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脂婆姨”

 公司总裁 2014-12-05

“米脂婆姨”

——《浊世苍生》续写之七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二十期发表)

 

米脂远不如米脂婆姨出名。如果不是因为“婆姨”,很多人一生不知道“米脂”。

米脂其实也是一座古城。据县志记载,此地旧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名米脂。米脂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仰韶、龙山文物来看,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在历史上,秦公子扶苏,汉名将李广,唐重臣郭子仪,宋学者沈括等文武人杰,都在此留下足迹。米脂人耳熟能详的是,公元六世纪北周在此置银州,十一世纪宋人在此筑米脂城,十三世纪金人在此设米脂县,直到如今。现在米脂城南崖壁上尚见“古银州”之石刻,乃是民国总统徐世昌手书。

米脂城里的一排排土窑洞、一条条石板街袒露出它的质朴,城外环绕而过的无定河、流金河、饮马河又演绎出它的灵秀。据说在清光绪年间,米脂以蕞尔小县连中五名进士,一时名震塞上。陕北天气干燥,风沙又大,女人的皮肤大多粗糙黢黑,惟独米脂婆姨生得细嫩白皙,据说因为米脂的水土养人。米脂的水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桃花水,滋养出了米脂女子一个个桃花般粉嫩的脸庞。

米脂以小米得名。米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万多个山峦沟壑纵横,峁梁交错。超常的付出使这片土地显得容颜苍老,然而这里生产珍品小米。到过米脂的人无不惊叹,在米脂的坡坡洼洼、山山水水之间,竟能产出那般黄澄澄、金灿灿、亮晶晶、香喷喷的小米来,若有天助。用小米做出的甘醇米酒、酥润米糕、芬芳米茶、香甜米粥,使米脂汉子增加几分豪情,也使米脂婆姨平添几分娇媚。除了小米,米脂驴肉也远近有名,满街的饭馆都用大字标明经营特色是本地驴肉。到了米脂别忘了尝一尝囟煮驴板肠,这是米脂人最好的口福。

米脂不仅出婆姨、出小米、出驴肉西夏国奠基者李继迁、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近代开明士绅李鼎铭、抗日名将杜聿明都是米脂人。现在,米脂还有貂蝉洞、闯王行宫、李鼎铭陵墓等历史遗迹。

李自成行宫在米脂中学内,依土坡而建,正门台阶很陡,显得气魄非凡。行宫正殿有李自成半身像,后殿却是米脂婆姨史料展览馆。展览馆中介绍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米脂婆姨,不过多为近代的烈士。关于“米脂婆姨”的出名,实在找不到多少可资考证的文献资料。只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清涧的石板瓦窑炭。

佳县靠吃的白云山横山出来的尽灰汉。

吴堡的女子没人看,定靖的姑娘满街串。

榆林的大款三十万,子洲出了个王明万。

这首民谣也许抵得上一万卷故书。八句民谣中又数第一句最为知名。很多辞书上找不到“婆姨”一词,但只要在这个词前面加上“米脂”二字,则谁人不晓,无人不知。可是,“婆姨”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米脂婆姨是泛指所有的米脂女子。也就是说,在米脂这地方,从一两岁的女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叫“婆姨”。另一种说法是,米脂婆姨是专指结过婚的年轻媳妇。她们不仅有着黄土高原特有的丰乳肥臀,有着白格生生的皮肤和撩拨男人的毛眼眼,而且勤劳、聪慧并且敢于担当。我比较相信后一种解释。如果一定要追溯米脂婆姨的历史,我们只能从米脂出土的汉画像石《伏羲女娲图》、《乐舞百戏图》中,窥见古代米脂女子的聪明干练与能歌善舞。她们不但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任,而且富有艺术表演的才能。传说,三国时米脂出了个舍身取义的貂蝉,与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并称“四大美女”。明清之际米脂又出了个巾帼须眉高桂英,与闯王李自成一起纵横沙场。近代米脂还出了个有识之士高佩兰,于1919年在陕北率先创办了米脂女子高级小学校,培育了一批女中豪杰。当年的那些米脂女学生,一毕业即奔赴救国之道,她们之中的许多人和各级军政要员在烽火之中结缡,以至米脂竟然获得“丈人县”的谑称。还有资料说,在延安时代,人们在戎马倥偬之余居然也有闲情评出倾国倾城的“陕北一枝花”——米脂人张梅,米脂因而享有“华夏第一美人县”之盛誉。现在到米脂去,一入县境,就可以看到路旁挂着这样的大幅对联:“闯王故里,八千好汉闯市场;貂蝉家乡,两万婆姨闹服装。”米脂拥有几百家服装厂,大半由婆姨们创办而成,有近万名米脂婆姨从事这一新型产业。米脂婆姨不仅漂亮,而且贤惠、能干。

