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共早期历史上工人出身的领导人
水新营 中共早期历史上工人出身的领导人概况中共一大、二大时,由于工人出身的党员数量较少,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当时分别称中央局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都是知识分子。随着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工人党员数量也在快速增长,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时全党党员总数195名,工人党员21名,占10.7%;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党员总数427名,工人党员164名,占38%。在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时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9人: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其中工人委员3人:王荷波、朱少连、项英。这是中共创立以来工人出身的党员第一次进入中央委员会。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4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为6人,占42.9%,这个比例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人党员数量也进一步增长,1927年4--5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党员总数57967人,工人占50.8%。不过,在中共四大、五大上,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会成员比重有了明显的下降。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选举产生中央委员(时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4人(不含以后增选者),其中工人出身者为4人,占28.6%。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选举产生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45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为8人,占17.8%。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苏兆征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工人出身者进入中央政治局的第一人。王荷波则当选为第一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针对中国革命的困境,为中共和中国革命开出了一个新“药方”,即对中共领导层实施“工人化”。1927年7月,新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罗明纳兹来到中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无论何人都不及由工人出身的人来领导正确,必须加强中共领导层的工人成分。”在罗明纳兹的主持下,中共“八七会议”开启了中共“指导机关之工人化”的进程。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时,工人出身者不仅数量上有了增加,而且都获得了较高的票数。9名政治局委员及得票为:苏兆征20票,向忠发20票,瞿秋白19票,罗亦农18票,顾顺章17票,王荷波17票,李维汉17票,彭湃17票,任弼时14票。其中工人出身者为4人(苏兆征、向忠发、顾顺章、王荷波)。 随后的1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积极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提出将工农分子新干部替换非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干部,从支部到区、县、市、省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绝大多数是工人或贫农同志。随着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走向低潮,共产国际对在“八七会议”上产生的以瞿秋白等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央领导集体日益不满,因此决定在中共六大上进一步推动中央领导层的“指导机关之工人化”。 1928年6月,由于国内的白色恐怖,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36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为21人,所占比例达58.3%,成为历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工人出身比重最大的一届。7月19日,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召开六届一中全会。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7人: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其中工人出身者为3人:苏兆征、项英、向忠发。政治局候补委员7人: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其中工人出身者为4人:关向应、罗登贤、卢福坦、徐锡根。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4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为7人,占50%。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在中共六大选举时特別强调:“向忠发同志,他不是知识分子,是个工人;不是机会主义者,是个革命者。” 为进一步增强中共中央领导层的“工人化”程度,共产国际利用以后中央全会的机会继续补选或增补一些工人出身的党员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4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上升到8人。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6人,其中工人出身者上升到10人。此时,由于中国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工人党员数量减少,比例也持续下降。1928年中共六大时,党员总数40000余人,工人占10.9%,农民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比例降为7%,1930年7月又降为5.5%,1930年9月又下降为1.6%。 由共产国际推行的中共“指导机关之工人化”的路线持续了五年多,直到1934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才告一段落。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增补王稼祥等10人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其中只有孔原(陈铁铮)1人为工人出身。同时,由于在白区的相当数量的中央政治局成员牺牲和叛变,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8人,工人出身者只有4人(项英、陈云、关向应、邓发)。共产国际在大力推行中共“指导机关之工人化”后,除大批工人出身的党员进入中央委员会和省及省以下各级党组织之外,据统计,仅在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中,共计有向忠发、苏兆征、顾顺章、王荷波、项英、罗登贤、关向应、徐锡根、陈郁、卢福坦、陈云、邓发、温裕成、王克全、王荩仁等15人担任过中央政治局成员。但在极其严酷的革命斗争考验面前,工人出身的领导人鱼龙混杂,分化极大。有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献身,有的脱党叛变投敌,也有的终于迎来新中国的建立。 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献身的工人出身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在15名进入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成员中,牺牲献身的有7人,即苏兆征、项英、罗登贤、王荷波、关向应、邓发、温裕成。其中苏兆征、项英、罗登贤等三人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上述成员名气最大的是苏兆征、项英。苏兆征,广东香山人,1885年生。1903年起,苏兆征为了谋生,赴香港一外轮当杂役。1921年3月,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倡导,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后参与领导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苏兆征先后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长。期间,领导过省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苏兆征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严酷的斗争环境,使苏兆征积劳成疾,于1929年2月病逝。 项英,1898年生,湖北黄陂人。早年在湖北武昌一家织布厂做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平(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是平(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26年后,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江苏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苏兆征去世后,他继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在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41年1月,时任新四军副军长兼政治委员的项英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处置失当,使部队遭到严重损失,后被叛徒杀害。 罗登贤、关向应、邓发也非常著名。而且,他们进入中央高层时都相当年轻。罗登贤,1905年生,广东南海人。早年进入香港太古造船厂当学徒,1922年参与领导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者。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前曾担任过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为组织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武装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3月被国民党逮捕,同年8月在南京英勇就义。 关向应,1902年生,辽宁金县人,满族。早年当过印刷工人。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初调中央军委和长江局工作。关向应在任中央军委书记期间,一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同时也积极推行过“立三路线”。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冬被派往湘鄂西苏区,参与领导创建黔东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1935年11月,同贺龙、任弼时等指挥红2、6军团开始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委员。由于长期艰苦的战斗环境,关向应积劳成疾,1946年7月在延安病逝。邓发,1906年生,广东云浮人。由于家境贫寒,早年到香港做工。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1931年7月到中央苏区,任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处处长、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在领导建立健全红军中的政治保卫工作制度方面做了不少积极的工作,但也执行了“左”倾错误方针,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邓发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一说是六届五中全会后增选)。