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与《周易》

 百城主人 2014-12-08

                  《诗经》与《周易》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之为《诗》。自古以来都认为《诗经》是古代文化遗产的奇葩。

   《史记·孔子世家》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这就说,《诗经》是经由孔子的编撰,而使原有的三千多首诗歌,成为现在存在的三百零五首诗歌,孔子编撰六经,这是历史对孔子编撰《诗经》的历史意义的记载。

   《史记》所言的孔子编撰《诗经》,其目的就和孔子编撰《周易》和其他经文一样,是通过诗文中所记载的先王和众多君子的美好德行,符合道德礼仪的人和具体的事例来教化人民,如《大雅》和《周颂》中的诗歌,就是对先王先祖创建天命,为人民谋求利益之美德的颂扬。比如《文王》,就是对文王继承先祖事业,发展壮大先祖事业,又能顺服商纣王,侍奉商纣王之美德的记载颂扬;又比如《生民》就是对周人的先祖的来源,对后稷发展种植稼穑,为人民谋求饮食之源,受到舜帝分封的美德的颂扬记载。也就是通过这些历史事实,使人民明白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样的人和事情会得到人民的喜爱;什么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如何治理天下国家,如何巩固国家政权;如何为人民谋求利益的道理。

     有些诗歌则是通过不美好的人和事来使人民吸取教训,同样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比如《小雅》中的《正月》、《雨无正》、《抑》,《荡》、《桑柔》等就是对周厉王无道,实行暴政的历史事实和结果的记载,也是对周幽王无道失德而亡西周的历史事实的记载和批判,也就是通过这些历史事实,来教化人民,使人民明白什么是不美好的,什么是不符合礼仪道德的行为,为什么周厉王会让国人暴动驱赶出国,为什么周幽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亡西周,亡失自己性命的道理。

    笔者之所以研究《诗经》,是因为笔者在研究《周易》的同时,发现了《周易》除过预测学以外的第二种意义,也就是记载了古代王者治理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方法原则,是具有深刻长远历史意义的历史巨著,是一部与古代圣人治国历史密切相关的史书;而《周易》所列举的古代圣人治国经验和亡国者亡国的教训,与《诗经》中的许多内容密切相关联,所以,这就是笔者解释《诗经》的原因,它可以证明《周易》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所以完成《周易》的解释,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诗经》的解释内容。

    也就是说《诗经》通过孔子的编撰,有很多诗歌的内容与《周易》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能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也可以说《周易》中作论及的历史事件,可以在《诗经》中找到答案,《诗经》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可以在《周易》中得到印证,所以笔者解释这二个文献时,也尽可能的将它们的相互印证的部分作以说明。

    所以说,《诗经》和《周易》一样其实就是一部历史史书,就是用诗歌的形式记载了西周,东周之时所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人民所起到的风化作用;也就是说,《诗经》所记载的主要是周天子,以及周天子的主要诸侯国和主要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他们的品德。也可以说在有道德的君主的教化下,人民的社会习俗,民风民俗,婚姻伦理都是有道德,有美德的美好习俗;而在无道无德的君主的风化下,人民就会因为上无道无德,而表现出混乱无德的习俗。

    从《豳风》中的《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等记载周公的功德的诗篇。从这些诗篇也可以看到周公是如何征伐东土的,周公东征只是对那些叛首给以征伐,而对东土人民则是给以帮助安抚,从诗中东土人民对周公之德的赞美和留恋不舍之情就可以看到周公是如何征伐东土的。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文王用仁德感化东土人民,周公继承其父文王的仁德,用仁德感化东土人民,充分说明周公完全继承了先祖的美德。关于周公东征,不用武力攻伐,从“东山”中的诗句“勿士行枚”就可以得到证明。而且《周易·坎卦》六三爻:“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陷,勿用。”的含义可以得到证明;六三爻说:“来之前艰难险阻重重,来到途中也是险阻重重,来到之后仍然艰难险阻重重,艰险而且枕戈待旦,来到艰险之地而又陷入其中,而且没有用武力。”这就充分说明周公东征,不是用武力征伐东土,而是以仁德感化东土的人民,所以“破斧”才会记载了这些东征的人士,虽然艰苦,但是使他们得到了帮助和嘉奖,使他们得到了学习而行为美好仁善的教化,当然也使东土人民受到教化而感化,所以才会有“东山”篇东征人士回家乡之时,受到殷商人民的热烈欢送,也才有“九罭”篇的不忍心让东征之人离去的挽留和怀念。

    同样关于周文王的仁德,在《大雅·皇矣》就能得到体现。周文王奉纣王之命征伐密须国,征伐崇国,不以自己是奉天子之命征伐,就用自己强大的武力攻打崇国,而只是围困这些国家的城墙,并对着这些国家的城墙喊话,用他的仁德教化这些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征伐崇国之时,不割俘虏耳朵,不侵扰四方,又送还崇国人民的东西,使临冲战车周围长满了野草,当崇国人民不归服时,就返回西周,反思自己的德行,整顿军队,然后又返回崇国继续征伐,崇国人民终于被周文王的仁德感到而归服周文王,这在《周易·蹇卦》就有记载。

    所以说,《诗经》和《周易》一样,其实就是一部历史史书,就是用诗歌的形式记载了西周,东周之时所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小雅,大雅中的诗歌,就是对西周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连续记载,因此对《诗经》的解释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具体的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历史事件来研究《诗经》的内容,就会得到确切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