米脂婆姨生下来后,不像江南姑娘那样学绣花、学抚琴、学吹箫,而是首先学得一口悠扬的信天游。还没等她们理解唱词的意思,她们高亢的歌声便已飞过道道沟坎、座座山梁。贾平凹在《米脂婆姨记》里记了这样一首信天游: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看了《米脂婆姨记》,你会想象你在一个黎明走在米脂一个小村子的河边,听到一个姑娘在唱小调。“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 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通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洞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岸畔上啃草,鸡儿在场楼上觅食。从门前小路上下去,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女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 她是村里佼佼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看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 对谁也不肯一笑。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 十八或者二十岁, 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带面,擀得白纸一张, 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 他正看她, 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 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 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 你没长手 ?’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于恨他,骂他‘孱头’。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 好!’但却哭了。天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 却是他在用石打那鸟儿。她愣了, 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 向她走来, 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 ?’‘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 ?’‘恨我不是鸟儿 !’她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子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铜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 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 向她招一招手……”

《米脂婆姨记》最后写道:

小调停了,我却叹息起来,千般万般儿猜想,那后生是招了招手呢,还是在走他的路? 一抬头,却见岸那边走来一个年轻人,白生生赶了一群羊,正向那唱小调的村姑摇手。村姑走了过去,双双走到了岸那边的洼地,坐在深深的茅草丛中去了。茅草在动着,羊鞭插在那里,是他们的卫兵。我悄悄退走了,明白这边远的米脂,这贫瘠的山沟,仍然是纯朴爱情的乐土,是农家自有其乐的地方。

米脂婆姨天生有一副能唱信天游的好嗓子,但她们不光是嗓子好。都说深山出俊鸟,这不错。水土好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在于米脂女人把自己当成女人。她们专心做自己的活,嫁汉子、生娃儿、烧饭菜、纳鞋底、缝衣裳、持家务,还制作绚丽多姿的剪纸、刺绣、面塑、纸扎。进入米脂人家,到处看到白生生的木格窗上贴着红艳艳的窗花,连炕头、床罩、挂帘、台布、护袖上都满是繁富的图案。窑洞内面馒蒸腾,院子里枣花飘香。开朗豪放、热情豁达,是米脂婆姨健美的重要因素。

米脂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进可西击宁夏,退可据守黄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长期地处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势力的拉锯地带,历史上征战不断。古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是对当年残酷战争的真实写照。匈奴、突厥、鲜卑、蒙古与汉人在千百年间杂糅相处、繁衍生息,也许正是因为血统与文化的融合,孕育出了既有中原风范、又有边塞特征的米脂婆姨。

米脂把女人唤做“女子”,而且重音在“女”字,“子”只是轻轻一带。米脂婆姨自视为天下第一。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中的“美人”,最初就是指米脂女子貂婵。

貂蝉是米脂人最为称道的美女。不过,且不论貂蝉是否实有其人,她的故里也有几种说法,一说临洮,一说忻州,一说米脂。宋人话本《三国志平话》写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时称:“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她似为临洮人。元人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写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则又为忻州人。然而米脂人认为貂蝉是米脂婆姨,她的故里就在米脂县城西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今天还有貂蝉洞遗址。艾好湾有一奇峰,唤做北山,半山腰上有一山洞,便是美人曾经生活过的“貂蝉洞”。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的身世都没有疑问,惟独关于貂蝉的记载极少,也是米脂婆姨的一件憾事。

米脂人称道的另一个女子是高桂英。与貂蝉不同的是,高氏可能实有其人,她家在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俗称壶芦旦。崇祯年间,李自成因矫捷善走,被银川驿招募为驿卒,不料因接连将驿马累死而引起知县不满,结果被裁减。随后去学艺,又因抱打不平被关进大牢。狱卒高立功原与李自成是驿站好友,一日备些酒菜想给李自成解闷,刚进狱中就望见李自成身上盘着一条蛟龙。高立功大惊,料想此人不是等闲之辈,于是趁着夜色打开他的镣铐,一起逃往家乡壶芦山。高氏之姐高桂英本是好武之人,讲究义气,精心料理李自成的饮食起居。后经说合,李自成与高桂英在壶芦山成亲。官兵闻讯来捕,李自成与高桂英只得投奔嫡舅高迎祥的起义队伍。此后她亲率一批米脂婆姨组成的娘子军,跟随闯王驰骋疆场。李自成兵败,高夫人率部继续征战,号其军为“忠贞营”。

貂蝉与高桂英两位米脂婆姨,一个在三国,一个在明末,一个持美貌,一个持武艺,前后相去千余载,倒也相映成趣。可惜的是,貂蝉其人真实与否一直在有无之间,高桂英的美丽与否也仍在待考之列。然而这并不影响米脂婆姨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有一位名叫深尾叶子的日本社会学家,多年来几乎每年到米脂的杨家沟住几个月,专门研究米脂婆姨文化。她出于对米脂婆姨的崇高敬意,自称为“荣誉米脂婆姨”。有一次,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川润到米脂考察座谈时提议:“请大家把对米脂的印象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深尾叶子的回答是:“我认为米脂婆姨这个品牌知名度太高了!”在她这句话的背后,据说除了貂蝉和高桂英之外,还有在澳门升起第一面国旗的濠江中学校长杜岚,杜聿明将军的夫人曹秀清,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等等——她们均出自米脂。

