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苏格拉底的隔空对话

 伟天英 2014-12-06

前450年——前400年,

在西方,苏格拉底向全世界发出了挑战,他说“我无知,但我知道自己无知,而你们呢,即无知,又不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我最智慧。”

面对苏格拉底的隔空喊话,东方的智者们会怎么回答呢?墨子怎么说?孔子怎么说?老子怎么说?周文王怎么说?

苏格拉底

要说苏格拉底,先要说此时的天下大势,人,不能脱离环境。

按照中华的天道,“天下的普遍幸福”才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但这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老大;第二,老大要“天下为公”,要能制造“天下普遍幸福”。所以,天下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融合的越好,越有利于“天下普遍幸福”,天下人倒霉的时间越短。

夏禹时代,开始是一万多诸侯,老夏家是老大,做的不错,产生了好的融合,天下融合成三千诸侯。

商汤时代,老商家是老大,做的也不错,所以中华继续产生好的融合,从三千诸侯融合成八百诸侯。

周文王时代,老周家是老大,融合的非常好,从八百诸侯融合成了一百多诸侯,然后就进入了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尽管老周家实力不济,礼崩乐坏,融合的有些被动,但从一百多诸侯融合成了十几个诸侯。

然后,随着吴楚争霸,吴越争霸,勾践灭吴,三家分晋,中华正式进入了战国七雄的时代,天下融合的只剩下七个大型诸侯国了,秦、楚、燕、齐、赵、魏、韩。

春秋末期地图

按照天道法则,大国之间竞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产生最后的大一统,秦汉。到那时,天下一统,然后,又可以打造“普遍幸福”的天下了。

这就是中华的融合过程,一步步逐渐融合,小中原以外的秦、楚、吴、越,统统的都融合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出谁是谁,都成了炎黄子孙。如果勉强划分成一个民族,那就只能是“汉”,因为到了汉朝,中华的天下不仅实现了“大一统”,而且实现了“普遍幸福”。

中华其实并没有什么民族、国家、宗教、信仰之类的概念,这些都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华只有一个概念,这就是“天下”,就是“天下一家”。不仅如此,“普遍幸福”也是相对的概念,和同时期全球其他地方对比,就一目了然。

对比以东地中海为核心的西方世界,大流士算是西方比较不错的君王了,但他的儿子薛西斯,不再那么宽容的时候,到了大流士三世,波斯第一帝国就瓦解了,也就一百多年。只依靠简单的行政、法律手段,不靠天道,不讲社会的伦理道德,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融合,不可能带来普遍幸福。

即便到了今天,东地中海区,这块农业社会阶段的风水宝地,也没实现过真正的融合,一个个民族,一个个国家,一个个信仰,还在不停的争斗。每个个体,确实非常“独立”、“自由”、“平等”,但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真正的融合,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普遍幸福。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西方的出发点是“个体”,东方的出发点是“天下”,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是“天下普遍幸福”,只能是中华的天道。即便今天的欧洲,欧盟内部,也是如此。以“个体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公共价值观的世界,从原理上,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融合,很难产生“天下的普遍幸福”,当然违背天道,违背历史的客观规律。

不是说中华比西方优胜,而是说中华的融合技术,符合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华也有不符合天道的时候,也产生了普遍不幸的恶果,但中华这个天道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总能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新崛起,重新一统天下,重新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

所以,老慢的《中华全球史》,不是说中国多伟大,而是“中华”这个天道思想伟大,因为这个天道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全球史就是证明,只有这个思想,才能给天下带来普遍幸福,即便美国人掌握了这个思想,美国人也能伟大,谁遵循天道,谁就遵循了客观的历史发展规律,谁就伟大,不管你长得什么样,不管你的皮肤是什么颜色。

这个时期,波斯,在薛西斯的统治下,开始回归普遍不幸;雅典的海盗民主开始进化成先军政治;因为,这块地方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就是“优胜”。即便现在的很多中国人,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动不动就比较谁更“优胜”,而不是“怎么做,才能给天下带来普遍幸福”。

