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道教“第二洞天”重振威仪

 诗意秋天珍藏馆 2014-12-04

道教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本土宗教,而台州在中国道教历史和道教文化版图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委羽山。委羽山在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名列第二,在河南王屋山之后,称“第二洞天”。

委羽山的山体这几十年来遭受严重的破坏,周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侵蚀,一位作家曾经在一篇著名的散文里描述过白鹤翔集的情景,但这情景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委羽山大有宫也呈现破衰之象。

最近参加了台州市道学文化促进会会议,我听到最鼓舞人心的消息,就是把重振第二洞天列为它的最重要任务,而且目前各项计划都在积极推进之中了。

中国道教“第二洞天”重振威仪

鹤泉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委羽山其实是一座小山,海拔只有87米,但它吸引着历代名道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这里筑庐修道。最早的周代道人刘奉林就在这里炼丹成功,控鹤升天。被称为南宋第一贤相的杜范为委羽山赋诗一首:

莫讶青山小,山回洞得名。

仙人骑鹤去,留迹在空明。

据《黄岩道教志》记载,委羽山过去“满山蟠松郁郁葱葱,阵阵白鹤或翱翔盘旋,或栖息松间,鹤唳声声似仙境。”近日,我从南坡再登委羽山,曲折幽深,诚如民国初年康有为所题:“松竹幽幽委羽山,别有天地非人间。”我虽然没有见到栖息在松间的白鹤,但山坡上有一口井名“鹤井”,坡地和山顶上都是高高耸立的松树,令人不禁怀想明月松间照和白鹤绕树、依松栖止的情景。而松鹤正好是道家的祥瑞和符号。道人服松食、松叶以求长生升天,得道之人骑鹤往来,以鹤为伴。

今人陈文天先生游委羽山时,赋小诗一首:

净虑松涛寂,虚怀若洞天。

空山惊鹤唳,月色满平川。

长期担任台州市经济部门负责人、现为台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郑荐平,受邀为台州市道学文化促进会的名誉会长。那天他在促进会的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促进会把振兴有中国道教“第二洞天”之称的委羽山作为首要目标的规划,这件事做好了,是可以载入地方史册的。

我也具有同样浓厚的委羽山情结。三十多年前,当我刚落户黄岩城关时,我经常骑车出城,漫步在委羽山的松径橘林间,远眺周山的漠漠水田。

郑荐平对委羽山的推崇是有理由的,“第二洞天”之谓就说明了它在道教历史上的地位。委羽山的得名传说,也体现了鲜明的道家特色。据南宋《赤城记》记载,委羽山初名龟兹山,周朝道人刘奉林从河南嵩山转徙到黄岩,在龟兹山修炼,终于炼丹成功,于是控鹤飞升,鹤在飞升的过程中掉下了一枚大羽毛,从此改山名为委羽。

历来来此修炼的名道很多,晋有葛洪,唐有杜光庭;历代慕名来到委羽山的诗人更多,南朝有谢灵运,南宋有朱熹,前清有袁枚,晚清有康有为。且抄录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小诗《题委羽山》以与各位共享:

山头方石在,洞口花自开。

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

(文/图 张广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