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序 内功四经,余祖总宪公任江西时所购也。公殁后,迄今百余年,未有知此书作何用也。 甲子余于不意中得之于藏之楼,开卷茫然,几于懈怠,后费尽心思钻研数年,乃知此书为武 技之宗派,而功夫真传也。故内功已成,随法皆成妙招,谓资之弥而取之左右逢其源者也。 然内功真传不求速,须费尽年月,方能有成其不求速,内功经者顾属上。或有天资迟钝,急 切不知之妙,与家道穷迫,不能日日用功,一入门即欲攻经悟道,岂不望洋而收哉,今就内 功之见于外者,集为数篇,曰大力全局;曰内功合战;曰内功散门;反背顺逆;总和内功经 关窍。由是一入门,经内道理,亦可悟矣。至于间架招数,亦有其一二,然不知内功经,而 于横竖骨节顺逆相制之理,往往大相反矣。嗟呼,内功四经埋没于世数百年矣,古人之迹既 泯灭而不传,后之学此道者,岂不妄用心乎。时任午秋,与珠山友人景房话此意后传兰香书 室,因草之以序。琅岈王南溪序 后 序 道自得天地之精髓,阴阳之秘蕴者,必不磨灭于默默之中,非偶然也。天必生奇人以知 之,知之必著为书,不行于数百年之前,必行于数百年之后,必生一得书之人,不奇惜,必 生一藏书之人,藏书之人不能行,必生人以力行之,不畏艰难,务求讲明古人真迹,以待于 后世,又恐一人之力有所不能,尽而又生人以辅翼之,岂偶然哉。呜呼,若此诸人或相待于 数百年之后,或相遇于数百年之中,其中,离离合合亦奇矣。余之友南溪子,其祖为清初总 宪督抚江西,泊舟清江见有商人舟覆,拯货水底,获一石函,中有二书,公欲视之。商人呈 公阅视之,一曰剑丹,一曰内功。内功之书正四篇,一曰内功经;二曰纳卦经;三曰神运经; 四曰地龙经,后记云:贞观二年三月十五日录。公以重价购之,嗟呼,此书作于上古藏于水 底,盛之石函,可谓遂年湮矣。数百年埋没,而一旦传之于世,岂非此道之不可磨灭,而特 生贾人以得之,总宪公以藏之哉。公得视书简阅良久,见其理元妙,实正好之,然以贮,膺 朝廷重命,方欲尽瘁,未暇研究。公殁,遂为世传。公之后人,大抵以文、功名为重,其不 读书者,又留心于身家生计,皆论不及此, 间有阅及之者,开卷茫然,遂以为无用之物, 甚至王氏之子孙亦有不知家藏有此书者。唯吾友南溪子,生而颖悟,总读书不至功名,玩心 于诗书之间,毫无世俗输积之计。 一日忽得此书,见有印迹,叹曰:公神明人也,其不以 重 价沽无用之物也,明矣!此书必有弥意,但无有能知之者矣。乃细心推测,见其有言卦者, 一似易经注解,有言周身经脉者,一似医家脉络,有练神气者,一似道家丹书,推测至二三 年,无以对其际。后与管某闲谈,伊言其师拳术精勇,妙艺绝伦等得之于内功经,因询之曰: “内功经尚存呼?”管某曰:“此书失之久矣,邵师盖得之于口授者,不过经中十之二三。” 南溪子忽然有悟,盖明公所得之书也!又取而阅之,忽然略有所醒悟,乃益加钻研,才知可 以开人之智慧,其次,亦可以疗病壮身,而遇敌可制胜,犹其功之小者。二年之后出而遇敌, 无不制胜。嗟呼,百年以此书为无用之物,不有南溪子以推测之,终属于无用乎!古云:“道 为知己者传。”良不虚也!百余年之理埋没而一旦发挥其蕴奥,岂非此道之不可磨灭,而特 生南溪子以彰明之哉。然此道弥奥无穷,南溪子自以为所能者,不过十中之半。恨无知己者, 与之讲明而切究之。欲终不传,又恐古人之宝书自此而没灭,甚为可惜。以此十数年之功, 苦蕴于中,未发于外,常忧忧不乐。丙子余至其邑,与之甚者,以年相若而志相得。余之视 彼如兄,而彼视之吾如弟,久闻其精于武技,适触所好,因再三致诘。而南溪子以交厚,绝 不吝惜,因为余说大概。初闻之,以为拳勇之粗术耳,既而与馆于近村,与之朝夕相见,闻 其功夫有壮身疗病之效,因求而用之。南溪子曰:“此功夫非一朝一夕之故,恐不能持久, 无益而徒劳耳。”余力请之,遂授吾一二,余取用之数月未见功效,暗以为 迂调,且将弃之。 南溪子曰:“吾言此功非朝夕之可及,君不信,而今何如哉?”余愧甚,又用数月,微有功 效,甚喜,告南溪子曰:且请再益。南溪子曰:不可因后用之,数月之间,忽然得奇效,平 时所患结核至是痊愈, 气力数倍于常, 然后知南溪子不轻以授人者,非吝也,重此道也。 因再拜求教,又得 纤微,总甚少之, 然后知其为人不少以言辞,亦遂不请。南溪子曰:“此 功用气之处,只有一经, 若误入旁门,伤人不浅。”余总闻之而未着意,授而用之,渐有所 悟。忽思天地间之术,莫非古人拟造之术,吾独不可杜撰乎?略有所增损,不数月忽得拘挛 病窘甚,以告南溪子曰:“此道之为功也,不可贪多,不可太急,不可妄有增损,内所增损 多与此正为者耳,不然吾弟岂有受专。余惶恐无地,立誓悔过。南溪子讲后其端的数月之后, 拘挛之病遂已, 自此彼以为是者,日夜以求之,彼以为非者,日夜以去之。如是者二年, 觉心中大有所悟,而气体间浩浩乎如囊日矣,余虽不言而心知,然相知之弥,每相忘于形骸。 南溪子未以为功,余亦未尝出一言相附也,每谈及此至忘寝食,而南溪子灼论风发,不后如 问之与以少矣,如是又二年,南溪子忽授书二卷,而告余曰:此无上之宝书也,久欲传人之, 未得其人,今观矣非风尘者,愿以此相赠,其一曰剑书,此仙家之丹经,非夙有慧根者不可 转传,其二曰内功经,此能壮身疗病,多换气力,吾欲传于海内,公诸好可乎?余惊喜异常, 投地再拜曰:此万金不易之术耳,羡之者非能不甚?而吾兄独以教弟,能对弟之弥。劳神以 教弟,弟难报大德,今又传以宝书,且以传世,吾兄之力恕而无所私也,何不可之有因。备 问书之始末,南溪子具告之曰,此书多有不解者,今欲与吾弟细加注解以明之,而后人得而 用之矣。余曰:数百年之埋没, 而一旦传于海内,岂非此道之不可没灭哉,天特生一不畏 艰辛之人,务求讲明古人真迹,以传后世也哉,弟岂不才,敢竭鄙诚以辅翼吾兄,共成此于 是乎序。珠山宗景房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