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评课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木香草堂 2021-04-05

评课是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主要方式。一般每位教师一学期可参加10次左右的校内或校外评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总结反思、探讨交流、学习提升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评课的效能,就能让它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

让评课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一、从支教教师不想参加评课一事,看传统评课现状

那是四年前,笔者参加了在学区中心小学举办的一次三年级语文公开教学的评课活动。评课前,主持人邀请当时正在中心小学支教的来自市实验小学的一名特级教师参加,大家都期待着这位名师能给予引领式的精彩点评。可是那位支教教师告诉主持人,她不想参加这样的评课,因为她参加过几次类似的活动,觉得评课时全是一些套话空话,流于形式,她不想浪费时间。

主持人转述了支教教师的话,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感到震惊。当天的评课,主持人就要求我们摒弃老一套,多提问题,积极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能是旧模式太根深蒂固了,部分教师有些不适应,开始有点冷场。渐渐地,感觉不一样了,少了套话空话,多了建议、意见、设想、观点,多了商榷甚至争论。那位支教教师那天还是参加了我们的评课,她不时在我们发言中与我们交流、讨论,而她就课例进行的细致解析更是令我们耳目一新。

支教教师不想参加评课一事,反映了农村基层学校传统评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评课语言唱赞歌的多,且“放之四海而皆准”,优点一大堆——先是“很成功”“很好”“较好”一番肯定,后是“准备充分、教态自然、教法合理、重点突出、理念先进”之类的评述,缺点一点点,一两句话还谦虚地加上“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一类的定语;二是“看人评课”,常把教师分等级,什么级别教师说什么样的话,而不是“就课论课”,且往往是评课者“自说自话”,被评者洗耳恭听,缺少了双向的交流活动。这样的现象透视出了传统评课的弊病:僵化、低效,难以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

二、从“评课”提法的改变,看课改背景下的评课发展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正在为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评课”提法的改变正是顺应这一潮流发展的结果。

传统评课,即听课评课,评课者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一听、看一看,再以裁判者的身份评一评、比一比,倾向于评判,注重结果,忽视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上课者与评课者成了对立面。新课程实施后,“听课评课”改成“观课议课”。倡导评课者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归类分析后,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路和建议,注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近两年“评课”又出现了一种新提法——“辩课”。主张评课者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提出问题,展开辩论,加深理解,以促进活动参与者专业素养的提高。评课——议课——辩课,提法上改变,带来的是评课理念的与时俱进,我们要让评课真正发展成教师有效教研和专业发展的一个宽阔平台。

三、评课改革实践中做法

笔者所在的大关中心小学近两年进行了一些评课改革尝试,2010-2011学年度则围绕“评好课”这一专题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成效明显,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1.带着问题研讨,变单向点评为多元对话,一次评课就是一次主题研讨会

叶立新老师(“辩课”理念首创者)认为:评课就是依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呈现,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我校每次开展评课活动前,主持人会依据不同的课例类型,提出某一次评课的主题,要求评课者围绕这一主题,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就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评课内容的重点是解析课例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拒绝只做成果鉴定式的点评。我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的3次学区校际语文学科评课活动中,分别提出了“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内容选择”“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双基’训练”和“怎样有效利用农远及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三个评课主题,评课者通过观察上课者具体的教学行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有共鸣,有碰撞,在积极地思考、交流中,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思维运作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评课场面热闹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这过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专业发展的体验。

笔者参加了其中一次评课,感触颇深:评课变难了,滥竽充数的话会很尴尬,活动的氛围迫使每个人要做足功课,要用心、主动,但的确能锻炼人,一次评课就像一次主题研讨会,积极参与其中就能体验到进取过程中的那份愉悦。

2.全程跟踪式评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课例解析,一次评课就是一期校本培训研修班

我校实行了“全程跟踪式”评课:课前集体备课,上课者“主备”,相关评课者提供建议,帮助上课者开拓思路,改进教学设计,常常一份教案几易其稿方能成型,在备课研讨中上课者对文本的解读逐渐深化,评课者也知道了上课者将要上什么、怎样上;课后课例解析,评课者从上课者的执行情况人手,“对教案或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作学理的阐释,要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或者'何以不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语),通过上课者与评课者合作研究,共同探寻课堂教学规律,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的评课要做的事多了,花的时间长了,一次评课就好比办了一期校本培训研修班,收获自然也是以前的“蜻蜓点水式”评课没法比了。

3.写好评课稿,总结反思,梳理提升,一次评课就是一次专业素养提高班

农村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往往是其专业发展中的“短板”,我校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每次评课活动中的所有参评者要写好评课稿,将评课中的口头的、零散的言论梳理归纳,付诸笔端,可以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诉说自己的教学困惑,也可以记录与他人探讨、商榷、辩论的内容,在写作中实现学习、消化、融合,进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学校将评课稿收存归档,一学年进行一次评课稿写作评比活动。虽然评课稿的篇幅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但是教师的观点、理念经过梳理变得更清晰、严谨,理解和感悟也得到升华、拓展。大多数评课稿进一步整理、修改和完善,就可能是一篇上好的论文。

教师写评课稿,要经历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论证的过程,会促进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次评课就像参加了一次专业素养提高班,每次历练都会让教师受益匪浅。

在评课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评课是一个专业互动的过程,“会评课”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现在我校“会评课”的教师多了,教师在“评好课”活动中钻研教学艺术,总结教学经验,优化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初步实现了专业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