米脂人已经认识到“米脂婆姨”是一个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品牌。打开网络,不难看到这类消息纷至沓来:打造“米脂婆姨”的战略将被列入官方规划,开发“貂蝉洞”的旅游资源势在必行,做快做强以“米脂婆姨”品牌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把米脂建成为全国“美女之旅”旅游目的地,成立“米脂婆姨研究会”,建设“米脂婆姨博物馆”,兴办“米脂女子家政学校”,让新一代“米脂婆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建功立业,再铸辉煌。然而同时,又有这样的消息传来:有人呼吁要“抢救”和“保护”米脂婆姨。因为据说,假如你不是仅凭浪漫的想象,而是实地来米脂考察的话,你对米脂婆姨的一往情深可能会大打折扣。那些皮肤粗糙、眼睛无神、因为风吹日晒变成黑红脸蛋的女子,很难使你认同她们就是传说中的“米脂婆姨”。真正漂亮的米脂婆姨,听说早已离开穷乡僻壤到大城市去另就高枝,她们或被星级宾馆招聘,或往歌舞团体谋生。所以,你现在去米脂,看到的可能都是些让你失望的面孔。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本是一句到处流传的老民谣,想不到在今日各地大力发展经济的狂潮中,“米脂婆姨”竟然会引发一场商标注册之争。先是山东淄博的一家企业注册了“米脂婆姨”牌面条、包子、小米,后是陕西延安的一家女子家政学校又申请注册“米脂婆姨”商标。米脂人在情急之下,很快构思出“米脂婆姨”商标图案——图案上端是一扇窑洞天窗,窗内是个“米”字,下端则是个变形的“脂”字,可以想象成一张女子的脸,那眼睛乃是米脂婆姨独有的“毛眼眼”(方言,意为十分好看的眼睛)。据说,“米脂婆姨”商标注册之争唤醒了陕北人乃至陕西人的现代经济意识。陕西人为自己的资源已经缴过不少“学费”,譬如陕西的“蓝田猿人”、“蓝田美玉”驰名中外,“中国蓝田”的品牌却为湖北一家公司注册拥有。外地人与米脂人抢注“米脂婆姨”商标一事,给陕西人以极大的刺激。现在,榆林一家酒厂正在申请注册“绥德汉”商标,延安一家山丹丹花种植大户正在申请注册“山丹丹”商标,此外“安塞腰鼓”、“汉中凉皮”、“风翔泥塑”、“歧山哨子面”、“户县农民画”等曾经土得掉渣的当地特产也将名花有主,身价陡增。

米脂婆姨与吴越娇娃是迥然不同的两拨美人。或者可以说,前者为土性之美,后者为水性之美。米脂婆姨与黄土高原的气质是一致的,她们也许不擅场琴棋书画,但是她们会唱信天游,会做花枕、鞋垫、围裙、披肩、裹肚、坎肩,她们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尽可能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吴越娇娃也与江南水乡的气质相般配,她们生活在青山明月与绣阁崇楼之中,身披杭绸苏缎,口吐吴侬软语,被温柔的山水宠得过于娇媚的她们,只适合于吟唱柔情似水的吴歌。

正像吴越娇娃生活在江南民歌里一样,米脂婆姨生活在陕北民歌里: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陕北的女子赛貂蝉。

棱个曾曾的鼻子花扑棱棱的眼,巧个溜溜的手手那铰牡丹。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陕北的女子赛貂蝉。

红个彤彤的嘴唇白个生生的脸,脆个铮铮的嗓子那赛蜜甜。

 

灵芝草长在黄河边,你把哥哥的心扰乱。

梦里头看见你心里头念着你,就想跟你当个婆姨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那个米脂的婆姨最好看。

生的俊来走的端,十个样样九样样走在人前。

这些用陕北方言编成的歌词,简直把米脂婆姨的美给写绝了。我虽然是江南人,但不能不喜欢米脂婆姨唱的民歌,喜欢民歌唱的米脂婆姨:

“一对对毛眼眼撩哥哥,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长腿腿云彩遮不住天,长头发遮不住毛眼眼。”

 “白天想你屹塄上站,半夜想你挑灯花花看。前半夜想你翻不转个身,后半夜想你吹不熄个灯。”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舀米也不嫌你穷。一碗谷子两碗米,面对面睡觉还想你。”

每每想象这一曲曲炽热纯真的信天游,在黄土高原的沟沟梁梁间久久回荡,便觉得一阵阵耳酣心热,荡气回肠。这是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吴声歌曲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美。在那样贫瘠干燥的黄土疙瘩之间,居然会养育出如此滋润水灵的婆姨,似乎是上天对米脂的特殊眷顾。

“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清涧的石板瓦窑炭。” 夸耀故乡的民谣到处都有,但将男人和女人作为当地特产毫无掩饰地道出来的,却可遇而不可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