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组织教研活动

 风云潜龙 2014-12-04

【教研组织】如何组织教研活动

 

谈到“组织” 教研与“活动”,好像动静很大,脑海里立即呈现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开会,。其实,教研教改的确需要这样大动静的交流、观摩、学习活动,看一看观摩课,听一听经验介绍,学一学专家讲座,共同研讨一种教学模式等等,但是,我认为:教研活动更应注重在教师平时工作的细节里。如:年级组的共同备课;下课后,两三位教师在一起交流同一课题教学中的得与失,甚至于自己在单元测试后的反思、评析完学生作业后的反思,然后对自己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符合自己与自己学生的个性化教案设计,这些教研活动更实际,更有用。所以我说: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意识。

搞“教育科研”,一听好像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很神圣的事情,是一些专业人士坐在办公室里搞的事情,总之很神秘。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常工作中只要有自己的思考,你就是在搞教育科研,看一看现在的征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等等,不再教学一线的老师是搞不出来的。在这里有一个小建议:大家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平时积累资料,多写一些上述内容,理论性的东西我认为的的确确是专家的事情;与同伴说一说,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你就是在搞教研活动。只不过有的学校,这种气氛浓一些,有的学校弱一些;有的老师这种意识强一些,这种意识弱一些。搞教育科研需要意识,任何人不要把自己的成长寄希望于上级组织几次教研活动上,更不要希望参加几次教研活动就可以把自己或者学校的教研教改就能搞上去,听几次报告,看几节观摩课,自己的理论水平、授课水平、教学成绩就会蹭蹭往上窜,这是不大可能的,也不现实。

这种意识首先学校的领导者要有。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好坏。我不该说这句话,我也没有这种体验,听说有这一句话,但我们学校的发展可以验证这一点,宋占震校长是一位教育科研意识很强的校长:1、人人有课题;2、建设教育科研网络;3、攀亲结缘、学习;4、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意识体现行动,校长强烈的教科研意识转化成各种形式的教师可操作的具体行动,这麽多的活动,切实贯彻到每一位教师的**常工作中,可以想象教师的行动、学校的发展。

这种小的教研活动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一是简洁易行,不用找专门的场所;二是智慧的交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新的智慧,碰撞出新的教学思路与策略;三是切切实实是自己的东西,对同伴很实用。这里面就有一个教师主动地性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刻刻就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之间要主动交流,交流自己的困惑,交流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也许你是不经意的,可能是别人最需要的;你认为是自己最最成功的,别人也会给你经常补充。

第二、组织者或者说主持人的要求。

从这里开始谈的就是我们意识中的教研活动,十几人、几十人、一个学校的这样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对于组织者要有较高的要求,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从另一角度把我的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1、要热衷于教改;2、有一定影响;3、要勤于学习;

这样的老师有没有,有!能不能胜任主持人,不能!赶鸭子上架,是最贴切的说法,一次一次的历练,一次一次的感受、一次一次的对比、一次一次的提升,不断地修正自己、改正自己,才能取得大家的认可。

第三、计划要先行。

做任何事都要先做好打算,写在纸上也好,心中有数也好,有什么数?通盘考虑⒈合理规划,凸显重点 ⒉明确任务,落实到位。每学期开始,教务处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每个教研组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活动安排表。做事之前都要先盘算盘算。教研活动也一样,计划不一定落实在纸上,但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成熟。

作为一次具体的教研活动一般要考虑:教研的目的、教研的形式、教研的方法、教研的程序、教研的任务、教研的要求。

制定计划的核心、重心是:解决老师最想解决的普遍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主持人,应深入教学第一线,知道近段时间教师的困惑是什么?教师想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作为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该给老师长足发展奠定哪些基础,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是一次性的,什么样的活动是连续的等等,主持人一定要心中有数。假如心里模糊,拿不准,可以先找部分教师座谈,我们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简介),了解教师存在的哪些问题,这里要说明一下: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零碎的,简单的,主持人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每个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就问题解答问题,也不能轻看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在一线教学中切实遇到的,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持人应罗列、提炼、总结,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说白一点,就是你要选择合适的教研活动内容,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是由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的前瞻性问题。确定教研活动的重心,是一次教研活动成败的基础。

接下来就要考虑教研活动的形式,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可以解决,共同学习、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光盘、观摩课、研讨课等等,还要考虑参加的人员。研讨性质的,一般人数比较少,参加人员多为骨干教师;观摩性质的,人数尽可能的要多。接下来就是教研活动进行时,教研活动开始,就存在过程优化的问题,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应该干什么,主持人也应做到计划在先。如进行一次观摩课教研活动,就要考虑:1、是否安排执教教师说课,说课放在课前还是课后,重点应该说什么,时间是否限制?2、是否安排讨论,每人写一篇评课稿会后交流还是即兴发言会议交流?3、观摩课的侧重点是否推广,怎样推广?4、与观摩课相关的问题是否研讨,还能提出解决哪些问题?5、是否准备相关的材料?6、还会遇到哪些应急问题,安全、观摩课的效果等等。都要做到计划之中。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的计划之中,主持人应把自己设计成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

顺便说一下总结。有计划,就应该有总结。总结活动取得的经验、教训,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活动中又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周卓民局长会后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也说一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也是一种教研形式。集体备课做什么?主要是交流上周教学所得与所失,确定下周教学什么。也要制定计划,每次明确1名中心发言人,也就是主备人,这个人在开学之初就应协商确定,可以轮流坐庄,其他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也要熟知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中心发言人要讲清1、每课时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2、教法设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一节课,就要讲清楚:讲多少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拟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3、作业设计:做多少练习题、做什么练习题;4、提出自己的疑虑、困惑,也就是提供需要其他教师讨论的问题。

第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研活动是为教师服务的,活动的主体就应该是教师,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是教研活动成功的关键。教师不愿意参与活动或勉强参与活动,就像我们教学生一样,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充耳不闻,什么事也干不成。教学生我们要遵循两个规律:一是科学的认知规律,二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研活动中也要想办法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这里面要把握好两种位置:即主持人,主持人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位置,而参与教师则应处在主动的、能动的、积极地位置。

要尊重教师的参与权。从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开始,教师就以主体性参与进来,前面也重点谈到这一点,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目的、如何参与、活动的来龙去脉都应积极参与、有所了解,教师得到了尊重就会有积极性,而不是到了活动时间就通知教师开会。保障了教师的参与权,就能使教师“我被参与教研活动”变成“我要参与教研活动”。

要保障教师的选择权。选择权选择什么?选择我说什么?怎么说?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选择如何展示自己,怎样展示自己,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主持教研活动,不要规定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这里也要说明一点:刚才说的是教研活动进行到某一环节中的细节问题,而不是在整个教研活动中教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就成了组织的失败了。

要保障教师的准备权。特别是有讨论环节的教研活动,要和教师一起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无准备之仗一打准败,冷场是最常见的、也是让主持人最尴尬的事情,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内容、重点什么也不知道,脑子里储备的东西七零八落一时收集不起来,或者自我感觉上升不到理论高度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说。肯定会冷场。教师要注意收集与教研活动主题有关的一些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课堂现象或者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找到实质。整理在活动中展示和表述的内容,或者当成自己的一次考试。记住:这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五、制度是组织教研活动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我们学校把教研活动纳入教师考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请假制度、出课制度、习作制度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