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滞针疗法

 连元康lian 2014-12-10

滞针疗法  



       我的同事苏医生于09年9月份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去济南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他回来以后说遇到了“滞针疗法”创始人李振全老师,说李振全老师平易近人,医术高超,而且还给他自年轻时就长在颈部的一个脂肪垫做了治疗,疗效明显。我当时也没有在意,那有这么神奇的针术。转眼到了12月份,这位同事说请假到沧州再去做一下滞针疗法,因为我看到广告说李振全老师是河北万岁药业太极神的负责人,同时我和另一位同事王医生都有颈椎病想一起试一下,同时也考察太极神准备加盟,我们3人一起到了沧州。到沧州后我们见到了李老师,简单的寒暄之后,就为我们进行了治疗。那两位同事治疗后都感觉到症状好转,而我在治疗后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治疗时感到疼了2下,我想可能是李老师知道我会针灸留了一手,呵呵。废话少说,介绍一下李老师的详细治疗过程。李老师在在给我同事疗时,仔细检查了他在颈部的病灶位置,然后选了3寸毫针,用斜刺手法快速刺入,然后右旋数次,用力提了几下,再左旋数次出针。治疗一次不到1分钟。我同事马上说感到舒服。随后李老师又带我们去了一个太极神的加盟点,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开的诊所。现场治疗了几个病人,都说马上见效,我就纳闷了,我怎么就感觉不到效果呢?回来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也没有滞针疗法的资料,一位网友无意中的一句话令我灵光一闪,于是第二天我就按照李老师的样子给患者治疗,因为我是主搞中医不缺病源,呵呵。结果患者普遍反映效果明显


 


上次去沧州回来以后,我就在网上搜关于“滞针疗法”的帖子,结果没有搜到实质性的理论帖子,只搜到【曾经有个中医校的老师喜欢针入后,单向旋转缠绕肌纤维,然后用力拔针,常常拔出肌纤维来】这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回想李老师治疗时的手法“先仔细检查病变部位,找好位置后,左手捏起患部,右手持针成15度角左右快速刺入,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深度。李老师一边喊着‘针太细’一边治疗,针刺达到深度后,右手右旋单向捻针,捻到针下沉紧,再左旋出针”。我看到病变部位小的李老师只刺一次,病变部位大的从多个方向多刺几次。一开始病人喊疼,针完治后患者就喊舒服。那几天正好有几个颈椎病和肩部疼痛的病人,我就照葫芦画瓢,居然效果显著。【个人经验】在治疗病人时,一定要找好病变部位,根据病灶的深浅确定针刺的深度。进针直接达到深度,单向旋转至不能旋转,将肌肉纤维缠于针体,用力提拉3—5次,再左旋针体退针,分3次退出针体,连做以上手法3次,2-3天作一次治疗。90%以上患者当场见效。【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肩周炎等各种慢性炎症。【原理】我就中专文化,具体原理也解释不清楚,随便说说。1.松解肌肉的粘连2.释放肌肉内部的压力缓解疼痛。


 


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的时候田纪均老师讲过他的刃针刀,在进针后先纵切几下肌肉纤维,再横切几下纤维,他的理论是人的肌肉束是一个有筋膜包裹的密闭个体,肌肉束有炎症时内部压力增大,引起疼痛,用刃针刀的目的就是给肌肉内部减压,我觉得“滞针疗法”应该也是这个原理。


每次进针3~5针,进针后采用滞针手法,即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获得针感时,采用顺时针捻转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重、紧、沉感为主。其问每隔约5分钟再行单向顺时针捻紧后,医者再进行向外抽提3~5次,每次进针至退出针身整过程约30分钟,出针时按逆时针捻转数圈后即可将针退出。隔日1次,7次为l疗程
在临床上用毫针的手法治疗中常常会遇到针下的针感太弱,如果使用滞针术,常能使针感迅速加强至满意的程度。但操作时要注意:针具选择不宜太长,应使针刺入既定深度后,针柄下缘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最小。如选用的毫针过长,使针柄下缘与穴位皮肤之间的距离过大。就有可能造成针眼处皮肤的刺痛或绞痛。刺入不能太浅,要求直达病所,并以麻、胀、重、紧、沉针感为准。因为浅刺时使用滞针术,容易使皮肤等浅表组织随着针身一起扭转,产生明显的组织(包括皮肤)绞牵疼痛感。进针后捻转时速度不宜过快、幅度也不宜过大。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1.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27例,女41例;发病年龄25~66岁,乎均47岁。职业以手工作业工人、打字员、会计、运动员居多。左侧29例,右侧49例。本组病人网球肘症状较重,反复发作,持续1年以上,行保守治疗和局封效果不佳。


