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十大洞天,第二洞天之委羽山洞

 蔓萝花 2022-12-07 发布于安徽

委羽山洞,又称大有空明之洞天,位于浙江黄岩市的委羽山,周回万里,去县三十里。神话传说中东海仙人青童君治之。

委羽山洞位于浙江黄岩县城南2公里处的委羽山,是山东北的一个宽、高各约2米的深长古洞。洞前,建有殿宇和亭台楼阁,四周苍松翠柏,花草掩映,还留有“大有宫”、“大有亭”、“迎仙桥”等遗迹。

委羽山一名俱依山,又名龟兹山,亦称龟山。此山分金、木、水、火、土五屿(峰),其中最高的金屿海拔也不过87米,在道教经典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传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男神仙之首——东王公修炼的小岛屿。金屿即大有宫所在地;木屿即现老年公寓南侧小山;水屿即现九澄大道北侧小山;火屿即九澄大道南侧民建村办公楼小山;土屿(鼓屿、土鼓屿)即南城历史上“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所在地。这五座小山,似断实联,状如群龟峥嵘,拱揖于黄岩古城南面。因其状如龟,旧时称“龟山”。相传周朝时期,有一著名修士刘奉林,在山中修炼,一日修炼有成,控鹤飞升,仙鹤绕着山飞行了几圈,一根羽毛坠于山巅,因此改名委羽山。

委羽山作为东王公的道场,历来受到统治阶级及道教内部的重视。元代《金莲正宗记》云:“是教也(即全真教),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东华帝君,被视为“全真第一祖”。事实上,元代以后,浙江全真教的发展即以委羽山大有宫为主要道场,委羽山全真一脉共十二房,陆续向浙南、浙东地区发展,均以东华帝君为尊。

世传轩辕黄帝尝藏丹经于此,传说,轩辕黄帝在泰山封禅之后,铸神鼎炼丹,将丹法传授给玄子,并托付《丹经》,告诫他《丹经》至关重要,务必传给贤能之人。后来玄子便将《丹经》藏在委羽山中,这便是委羽山“轩辕藏经”的由来。

据《委羽山志》记载,周代道教名人李八百、赵伯玄,汉代西灵子都、司马季主等数十个人,都在委羽山得道升天。在唐末时便已成道教圣地,南宋时期达到鼎盛,时山间道观藏经万卷,四季云游道士不绝,有史可查的便有司马季主、刘奉林、杜光庭、朱霄外、范锜、董大方、赵与庆、王中立、严中、金章、杨来基、陈复朴、沈永良、褚圆图等。元时委羽山遂渐成为全真道场。山中著名道教名胜古迹有大有宫、大有空明洞等。

大有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朝梁代,国子祭酒萧子云手书,以刘奉林之号“大有真人”命名。大有宫前至今留有迎仙桥,从委羽山到黄岩县衙旧时有迎仙大道、迎仙坊等。

历经千年风雨,始终以仙灵之姿坐落在委羽山脚。引得众多的古今名流探奇览胜,题诗作对,名留千古。从南朝诗人谢灵运到唐宋名人顾况、戴复古、宋哲学家朱熹、右丞相杜范,直至近代的康有为、喻长霖等都为它留下千古名句。宫观内,南梁的丹火、北宋的钟声流淌过漫长的春秋岁月依稀还在萦绕,那斑驳的白墙、落漆的木门,飞起的檐角都为这座道宫镀了层沉淀着岁月的旧时光。

时至今日,古时众多景点现已湮没或失真。如今,对委羽山的修缮保护,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成为一座道文化主题公园,重建委羽十二景,再现委羽山昔日林茂竹翠,苍松挺立,草花飘香的仙灵之姿。

青童君即东王公,“东华帝君”,姓王,名玄甫,又名王少阳,又称东君、东木公、东王(皇)公、元阳父、方诸君、东皇太一、扶桑大帝等。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天下道教全真道始祖,北五祖第一祖。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再传吕洞宾,王重阳遂开全真道教。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白日升举,后称“中岳真人”。与西王母共同主掌天下仙籍,凡男子成仙先要拜谒东王公,排在上清左位,号曰:“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委羽山

委羽不知何处是,倩人扶上木兰桡。

欲寻去路花梢密,争认行云酒浪摇。

流水忽随山脚转,洞天疑把杖头挑。

逡巡不觉东风晚,殆有仙人弄玉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