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河明德小学“双走进”实现“双凝聚”

 阳光祥子 2014-12-06

                                         “校长接待日”搭建沟通平台

郭河镇明德小学为加强学校政风、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切实“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学校坚持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将每周二作为“校长接待日”的固定时间,在校园网和校园内醒目处公布了“校长接待日”安排表及校长联系电话,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校长接待日由校长周峰、副校长吴成银和钟玉坤按月轮流负责接待,支部书记韦吉祥负责进行记录整理,及时反馈对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本学期“校长接待日”已开展十几周,有不少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反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活动场地问题,对座位合理安排和活动后的延时交接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也有不少教师把他们对学校发展特色的确定、评先评优的量化考核办法、民主理财小组的成立、学校食堂伙食的改善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负责“校长接待日”领导在认真记录的同时和他们进行亲切交流和耐心说服工作。

郭河明德小学通过“校长接待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搭建沟通平台,实现校务公开。学校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办学行为,提升了办学水平。

        “结对帮扶”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通过关爱留守儿童、资助困难学生,助力学生成长。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家长在外放心务工,学校办起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立了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爱心帮扶、师生结对、亲情互动及有关活动专项档案。学校每天开放活动室,每周二和周四开放少年宫,在这里,孩子们既有了归属感,也有了交流思想和学习互动的场所,同时使他们也不再感到寂寞,树立了“我留守我能行”的自信。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制定了“手拉手”经常性活动制度,要求每班以小组为单位设立“手拉手”帮扶岗,由非留守子女与一名留守子女结对子帮扶,也可以是留守子女与留守子女结对子,互相帮助学习,沟通交流思想。同时,学校也组织班与班之间的手拉手和城乡“六校”之间手拉手互助活动。

全校教师主动担任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和代理家长。他们为结对留守儿童每周做一次学习及心理健康辅导,每月与留守儿童外出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家访一次。学校注重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家校携手共育,成就学生美好未来。学校紧紧围绕“与雷锋精神同在,与志愿服务同行”这一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和向特困学生捐款活动,全校33名教师共捐款4030元,资助了17名困难学生。今年开学,大家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千人助学”工程,开展结对帮扶,在学习上辅导,在心理上疏导,在生活上关心,很好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得到群众的好评和称赞。

                   “双走进”活动增添发展动力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郭河镇明德小学不仅搭建沟通平台,结对帮扶困难学生,还深入开展“走进课堂走近师生”活动。学校领导组成员为详细了解学校教学教研动态,和学生一起上课,一起探讨;一起做操,一起运动;一起用餐,一起阅读。他们认真听取一线师生的意愿、诉求及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摸清家底,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构建高效课堂,切实把脉问题,实现共谋发展。

校领导还分头和家长一起“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学校校长和班子成员首先耐心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理念、办学特色,诠释“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内涵,然后分班级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全面沟通交流、合作提高。

本次活动从五月份开始持续了一周,全校一至六年级21个班级,均对家长开放,共有二十多节精品课向家长展示。校领导和家长一起走进师生,进班听课,和孩子一起参与课堂学习,近距离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下课后和任课教师交流,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增添了动力。

郭河明德小学相信,只有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师生”,才能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加快发展;只有交流互动,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才能真正“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实现共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