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豫、晋、陕历史名城八日游(四)南阳古郡 东汉帝乡

 钱平久 2014-12-07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作为“南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南阳又有“帝乡”之称。


      南阳火车站,1970年当年修焦枝铁路时建造的,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现车站的候车楼应该80、90年代的建筑,当中部分的像一个显像管电视机的后壳,就全国来说,造型独特,独一无二。


出来火车站,我们直接来到车站对面的南阳汽车站,即刻搭乘上了去内乡县的长途班车。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等一起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县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 



进大门后,是一个很大的院落,东边的建筑有寅宾馆、衙神庙 、三班院.



衙神庙又称双祠院,(土地祠、赞侯祠),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神和衙神.



紧靠衙神庙前的这个院子叫三班院。三班院是三班衙役待命听差的地方。



西边建筑是膳馆和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



清代留下关押犯人的木笼和小枷。

从大门到大堂百米甬道的中央有道门,叫仪门,是官府的第二道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



    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都竖立一座“公生明”的牌坊,《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



    进入仪门东列建筑为吏、户、礼房,西列建筑为兵、刑、工房,他们是衙门内的具体办事机构,分别掌管着全县的政事、刑事、民事、财政、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每房的办事人员按编制二到三人,六房共计不到二十人,每房的负责人称典吏,在这六房办事的人员,统称为“胥吏”。



      例如户房,相当于现在的民政、财政、税务、土地等部门。户房在旧时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全县民政、财政、赋税、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宜。



古代的度量衡实物展览。



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特就是县衙的大堂了,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



     堂梢的抱柱联是清代的御史魏向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堂中央的设施叫“暧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暧阁的正中放着三尺公案, 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正面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图上的飞鸟叫“白鹇鸟“,是正五品官的标志,过去一般的县设的是七品县令,不设暧阁,而内乡过去统管的辖区较大,包括西峡全境、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所以在内乡县衙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



进入二堂,现周围房子都是一些古代胥吏衙役文化展览,展览采用绘图、雕塑、实物、文字相结合的办法,展出展品160多件,全面反映了皇宫“六部”、州府县衙里胥吏衙役的历史、待遇等.



    《大清会典》对胥吏的定义为“设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是衙门里没有品级而供事于官的人。历代衙门中,凡起草文书、整理案卷、造报册籍、核算账目等事,皆由胥吏承办。衙役是指旧时衙门里供官吏驱使的当差者和其他勤杂人等。



仿制的古代刑具虎头铡。



    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案件涉及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三堂前的这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




  



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



三堂后面有后花园,是供其赏心悦目和回避政事的地方。



      大门外的“宣化坊”牌坊,它的南面书“菊潭古治”,北面书“宣化”二字,是知县每月的初一、十五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马路对面的照壁,   县衙的首部建筑,为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型建筑群,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犭贪 ”,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从内乡回到南阳市区后,就直接来到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这是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



    南阳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南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是他成才的摇篮。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



殿前悬挂各朝代匾联十余幅,小有壮观。



拜殿中塑有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穿过拜殿,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等。诸葛茅庐,也是南阳武侯祠的标志性建筑。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现今的茅庐系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茅庐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



    草庐正中,有一通石碑,立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正面楷书:“汉诸葛孔明旧庐,”背面为小篆“书指道碑阴”,上面记载:“诸葛先生;日庐,距今府城西南五里,去适襄邓官路南二百三十步。”进一步说明了诸葛亮在南阳所居住的具体方位。



    诸葛草庐,最初建于魏晋,是蜀国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旧址卧龙岗上修茸而成的。晋以后,南阳一直是战乱频繁、草庐也遭到兵毁,不复存在。唐初,又重建草庐,到了唐代中期,“诗仙”的李白,面对草庐曾由衷的赞叹:“当其南阳时,垄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又从更高的境界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的名句。可以看出,诸葛草庐在唐代已经名扬天下了。元、明、清三代,三顾茅庐的故事,又通过文学、戏曲等形式,更为广泛的流传,吸引了无数的朝野名流,文人墨客。元代顺帝年间曾任监察御史的周伯倚,号称“明四家”之一的大画家唐寅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一时期,地方官府对草庐均有修茸,使这里松柏苍烟,翠竹萧萧,风景幽雅噬人。令人留连忘返。



    武侯祠现存大量的碑刻题记,约300余石,篆、隶、楷、草皆有。其中篆书《汉诸葛孔明旧庐指道碑萌》,隶书《草庐对》,楷书《诸葛传》,草书《出师表》等.



