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智慧之四:塑造优良品德

 xc活人的娄子 2014-12-04

家教智慧之四:塑造优良品德  

 

家教智慧之四:塑造优良品德 - 日出东方 - 求学网

 

 

家教智慧之四:塑造优良品

文 ∕ 智夫勤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贝多芬曾告诫后人:“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世界著名教育家贝戈尔博士也指出:“优良品格是个人思想和行动遵守社会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人性中利他特性的表现,教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质,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良好的品德是每个孩子必备的素养,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父母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教胜于言教,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以身作则来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美籍华人崔琦,于1938年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家境清苦,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善良和淳朴的品德。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心地和善,日常与邻里交往,处处表现得谦恭、宽容。这些品德对崔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家境贫寒的姐姐在香港求学期间,因为他为人谦恭、尊敬师长、成绩优异,而得到老师们的赏识、表彰,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连年获得减免学费的待遇,保证了中学学业的顺利完成。此间,崔琦又得到了姐姐的勤俭、执着、坚毅、不畏艰难等优良品德的熏陶。中学毕业后,含辛茹苦的姐姐送他到美国读大学、读研究生,他秉承了父母的谦虚、善良的美德,发扬了姐姐的勤劳俭朴、精于进取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大学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崔琦功成名就后,仍保持谦恭的本色,并坚持助人为乐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的成就,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具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1923年赴美国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执教。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工作、正直做人的一生。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人。他们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振宁兄妹。杨克纯经常用自己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绔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的人生经验告诫和教育杨振宁兄妹。 

孩子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一个多世纪前,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上就断言:“品格高于智慧。”家长们要摒弃重物质轻精神、重智商轻情商、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家教理念,切实肩负起塑造孩子品德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