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子房洞 登铜璧山

 仲让樵 2014-12-07

    2014年12月6日,星期六,周末去爬山、泉韵、喜哥、春天的百合、兔兔姐、泉边荷韵、默言、小丫丫、流水高山、落雨听禅、快乐Mark 2人、静、拙人勤耕2人、南山壁虎、李劼2人、宝鉴、学晟、松风格、一孔挚剑,共22位驴友,游子房洞,登铜璧山。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天气预报 晴转多云 6℃~ -1℃ 南风 微风。大家分别乘坐65、67、88路公交车,或自驾车,早8:30在仲宫龙山路集合。因北方大雪及强冷空气影响,清晨,天气寒冷,22位驴友不惧严寒游子房洞。


    子房洞位于东沟村,东沟村距仲宫以南约4.5公里,锦云川东岸,西临西沟,北为韩家沟,南为倪家庄,190余户,650余口人,设东沟村民委员会,隶属于仲宫镇高尔办事处。明代,魏氏兄弟迁此居住,分别定居于锦云川东西两岸,原名东西魏家沟,后魏姓户绝,简称为东沟、西沟,因此处位东故沿称东沟。村东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房洞、子房庙和古双白虎泉。


    我们出仲宫往南,沿x055县道前行,从东沟村北的一条生产路往东,在一处较宽绰的路段下车,车辆停路边后,先登铜壁山。铜壁山为泰山余脉,海拔高度约400米。据传,张良曾于此山藏兵百万,犹如铜墙铁壁一般,铜壁山因而得名。张良,字子房,熟读兵法,得黄石公真传,有着“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历史美誉,协助刘邦成就了帝业,被封为“汉文成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被封为留侯的张良,深谙“功成名遂身退”的道理,在西汉政权建立后,遵照与其师黄石公的约定,来到现今济南铜壁山隐居并修道成仙。铜壁山东侧,其修行的山洞,被称之为“子房洞”。后人筑庙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不断,铜壁山也因而成为了济南著名的道教仙山,子房洞”被誉为“泉城第一仙人洞”。


    上午9:45,我们从山的西侧登上铜壁山顶,山顶建有仿古彩绘亭子及长廊,队友们先从长廊观赏全景及圣德门,在亭子合影后,沿盘道进入景区游览。大家沿铜壁山东侧的松林小道前行,过“凌虚门”,左侧石壁上,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天然小山洞,浅浅的洞口,其形如一只昂首向天的乌龟,因形象极其逼真,被称之为“龟形洞”。传说,该洞原来住着一只神龟,在张良得道成仙后,神龟从洞里破壁而出,成为张良的坐骑,追随张良一道升天。前行不远,石壁上镶嵌有一块石碑,经仔细辨认,是“子房玉帝阁”碑文,这里是“子房玉帝阁”遗址。“子房玉帝阁”为(明)崇祯九年所建,清代曾重修,原阁内曾供奉黄石公、张良、尹宗神位,现仅存遗址,遗址旁竖立有几通石碑。再前行,就到了子房洞。


    子房洞位于铜壁山东侧的山腰处,为天然洞窟,洞口朝东南方,洞门用青石垒砌,砌成拱形石门,门楣上有字,字迹模糊,经仔细辨认:“汉留侯子房隐仙洞”八个大字,镌刻时间:“(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弯腰走进洞口,洞内幽暗,打开手电,略经停顿,使双眼适应洞内的幽暗,再仔细观看。靠近洞口的弧形天然洞室内,建有一座小型石庙,庙内供奉张良塑像,张良骑着一只类似龟的神兽,身披黄缎斗篷,仙风道骨,慈目安详。石庙拱形门楣上,刻有“汉留侯洞”的字样,两侧镌楹联:“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

    从石庙左侧进洞,登三级台阶,洞内更加昏暗,路却渐平坦,但空间更为窄狭。在手电筒光亮的引导下,前行右拐,再左拐,登上五级台阶,前面出现一个较大的洞室。用手电向洞顶照去,洞顶圆而平滑,有几只蝙蝠倒垂,还可找见传说中的臥佛像、顺风耳、天眼等自然景观。洞壁两侧,有几处非常规则的小洞室,相传是张良和道友的卧室,由此这里又被称之为“仙人洞”。我们进洞走了约百米,越走越昏暗,越走越湿暖。前面的洞狭窄而低矮,有向下的台阶,潮气升腾,热气熏人,有些让人憋气,大家没再往里进,顺着手电的光亮,相互招呼着退了出来。

    上午10:20,从子房洞附近沿盘道下山,山脚旁建有一排庙宇,竖有“子房书院”的牌匾。这排建筑,由南向北,分别是“山神庙”、“孝慈堂”、“讲堂”、“子房庙”、“悟堂”。其中的子房庙,是景区内惟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现仅存正殿三间,青砖青瓦,尽显清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里供奉着张良的塑像,朗眉星目,颇有大将之风。子房庙前的院子里,分立着几通石碑,分别为(清)嘉庆、光绪年间重修庙宇的碑记:“子房洞者,不知创自何年,经前明嘉靖、隆庆、崇祯以后,国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年相继重修……”

   

    由子房庙再往下走,树荫下显一块平台,平台上有硕大棋盘棋子,传说这里曾是张良与黄石公下棋,尹宗观棋处,故称之为“三仙台”。离此不远,有一株枝叶茂密的大树,树高20余米,这就是有名的千年黄楝树,号称“华夏第一黄楝树”,树上挂有“济南市古树名木,编号:A5—0127”的牌子。传说此树为张良所植,树干粗壮,枝杈繁茂,为9棱13杈。树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处泉井,泉井上建有石亭,井口刻有“双白虎泉”字样。双白虎泉为济南名泉,列济南名泉第257位。传说当年张良在此修炼时,引得两只白虎来此听经学道,时逢干旱之年,白虎引张良来此树下,张良照白虎所引之处挖去,便有两股水注喷涌而出,泉水清澈甘洌,汩汩不竭,该泉被称之为双白虎泉。双白虎泉与黄楝树相伴而存,树因泉水而茂盛,而泉水中又长年浸泡着鲜活的黄楝树根,常饮此水有延年益寿之奇效。据东沟村民讲,他们祖祖辈辈饮用此水,全村从未有得癌症的。


    沿路东行上山,不远处有一片仿古建筑,挂有“大成门”、“杏坛”、“夫子庙”匾额,这里是新建的“大成国学院”,原先建的九龙壁已作为国学院的东院墙。再前行,山脚处建有“慈光书院”。景区内的“大成国学院”、“慈光书院” 、“子房书院”,统称之为“三圣书院”,是为弘扬儒、释、道三家优秀传统文化而建。

    继续前行,上午11时许走到垭口。垭口处建有一座气派的牌坊,上书“应天门”三字。应天门由重彩彩绘,巍峨壮观,雄伟气派,大家在应天门处合影。上午11:20,李劼等7人小分队沿山脊向南,他们前往外石、里石探路游览。我和其余14位队友坐在应天门的台阶上休息后,沿山脊向北,再向西,顺着铜璧山的山脊下山,中午12:30,回到停车处,大家乘坐自驾车返回仲宫,在仲宫午餐后,分别乘坐自驾车返回济南。各位自驾车主辛苦!谢谢哈!


                  鹧鸪天.子房洞


    铜壁环围洞深幽,千年黄楝双泉守。 子房修仙福居地, 棋盘空余半山沟。

    佛儒道,峪中留, 庙宇学堂和谐久。 身莅净地皆思善, 孝慈仁爱书声稠。


                                                    周末去爬山  作

                                                二0一四年十二月六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