即高温型、广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而春季栽培的平菇一般为广温型和高温型,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为230℃,高温型为1032℃。在生产中,尽管温度符合出菇要求,但平菇后期普遍出菇少,且质量也不好,其实,若能加强春栽平菇的后期管理,照样可像前期那样多出菇、出好菇。

    1、浸水。春栽的平菇菌袋,出菇23批后,菌袋中水分散失,菌科干缩,不能出菇或只出少量长不大的小菇。这时可以进行浸水处理,在菇场旁挖一泥坑,里面排放34层菌袋,用木板或竹板压盖,再压重物后灌水于坑中,使菌袋浸在水中23天,水中还可加入少量的复合肥以增加菌袋中的营养。补充了水分和营养,平菇后期就能继续出好菇。

    2、覆土。由于后期出菇时,气温逐渐升高,甚至高出平菇温度的高限,所以经常出现不能出菇或死菇现象,这时可以进行覆土处理,以降低温度,保证出菇,泥土的温度一般比气温低510℃,可将平菇菌袋脱去薄膜,整齐排放于泥畦床中,其上覆盖58厘米的泥土。注意覆土的前3天,每天要浇水3次,每次要浇透。

3、防治病虫。随着气温的升高,病害危害加重,要及时进行综合防治。1、及时清理菇场内外的环境卫生。2、每隔一周,菇场外围用800倍敌百虫喷洒一次,以减少虫源。3、在没有菇体时的菇场内,800倍敌敌畏和500倍多菌灵溶液喷雾,但有菇蕾和菇体时不能使用任何药物。

四、平菇子实体生长期两大因素的调控-通风与保湿

1、通风  

平菇是好气性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氧气,如果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菌柄发育快,菌盖发育慢,因此会形成柄粗长,菌盖小的长柄菇。但通风和保湿.保温相结合,实践中常出现通风影响温度和湿度的现象,因此在春夏秋季要保持每天人日夜24小时空气对流,气温高于20摄氏度,要把大棚两边薄膜全部支起,以加大空气对流,在冬季只要空气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都要都要使空气缓慢对流,除非气温处于4摄氏度以下或结冰天气应停止对流,白天气温如果回升到5摄氏度以上,仍要在中午进行通风换气。实践证明,只要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菇盖上不常积水,黄姑病等细菌性病害就很难滋生。

2、保湿

平菇子实体发育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70%时,菌盖表面粗糙,易产生龟裂,长时间干燥还会消耗袋内水分。但是喷水过多,湿度在95%以上,由于缺氧,极易造成子实体发病或腐烂,因此菇棚内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保持85%-95%的空气湿度,调整空气湿度的办法是湿度低时,采取向地面喷水或对袋两头喷雾来调节,湿度高时,采取加大通风来调节。

    对平菇子实体喷雾状水很重要,因此可以避免菇体表面积水现象,应加以提倡。但是,现阶段有的菇农朋友随着平菇种植面积加大,已粗放倒用潜水泵或自来水管,直接喷浇棚内菇袋及菇体,这种粗放管理极易造成菇体积水。建议一定要在塑料水管口接一个喷雾头,使用雾状水。否则将会给黄菇病的发生埋下后患。

大面积栽培时为省工省力及高效管理,可用水幕喷带进行雾装水喷雾,效果极佳。使用时将喷带一头连接潜水泵出水口处,另一头顺着大棚中央人行道延伸,或吊扣在棚顶,凡有喷水带经过的地方,都能形成水幕。

五、平菇采两茬 料面要去皮

平菇采收两茬以后,料面往往会出现严重干燥板结,透气透水性差,菌丝衰老无力等不良现象,从而延迟出菇时间,降低菇体产量,甚至不出菇。若将料面刮去一层,可以较好地解决板结问题,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料面去皮的方法  对板结严重、菌皮过厚的料面,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的菌皮。对轻微板结、菌皮较厚的料面,可用铁丝纵横划出许多小沟,至露出菌丝。畦床栽培的,可用竹扫帚在床面上来回扫动,直到刮破老菌皮而露出里面的菌丝。袋栽的,可将两端的老菌丝刮去。    
  去皮对原基分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菌丝生长,一般710天后即有新菇蕾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料面刮菌后要将刮下的老菌皮清除干净,以免产生杂菌。同时要将暴露的新料面按平,以利出菇整齐。此外,应等到菌丝恢复生长后才能喷水。

七、白平菇的出菇管理和后期管理

白平菇实体雪白,且不受光线和温度影响,菌盖扁型,中等大,子实体丛生,菌柄短,菌肉厚,韧性好,耐贮运。菌丝生长温度8-35℃,最适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8-25℃,最适温度13-20℃,子实体在8℃以下,菌盖长出菌刺状物,影响产品质量,生育周期120天。可以填补普通平菇上市空白。  

      1出菇管理

小菇蕾长出后用喷雾器或棚内微喷管向空间喷雾保湿,每天喷一次。菇蕾长至红豆大小时,除向空间喷水,也可直接向菇蕾喷水,喷水时结合通风。待子实体长大后,增加喷水次数,每日两次(此时气温较低),上午10点左右一次,下午两点左右一次,使菇棚保持90%以上的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湿度不够,子实体菌盖中间会发黄,影响商品价值。每次喷水结合通风。通风还应视天气而定,刮北风时,可只开南面通风口,随出菇季节气温变化灵活掌握。     

2后期管理

采收两茬菇后,袋内水分养分消耗很多,为使其继续出菇,尽可能提高生物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应及时采取措施。白平菇没有黑平菇抗杂菌能力强,不能象黑平菇后期注水,或抹菌墙的方法补水,容易污染,可剥袋后直立摆放埋于地下,3cm左右厚的土,然后灌一遍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