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方进补学问多

 ereader 2014-12-08
 

  近几年来,对于健康投资人们已越来越重视,膏方进补的人越来越多,怎么使得进补既经济,又达到预期效果呢?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膏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达到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具体来说,应掌握以下原则。

  进补与治病相结合,不少人都患有一种或几种疾病,这些人不应只顾单一的用膏方进补,而忽视了疾病的本身,应该采取二者兼顾的方法,这时我们应配制既进补又治病的膏方。如果单纯进补,有时会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膏方进补就一定是吃补药,祛除病邪,使身体恢复健康,不也就达到了进补的目的了吗?

  掌握辨证施补的原则。所谓“辨证施补”就是在配制膏方时要辨证,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什么脏腑的虚损,然后才能用膏方进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寒凉的补药对阴虚内热的比较适宜,温热的补药则对阳虚内寒的人更为合适。当然,临床上也可见到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甚至气血阴阳俱虚的情况,这时往往应配制寒热并用的膏方。另外,还有一类补药,药性比较平和,一般体质较差的人为了强身健体均可服用。

  防止用药过偏。不善于配制膏方的人,经常一见到虚证,就马上大补特补,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患者身体补好。殊不知,运用膏方进补也需做到恰到好处,如果盲目峻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阳两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一方不足或者太过都会产生疾病。我们用膏方进补在于纠正阴或者阳的不足或太过,使其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状态。临床上往往会遇到一些病人服用膏方后反而出现身体不适。例如阳虚怕冷的人服用含有温阳药的膏方后,会产生大便干结,口干舌红,口唇生疮,胸闷心慌等情况。这提示:膏方中的温阳药太过了,应减少其剂量,或在温阳的膏方中加入一些养阴药,以减轻温热之性。

  另外,膏方并非人人适宜。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用膏方医治便秘、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失眠、高血压、高血脂、四肢寒冷、脱发、夜尿多症、腰腿痛症、亚健康病、各种术后、产后体质虚弱时,效果尤为显著。曾经有一位患者腹部手术后,常出现头晕乏力,腰酸腿软,四肢乏力,心悸心慌,烦躁易怒,舌淡,苔薄,脉细等症状,经用补肾益气补血的膏方治疗后,各种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很快恢复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配制膏方时,应随时关心脾胃的功能,如果脾胃功能受到影响,运化失常,再好的膏方也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因此常加一些陈皮、木香等理气行气的药物,以达到补而不滞,湿而不腻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