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江文化】带你了解平江“花灯戏”

 如我心 2014-12-05

平江灯戏是怎么得名的?

平江灯戏又叫平江花灯戏,因在表演时用楠竹灌入清油,插入棉布条照明或用灯笼照明演出而得名的。

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灯戏的形成,民间传说不一,有的说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无一善终,阴魂不散,国人张灯结彩,演戏奉神 ;但更多的传说则是源于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微服私访到平江,逆汨水而上,住在今天平江的嘉义镇,一时兴起便演起了地花鼓。唐玄宗饰演丑角(平江称三花),随从反串旦角,后在民间流传开来。每逢过新年,人们便以一丑一旦或两丑两旦,上门上户去表演地花鼓,恭贺新年。

在平江灯戏里丑角是重要角色?

由于平江灯戏里的三花(丑角)始于唐玄宗,因此丑角在灯戏剧团中的地位特别高。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得由三花主持 ;剧团里的服装、道具箱担只有三花可以随便坐 ;吃饭时三花可以坐在人家厅堂的家神下或是第一个位子 ;去人家屋里演出,按规矩三花也得走在最前头。可以说三花在平江灯戏里算是一个重要角色,在剧团中地位也最高。

平江灯戏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平江灯戏的声腔主要由正调、小调和尺戏三大部分组成。正调主要指川调,随着剧情的需要由川调而衍生出的悲川调等。小调包括丝弦小调和地方民歌小调。伴奏器乐分文、武场面,早期文场面主要有套胡(二胡)和唢呐 ;武场面有唢呐、尺鼓、锣。后来文场面逐步发展有月琴、扬琴、琵琶、板胡、笛子、三弦等多种演奏乐器。

平江灯戏都演出什么剧本?

平江灯戏的剧本用平江方言称为桥本,大戏剧本叫全桥,短戏叫小桥。在灯戏的早期,剧本主要是由演出的艺人集体创作,剧目多以调情、劝善、祝贺为主体,艺人们在创作中以当地劳动人民生活为基本创作题材,生活气息浓厚,这些剧目始称“平江灯戏四十八围”。后来到了清代,演出的剧目开始有了艺人们根据汉戏、京剧的剧本移植和创新的新剧目,产生了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的“平江灯戏七十二围”,但实际数目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灯戏艺人们对传统剧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创作了一批适应当今生活的现代剧目,被称作“草台戏”的平江灯戏终于可以雅俗共赏了。

平江灯戏和灯戏表演团的演出情况如何?

平江灯戏经历了从发展到兴盛,从停滞再到发展、兴盛的道路。开始时,灯戏由于被视为“草台戏”而备受歧视,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屋外的草坪上演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艺人们才能以地花鼓表演唱的形式走村串户地恭贺新年。其余时间诸如祠堂、庙宇、剧场都是明令禁演的。有文字记载的灯戏兴盛之时,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平江县托田乡组建灯戏“娃娃班”进平江县城万寿宫戏台演出,受到好评,轰动了全县。然而好景不长,1922 年,平江县在全县禁演灯戏,长寿镇巡检司一把火将太平轩戏班的行头全部烧毁,从而全县的灯戏班全部被取缔。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平江戏班才算是得到了解救,政府高度重视,民间的灯戏团迅速发展。但又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灯戏团又走入了低谷,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灯戏团才慢慢走上正轨。一时间全县的灯戏表演团队达到了 300 多家,演职人员 700 多人,能上演 100 余围灯戏剧目,并且大胆创新,将平江灯戏表演沿用多年的男角反串女角改为由女演员担岗演出,丰富了表演阵容。如今,这些表演团体演出活跃,县里正式挂牌批准的灯戏剧团有 26 家。这些剧团年演出大约都在 200 场以上,其余老百姓自娱自乐的灯戏剧团还有很多,恰逢人家有红白喜事也会请灯戏剧团助兴演出。尤其到了每年八月以后,请剧团演出的话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才可以。总之,平江灯戏在平江县及周边还是很有演出市场的。

平江灯戏未来的传承与保护情况怎样?

首先是灯戏进社区、进校园。文化馆定期在社区组织教唱班,在平江的中小学音乐课上也推广灯戏。另外,我们每年组织平江灯戏汇演,并且评奖,这样一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推动了平江灯戏年轻力量的发展,也为平江灯戏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从现在的灯戏剧团演出和组织教唱的情况来看,平江灯戏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希望今后在剧目编演上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使平江灯戏更好地传承、发展!

平江灯戏作为平江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表演上生动形象而且在音乐的唱腔和伴奏上也颇有特色。在采访期间,我们观看了南江镇花灯戏剧团的演出,颇有感慨。古老的灯戏萌芽生长于这片土地,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欢乐以及无数的记忆。在这里,灯戏就是他们表达生活和情感的最好方式!

(广播歌选采访:董妙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