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 打造京津生态绿色屏障

 黄庭养元斋 2014-12-10
承德 打造京津生态绿色屏障
——专访承德市市长赵凤楼

  本报记者 高玉

  “牢牢抓住北京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企业外迁的机遇,做好京津合作文章。打造承接北京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的先行区,集中建设承接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的基地;打造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要素转移的聚集区”

  记者:作为京津生态屏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德有哪些优势?

  赵凤楼:绿茵围绕、碧水环城、古木林立、阡陌纵横……是承德市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紫塞名城的清新气息。承德市有着紧邻京津、背靠辽蒙、一市连五省、直通三大港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生态优势已成为其最宝贵的资源。 

  2003年,在河北省率先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承德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实施了生态防护林建设、污染源治理、节水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修复10个方面256个工程项目,总投资296.3亿元。2008年被环保部列为全国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地处京津上风上水的特殊地理位置,承德市是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和“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肩负着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任务。

  记者:如何处理好构筑京津生态屏障与增加老百姓绿色福利的关系?

  赵凤楼:承德市提出既要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又要为当地建设“绿色银行”。承德市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屏障与生态产业一起抓,立足打造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首都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基地,全力推动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共赢”。坚持把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实现山川秀美的重要途径,科学编制《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坝上防风固沙林、北部水源涵养林、中部水保经济林、南部经济林的总体目标。

  把大力发展经济林作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基础产业,把提高绿色产出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兴市富民的重要任务,积极培育林果加工、生态旅游、中草药种植、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255万亩,其中有机食品基地达到145万亩,人均林地占有量达到10亩,人均拥有1亩经济林。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3亩以上经济林,为全面达到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共赢”。

  记者:承德如何抓住北京“创新”外溢、产业转移的机遇,更快融入首都经济圈?

  赵凤楼:承德坚持“服务京津、借力京津、融入京津”的理念,构筑生态屏障,推动互利发展。作为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承德在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研究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坚决不上影响京津生态环境的项目,打好“工业污染、燃煤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油烟排放”五大治理攻坚战,继续保持华北最优、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持续增强为京津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

  牢牢抓住北京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企业外迁的机遇,做好京津合作文章。打造承接北京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的先行区,集中建设承接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的基地;打造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要素转移的聚集区,深化与央企京企合作,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支撑承德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打造承接北京高端人群休闲消费的生活区,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承载能力,为北京高端人群提供一个优越舒适的消费环境和生活环境。

  以打造首都卫星城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做“精”老城区,做强南部新城,做优北部新城,建设生态、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京沈高铁、津承铁路、承平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环首都三县与北京公交对接,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