这些石刻在书法艺术一和雕刻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野云庵,进深三间,门两侧砖刻“云归大汉随舒巷,门对寒流自古今”对联。其外装饰以苍松、仙鹤砖雕。



祠左侧院的三顾堂。



内有诸葛亮和刘关张三兄弟纵论天下的雕塑。



卧龙岗是南阳历史名胜古迹的标志性代表。



    卧龙岗边的汉文化巷社区有一处宣传计划生育的瓷砖宣传画,制作时间应该在新千年之后,留作到此一游的纪念吧。



    位于风景秀丽的白河游览区的南阳宾馆,始建于1960年,红砖红瓦的二层小楼曾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届名流。过去应该也是南阳的一家知名老单位。


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3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 



    白河游览区南北两岸铺设有的红色塑胶步行道,宛如镶嵌在碧水两边的银带。



    白河不仅哺育了南阳人,也是南阳的一张“明信片”。如今的白河游览区,随着南阳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荒滩出平湖,两岸飞彩虹的动人美景。宽阔的水域,清澈的碧水,形成了天水一色的景象。使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更加楚楚动人。



    沿着滨江小道一直走到淯阳桥,淯阳桥是南阳市地标性建筑物、著名的景观桥和观光桥。主桥呈五虹连跨状沟通白河游览区南北两岸,建成于1993年。现已不准机动车通行。



      南阳市的人民路是市中心的南北主干道,同时也是市区最为繁华的一条景观大街,两边的行道树非常高大,且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地处市中心广场的南阳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始建于1952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医院对面的是新建的商业广场大统百货。



南阳市中心广场,以前是南阳市体育场。市民的休闲中心。



南阳古城的西城根商业步行街,以小吃为主。



    人民路中段的南阳人民公园,是一处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始建于1958年的市人民公园,历经50多年,公园里还残留着清朝时的一段城墙遗址.



晚上,我们住在已预订的位于新华西路与文化路交汇处的银河宾馆。


    第二天一早,照例出门去南阳的历史老城区扫街散步。途径的南阳市人民会场,一般来说能冠于“人民”二字建筑都是些有一定历史的老房子。



南阳市中州中路291号,南阳市人民政府,简洁而又不失威严的一幢房子。


曾经的南阳市老干部休养所,文革后老干部的乐园。



房屋如此简单、占地面积又大的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怎能放过。



    南阳老城区比较有代表性街道主是府衙前的民主街,解放路。这些街道,保留着还算比较完整的南阳老街道样式。


沿街的老式民房,街道上还有许多历史古建遗迹。





南阳的老字号饺子馆。



解放路上的南阳白铁制品厂,计划经济时期的老企业。



老街上的一家面粉制品商店,店面不大,但品种众多。



解放路和联合街的交叉路口,非常古朴的街景。



老房子上的红五星,像是新修整过的,表明政府可能已在努力,要保留这些建筑。



大门上的毛主席录语保存的非常完好。



这里原来是南阳县印刷厂。



一座非常不起眼的简屋,但它有着一定的历史沉淀。






     旧城内西南隅,民主街西端北侧是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



大门后的仪门.


南阳府衙曾经是这样的状况,只是近年才逐渐修复的。



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由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大堂左右分别是兵刑工房和吏户礼房。



    南阳府衙的大堂重建于清顺治五至八年(公元1648-1651年),虽经后世几次修缮,柱檀梁枋更换无几,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手法。



    大堂公案背景的屏风,和内乡县衙屏风一样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上饰有云雁。



二堂走马板上残留的孙中山像以及总理遗迹。



    三堂,也称官邸,匾“燕思”,是知府大人处理内务的地方,风设接待室,书房,更衣室,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商 议机密事件,处理隐私案件,常在这里进行。



尚未完全恢复的后花园。





整体感觉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的建造样式基本功能都是相似的,则是内乡县衙保存得更完好。



南阳张仲景祠,又名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时间关系,我们这次没有入内参观。



    张仲景,名机,公元一五零年生于南阳郡,卒于二一九年。少师本族名医张伯祖,深研医道。东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后弃官从医,成为著名医学家。时伤寒流行,死人过半,仲景于衙门大堂,为人诊脉,广施汤药,攘除时疫。此即坐堂行医之来历。其毕生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



    南阳解放广场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南阳解放(1948年11月4日)50周年而建的,以纪念南阳解放战争中,经过五次战役(伏牛山东麓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开辟桐柏解放区、建立豫西解放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的光辉历程。



最后我们来到了地处南阳市郊汉画馆。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大门入口处正中是一堵具有厚重、古朴特色的大理石墙壁,其上雕凿着由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金色大字。



    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等,



   汉画中的舞乐百戏,百戏是盛行于两汉时代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歌舞、杂技、幻术为一体。




    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涉及到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堪称为一部形象史书。



汉画像体现了两千年前汉代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被誉为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属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阳市李相公庄,是全国独一无二带墓志铭的汉画像石。可惜,我们参观时正好不在馆内展出。


汉画馆大厅西壁上方是一幅仿汉大型雕塑“德汉雄风”,它集中体现了南阳汉画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午时分,我们再次来到了南阳火车站,准备前往下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钱平久图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