问题是,夫妻之间,你比较谁更优胜,你的婚姻就完了;朋友之间,你比较谁更优胜,你就不可能有朋友;即便同事之间,你比较谁更优胜,你也没什么好日子过;更何况国家之间,一时“优胜”的各种文明总是早死,而中华的普遍幸福,却一直活着。

苏格拉底生活的背景环境就是如此,他因为无知而最有智慧,别人都是傻瓜,所以,五百个傻瓜投票,决定把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处死。

于是,苏格拉底在临死前,给自己做了一个著名的辩护。

他说,雅典的公民们!……凯勒丰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凯勒丰本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这里,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实话。

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向你们说明自己得到坏名声的原因。我听到这个神谕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那么,他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说谎,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

我经过长期考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我可以说:你说过我最智慧,可是这里就有一个比我更智慧呀。于是,我就去访问一位以智慧著名的人物,对他进行观察。他的名字我不用说了;这是一位政界人士,我选他来试试。

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自以为智慧,其实并不真智慧。结果他恨我了,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听到我的话也恨我了。

于是我就离开了他,心里暗想:好吧,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比他稍有高明之处。

后来我又访问了另外一位更加自以为智慧的人,结果也是一模一样。于是我又树立了一个敌人,他身边的许多人也都成了我的敌人。

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考察人,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激起的敌意。我也曾为此悔恨、畏惧,但我不能不这样做,因为我应当首先考虑神的话。我心里想:我必须把所有显得智慧的人都访问到,把神谕的意义找出来。

我对你们不能不说实话,公民们,我向你们发誓,凭着犬神发誓,我看来看去,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比较智慧,比较好些。

我要告诉你们,我到处奔波,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最后发现那个神谕是驳不倒的。我看了政界人士以后,又去看那些诗人:悲剧诗人,歌颂酒神的诗人,已经各种各样的诗人。我对自己说:在他们那里你就会马上露原形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他们无知了。

于是我就拿出几段他们最得意的作品,请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们总能教我点东西。你们相信吗?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相,可是必须说,在座的诸位几乎没有一位不比他们强,哪一位都能对他们的诗谈出些道理,就是他们本人说不出所以然。我这才明白了,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灵感。

传神谕的先知们说出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却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很明显,诗人的情况也是这样。同时我还观察到,他们凭着诗才,就自以为在别的方面也最智慧,其实一窍不通。于是我就辞别了他们,捉摸着自己比他们高明点,正如比那些政治家高明一样。

最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可是,公民们,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

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像我原来那样好。

公民们,就是这一查访活动给我树立了那么多凶险毒辣的敌人,也是这一活动使我得到了“最智慧的人”的称号,因而受到人们的诽谤。因为旁观者总以为我既然指出别人缺乏智慧,那个神谕的用意是说,人的智慧没有多少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

看来他说的并不真是苏格拉底,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意思大约是说:“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

所以,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件工作使我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公务,连自己的私事也没工夫管,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其实,他想说的是:雅典的现状是争强斗狠,波斯的现状也是争强斗狠,天下的现状都是争强斗狠,这样很不好(当时,他看不到东方的中华思想)。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糊涂,都自以为聪明,都缺乏真正的智慧。怎么办呢?先承认自己无知,然后,求得真智慧。什么是真智慧呢?苏格拉底的答案是:去伪存真,先去除你现在的无知再说。

在中华,与苏格拉底同时期的,是墨子。

有个著名学者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确实,墨子是最接近西方思想的人,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 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社会方面,他的思路也跟西方差不多,讲公平,讲斗争,讲博爱,讲贤人执政,讲独立,讲平等,讲正义。客观上,在春秋末年,墨子的影响力比孔子、老子大得多。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天道讲“凡事都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大国经常欺负小国,小国想活下去,怎么办?防守。怎么防守,墨子有很多“高科技”,而且还有逻辑性很强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一支帮会类型的队伍,所以,小国非常喜欢墨子,救命稻草。

但是,融合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只能让小国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高科技、独立、平等、正义、选举贤人等等施政纲领,只不过是站在小国现实利益上观点,还是“个体”角度,不是“天下”角度,所以,并不能带来好的融合,并不能让天下普遍幸福,墨子一走,小国就被灭。因此,墨子只是在当时非常著名,然后,就淹没在主流历史里面了,逐渐演变成了帮会。