  1.2诊断标准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钳工、电焊工、网球运动员、编织工或受风寒肘部受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痛,作拧衣服、扫地、提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力试验阳性。(4)肱骨外上髁部的严重疼痛延续1年以上。(5)外上髁局部封闭2次,制动休息14天,症状缓解不明显。


  2治疗方法 在肱骨外上髁部局部消毒后,选用佳辰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O.25mm×25mm毫针进针,每次进针3~5针,进针后采用滞针手法,即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获得针感时,采用顺时针捻转数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重、紧、沉感为主。其问每隔约5分钟再行单向顺时针捻紧后,医者再进行向外抽提3~5次,每次进针至退出针身整个程约30分钟,出针时按逆时针捻转数圈后即可将针退出。隔日1次,7次为l疗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记录的时间均为半年至1年。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优:肱骨外上髁部疼痛消失,握拳、拧毛巾时无疼痛,从事原工作及家务劳动无复发;局部无压痛,Mill征(一)。良:症状有反复,但仅偶有局部不适,一般不需治疗。差:有反复,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有时需治疗,症状无改善或改善甚少。


  3.2治疗结果 78例中,治疗次数均在1疗程内进行记录和随访观察。治疗满l疗程的61例,其中,优57例,良3例,差1例。治疗5次的12例,其中优8例,良2例,差2例。治疗3次的5例,其中优1例,良3例,差1例。有效(良以上)共74例,总有效率为94.87%。4体会网球肘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给病人带来较痛苦和工作及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虽然网球肘炎症较局限,但其病变的范围因人而异。以局限于肱骨外上髁部者占多数,是以筋膜骨膜炎为主。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损伤性炎症。前臂伸肌过度牵拉,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造成显微撕裂、瘢痕或粘连形成。滞针抽提术可加强针感通关过节的能力,促进气至病所。特别是在毫针滞针后再给以问晾抽提手法时。可达到催气作用,常常能易于较快获得针感或使针感迅速加强,更为重要的毫针滞针抽提术能对顽固性网球肘局部肱骨外上髁粘连的软组织得到松解的目的。在临床上用毫针的手法治疗中常常会遇到针下的针感太弱,如果使用滞针术,常能使针感迅速加强至满意的程度。但操作时要注意:针具选择不宜太长,应使针刺入既定深度后,针柄下缘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最小。如选用的毫针过长,使针柄下缘与穴位皮肤之间的距离过大。就有可能造成针眼处皮肤的刺痛或绞痛。刺入不能太浅,要求直达病所,并以麻、胀、重、紧、沉针感为准。因为浅刺时使用滞针术,容易使皮肤等浅表组织随着针身一起扭转,产生明显的组织(包括皮肤)绞牵疼痛感。进针后捻转时速度不宜过快、幅度也不宜过大。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前几天接诊一位36岁女性患者,自述于3个月前不小心摔伤,右膝内侧疼痛,下蹲时加重。多次口服药物,外贴膏药,时好时坏,迁延至今。检查病人受伤部位于右膝眼内侧,可见6厘米长2.5厘米宽隆起,压之质软,患者疼痛剧烈。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给患者行“滞针疗法”隔日一次,治疗4次后临床症状痊愈。【建议】还可以配合针健侧犊鼻穴,得气后即出针。附滞针疗法操作方法:找好病变部位,根据病灶的深浅确定针刺的深度。进针直接达到深度,单向旋转至不能旋转,将肌肉纤维缠于针体,用力提拉3—5次,再左旋针体退针,分3次退出针体,连做以上手法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