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我的病人经常会问我:“张大夫,像我身体这个情况,我吃点什么补补啊?家里有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阿胶等等。” 现代人都有这个观念,总想吃点补药,中药治病就是以以“偏”治“偏”,出现疾病了就是身体不平衡,一方出现偏盛或者偏衰,治疗就是用药物来治疗这种偏。如身体怕冷,就用点热药,来补充热;反之,如果身体偏热,就用点凉药。如果你身体没有出现不平衡,而你非要吃一些补药就会人为的造成“偏”。 一个患者的亲属去东北给他带了点人参和鹿茸,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啊,就送给患者吃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口干喉咙疼,甚至鼻子窜血,再严重者头痛、血压升高、失眠。这种就是“偏”造成的疾病。 由此可见,服用补品养生也是很讲究的,进补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进补的原则应该是“让药凑人”,而不是那种补品热销就去吃。或者是大家说好的,我也来试试去吃,这就成了让“人去凑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都在逐渐的衰退,我们通过药物来纠正这种衰老的速度,或者是缓解因衰老而引起的不适,我们通过药物来治疗,通过药物或食物治疗达到寿而康的目的。 进补的原则:肚胀不能补如果肚胀说明你的消化吸收不好,连吃饭都感觉到肚胀,这是明显的消化吸收不了的情况,更不要说吃补药了。如果这个时间吃补药,不但起不到滋补的作用还会有害。 比如容易疲劳乏力、气短,容易引起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易感冒,或者面色萎黄、气血不足,这时可以用点补肺气的药。这里我给大家说个气血双补的方子:黄芪、大枣泡茶饮,只要肚子不胀就可以服用,刚开始服用时,先小剂量的服用,一次可捏个5-6片,用开水冲泡,当茶饮。喝了十天半月不上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再增加几片,泡个十几片,如此递增。在服用期间如果上火了就减量或者停服,等不上火了继续服用。 服用补药时,切记急功见效,要长期坚持服用,只要没有副作用就坚持,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不管用什么养生方法或者滋补药品,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