所以,司马迁对墨子的评价很简单,很不重视:“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现代人推崇墨家,跟西学东渐有关,比科学,比公平,比博爱,比斗争,我们也有人,还是西方的优胜思想在作怪,总在比谁最优胜。

墨子的组织,就好比帮会,有没有市场?当然有。但有没有前途,绝对没有,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耍耍威风,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为什么?小,眼界太小,只关注自己这个“个体”,不管“天下的普遍幸福”,这就是墨子的天生缺陷。

同理,现在也是一样,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有没有好处,当然有,但这些,只是“天下普遍幸福”的辅助工具,而现代人,却习惯于把这方面的优胜当成信仰,而把“普遍幸福”丢进了垃圾堆。历史证明,“个体”获得的优胜,结果只能辉煌一时,天下的普遍幸福才应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即便这样,如果墨子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墨子也会说:“波斯那么强大,而且那么不义,雅典不抗争就得死,这种环境下,你骂雅典傻瓜,你让雅典承认无知,你让雅典的每一个公民都去完善自我,不管雅典的死活?你这不是毒害青少年是什么?”。雅典人处决苏格拉底的逻辑,其实就是如此。苏格拉底的智慧,是自我完善的智慧,而雅典急需的是墨子这样的人才。

苏格拉底说自己“无知”,然后去问孔子,孔子会怎么回答呢?

孔子一定会说:“小苏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确实不知道的事情,你说你无知,没错;但明明你很清楚,很擅长的事情,比如善辩论,非要说你无知,这就真无知了。”

于是,苏格拉底去问老子,老子又会怎么回答呢?

老子一定会说:“小苏呀,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要“无知”,而且解释了“无知与天道的原理”。

他的意思是:

无知:去掉自己对现状的错觉,才能得真我。只要以个体为出发点,就会觉得自己好,自己对,自己能,自己行。但如果以天道为出发点,就知道,这些都是对自我现状的错觉。

无欲:去掉自己对未来的追求、欲望、志向、雄心,才能得真我。只要以个体为出发点,就会产生种种追求、欲望、志向、雄心。只有以天道为出发点,站在环境需求的角度上看问题,才会发现,这些都是作死。

使夫智者不敢为:不以个体为出发点,转换思维模式,改成以环境需求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去掉自己对现状的错觉和对未来的迷失,去掉假我才能得到真我。真心接受真我,按照真我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的原则为人处世,自然知道不匹配的后果很严重,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智者。

为无为:按照天道原则,凡事检测环境需求,对于真我与环境需求匹配度不足的事情,坚决不做,主动无为,以避免倒霉。

则无不治:对于真我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的事情,坚决有为,保证自己一直顺利。

(有关老子的解答,参考老慢的《老子的天道》)

于是,苏格拉底又去问周文王,周文王又会怎么回答呢?

周文王会说:小苏呀,你这个人,第一位的性格特征是“中正”,第二位的性格特征是“理性”,第三位的性格特征是“极致”,所以,你的性格密码前三位是154,15就是你的第一性格特征,就是小蓄卦性格,就是理想主义斗士,理想化,而且好斗,是那种“过度追求自我完善”的人;54就是你的第二性格特征,恒卦性格,就是那种追求永恒和卓越的人,很钻牛角尖的。自我完善和卓越,是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所有人的价值观。

小苏呀,适合所有人的真理是不存在的,什么是真的好,真的美,真的善,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同的。世界上唯一的真理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怎么回事,然后,干适合你自己的事情,不干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事事匹配,才能产生你自己的真善美。

小苏呀,你追求的善恶定义也是如此,什么是“善”呢?从个人角度看,人和人不同,每个人的定义也不同,强求标准答案,就是选择最优,还是“个体优胜”逻辑的反应。但从天下和社会角度看,“产生了天下普遍幸福”就是善,否则就是恶。

(有关周文王的解答,参考老慢的《天道易经》)

东西方思想的碰撞,大致如此,个体优胜,产生“什么才是最优思想”的哲学定义;天下普遍幸福,产生“什么才能带来普遍幸福”的匹配思想。两者站的角度不同,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