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中医的经典与谬误

 johnney908 2014-12-05

本博开辟此专栏,将不定期与诸位见面,以敲打中医人僵固的灵魂,让学术“大师”们知羞而后勇。——修正


2013-08-18 议题四:中医验方。   心里有个迷对你的博文《雕虫小技亦讲究》发表评论 2013-08-18 16:12:59 不知民间那些验方?属不属于中医范畴?你回复说:2013-08-18 19:23:41 学医,路分两条:曰格致,曰力行。格致,内难伤金皆在,此圣人指路;力行,仲景后百家,万千验方出焉。验方当然属中医范畴,“虽未醇,亦足贵”。不过,验方不应该是中医人追求的目标,那里有真验方万千倍的假验方,1800年了,中医人就在那里陷入迷魂阵。请读《医学三字经》“迨季汉,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垂方法,立津梁”,仲景后1800年则是“诸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没有走过仲景的津梁,大渡河的这边始终是危险的。

2012-07-03 议题三:伤寒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医圣张机的《伤寒论》以此六者为提纲,历代学者因此有六经辩证的说法。那么六经辩证的提出正确吗?正确!同时也错了。 “六经辩证”,太阳只占1/6,六经中的一经,或者说六节中的一节。不过《伤寒论》中太阳病上中下三篇所占的篇幅,超过全书的2/3,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五经”病篇幅加起来还不到太阳病的一半。不但《伤寒论》记载清清楚楚,更印证了《素问热论》的“巨阳”描述。 看起来历代对“六经”的理解远远没到位。“传统中医理论”,是历代学者明知未达的状况下勉强整合起来的。

2012-05-31 议题二:滋阴补肾。   滋阴,该从肾着手吗?体内阴液是从位居下焦的肾脏涌泉而生吗?人体的阴阳总裁于肾吗?好像有不同的声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如果前一句“冬至一阳生”可以理解为命门之火为生气之原,那么后一句“夏至一阴生”还在肾吗? 表哥说“气传母子,液行夫妇”:在阳仪的版图内,阳气经历了肾而肝肝而心(一阳二阳三阳),让阳气从生而稚弱、得养而强壮、终于发挥到极致;而在阴仪的版图内,阴液经历了肺而肾肾而胞络(三阴二阴一阴),阴液经历了收敛入库转输储藏。阴液的生成,始于三阴承接三阳,即所谓液行夫妇。三阴承接三阳,无时不有,不过有时您感受到了“虚无生白雪”,感受到舌下津生,这时若能稍稍用心,将终生受用。“水源初生极清处,一点灵光人不知”。 同道们:自古神水出高原,肃肃出于高原,水源在上不在下。

2012-05-16 议题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真的这样吗?为何中医人从来没有疑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