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需预约”能让团购行业大翻身吗?

 陈大笑 2014-12-07


     在2012 年里,中国的团购行业,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团购的常态化。用户的购买热情,较2 年前的疯狂大幅消褪,在2012 年里月度用户购买人次,始终在4 千万上下翻滚,未能再取得类似2011 年大跃进般的井喷突破。

  用户规模面临拓展瓶颈的,于是团购网站们,通过不断堆积在售团单的数量,来试图用更多选项,来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

         据团800 对2012 年月度在售团单的跟踪统计,整体数量在1 年内,完成了“10 万—20 万—30 万”的三级跳;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团购单子的售卖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以去年12 月为例,在售团单的平均售卖时长,已经达到了35 天;团购的价格,也在悄然上涨,去年全年团购平均折扣,也从2011 年的3.6 折,上升到了3.9 折。

  2012 年国内团购发展趋势,月在售团单量从10 万级逼近40 万

  在团购网站用尽浑身解数,增加交易额的同时,消费者的团购习惯,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之前“抢购囤货”的心态,逐渐转变成了“按需团购”——反正这些团购要卖1 个多月呢,那给个理由,先为什么一定要今天买?到时候再说吧。

         这与团购网站最先期望的结果,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我展现更多的单子给你们,结果你们反而不急着买了,又因为同时展现的单子多了,每个单子,因此获得的购买就又少了,所以只能增加售卖时间,来凑够销量,但是时间长的话,我的单价太低,商户又不乐意了,所以售卖时间延长了,现价也得涨,结果是立刻买的人,可能就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团购网站,只能再想办法,拉动更多的新用户进来。但在PC 互联网的世界里,团购分成的毛利率过低,使得采买流量的成本,无法再不停缩减(同样的位置导航站,完全可以放电商的文字链和广告),此外流量网站的入口,几乎被几家互联网大佬垄断,这就会使得团购网站,除了搜索引擎,和自己的忠实用户外,无法放弃这些入口类网站的流量价值。

         本来一件挺美好的事情,变得异常苦逼。于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自由荒芜,似乎成为了团购网站自强不息的诺亚方舟。毕竟在移动端上,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巨头,具备PC 上的流量大坝规模,PC 时代“浏览器+ 搜索框”的封锁线,在手机终端上,要让位给“应用市场+App”了。移动互联网,给了压力山大的团购网站,一块新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团购,会在2012 年下半年突飞猛进的原因,据公开信息,一部分领先的团购网站,已有近三成的销售额贡献来自手机。

  又有一个但是。但是,团购网站,在移动互联网上加速发展后,消费者购买场景的改变,又引发新的变化。

        在PC 时代的团购模式中,消费者是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的电脑上下单,再打电话给商家进行预约,之后到店消费。

        而手机团购的场景,往往就是在商户附近,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里的“查找周边团购”功能,快速定位到可以购买的团购。这种时候如果能买下,却因为没有提前预约,而不能马上使用,就会使得本身下单的意愿大打折扣。

       于是“无需预约”,也就成了手机团购兴起后的一个必然,只有这类团购的比例不断增加,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到“即买即用”。

       目前行业里领先的几家团购网站,都已经在首页上,对无需预约类的团购,做了明显标识,同时,在“团购大全”这样的手机应用里,也因为各家团购站API 输出信息,做出了对应标识,从而能让消费者在查找附近团购时,根据“免预约”来筛选排序,这无疑都方便了,消费者的快速购买。

  或许走到如今“无需预约”这一步,可能是团购网站们,最初未能预见的无心插柳。

         最开始是为了解决交易额停滞的问题,一路修正到今天,反而使得消费者的团购体验服务得到了提高。

          在对2013 年1 月至2 月的644 个团购投诉案例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服务差”、“退款难”问题,仍然占比67.55% 和57.30%,而与“预约忙”相关的投诉,占比则出现戏剧化缩减,仅有4.50%。可以说,“过期未消费退款”的施行,在2 年前给消费者,吃了半颗定心丸,而今天的“无需预约”,则是给了团购客们,一把尚方宝剑,从此挺起胸膛举着手机,大踏步走进店面享受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