1936年6月被派往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937年9月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39年冬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等职。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王荷波、温裕成的名字则相对不为人熟知。王荷波,1882年生,原籍山西太原,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在津浦铁路浦镇机厂做钳工。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底,组织津浦路沿线工人举行罢工,有力地支援了平(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大罢工。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后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春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8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任北方局书记。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11月11日被杀害。 温裕成,出生年月不详。曾用名温玉成,江苏人。早年在上海做工,曾参加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929年6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9月起任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时担任共青团中央局(又称少共中央局)书记。1931年3月,因不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和贪污等问题,中央政治局给予他严重警告处分。后被撤销团中央书记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1933年在鄂豫皖根据地牺牲。 脱党及叛变投敌的工人出身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在15名进入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成员中,脱党及叛变投敌的有6人,即向忠发、卢福坦、徐锡根、顾顺章、王克全、王荩仁,这个比例要远远高于同期知识分子出身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曾指出:“现在讲一下中共六大??后来叛变的十六个代表中,有十四个工人。”其中向忠发、卢福坦、徐锡根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1880年生,湖北汉川人。早年在汉阳等地做工。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汉阳钢铁厂工会副委员长。大革命时期在汉口从事工人运动,任湖北省总工会委员长,成为武汉地区的工人领袖。在“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在确定中央主要负责人时,当时的共产国际过分强调“指导机关之工人化”,对知识分子出身的瞿秋白、张国焘等中共领导人的表现都不满意。在工人领袖中,苏兆征患重病,共产国际对他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作也有些不满;项英之前未去过苏联,不为共产国际领导人熟悉;于是向忠发被共产国际领导人选定为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7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底从苏联回国。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盲目地实施“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冒险进攻计划。他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积极附和“立三路线”。1931年6月22日,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即叛变,24日被枪毙。周恩来后来谈到向忠发叛变时曾说:“他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卢福坦,1890年生,山东泰安人。煤矿工人出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起先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顺直省委、河南省委书记。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常委。向忠发被捕叛变后,他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1933年被捕后叛变,速度比向忠发还快,并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任职。新中国成立后,被公安机关逮捕,长期关押。1969年11月经康生、谢富治先后签字,被处决。 徐锡根,出生年月、籍贯不详。早年在无锡纺织厂当工人,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候补常委,后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农委主任。1930年底,曾任过短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1932年冬被捕后叛变,在国民党中统局任职。1940年3月起担任江西省政府特种工作办事处主任,大肆破坏中共江西地下党组织,后致使中共南方工委遭破坏,包括廖承志、张文彬等重要干部均遭逮捕。此后情况不详。 顾顺章,1904年生,上海宝山人。早年在南洋烟草公司的制烟厂当小工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时表现活跃。后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工人武装纠察队总指挥。并曾担任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顾问鲍罗廷的卫士长。193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当即叛变,由于顾顺章掌握着中共的大量高级机密,叛变后又穷凶极恶地破坏中共在各地的组织,致使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恽代英、蔡和森等惨遭杀害。时任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也是因为被顾顺章摸清了生活习性,才遭到逮捕。故顾顺章被称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投入敌人怀抱后,由于个人野心膨胀,不久即遭国民党中统的冷落。1935年6月,被秘密处死于监狱。 王克全,江苏徐州人,1906年生。192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为上海电车公司司机。曾参加过五卅运动,长期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后被派往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底到1931年初,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上海浦东区委书记、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等职。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1年2月因参加罗章龙等人的分裂活动,被开除党籍,后叛变投敌。1939年,在国民党军统内讧中身亡。 王荩仁,1901年生,又名王云成、王云程,山东青岛人。他早年在青岛四方机厂做学徒和青岛日商钟渊纱厂做工,积极参加和组织工农运动。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等职。1931年1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成员。9月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后到东北工作。1933年8月任中共满洲省汤原中心县委书记。不久,在赴哈尔滨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工作途中被捕入狱。1934年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原籍务农。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5月起任山东省崂山县政协常委,1981年5月25日在青岛逝世。 历史的总结 在共产国际提出中共“指导机关之工人化”的背景下,在先后进入中央政治局(包括临时中央政治局)的15名工人出身的成员中,只有陈云、陈郁两人一直在党内任职,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分享到革命胜利的喜悦。 陈郁,1901年生,广东宝安人。12岁时到香港一家机器厂当学徒,后到英国“亚洲皇后”号轮船上当海员。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6年后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发动广州起义。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常委,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9年底回国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抗战胜利后陈郁被派到东北工作。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部长、煤炭工业部部长、广东省省长、中南局第三书记、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74年3月在广州逝世。 陈云,1905年生,早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8月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和1931年1月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31年9月任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1932年3月起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之后长期在中央核心领导层工作。1995年4月逝世。陈云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 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初期,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先后犯了右倾和“左”倾盲动错误。共产国际简单地将这些错误归之于知识分子领导者的原因。实际上,当时党犯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党还不成熟,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并非是知识分子的原因。 另外,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看,知识分子出身者占了绝对多数。如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五大书记中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四人都是知识分子出身。朱德虽早年投身军旅,但也具有相当的文化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将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成员与右的和“左”的错误划上等号是完全不正确的,也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85期,摘自2014年第10期《党史博采》) |
|
来自: 昵称16436572 > 《历史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