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园地】13

 建华1968 2014-12-10



钢笔隶书入门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历代25种典型书法风格精解
一揽千言名佳句 只为翰墨添飘香
边款的基本知识
 如何写字



钢笔隶书入门
 一、钢笔隶书的点画

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有人说

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如下图所示: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

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

(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如下图所示:

二、钢笔隶书的结字

掌握了隶书的点画特点之后,进一步则要研究隶书的结字规律,了解结字特点。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错落,形断意连,点画避就五个方面去分析:

(一)、因字立形 隶书的总体势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势,波磔分明,舒展自然。但并不是所有的隶书都必须写成扁的,也就象楷书所有的字并不都是方块形状一样。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要写得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这便是因字立形。如汉摩崖《石门颂》中的颂、定、谷、受、以、更、铭、石因其笔画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夸张和变化,所以横势扁方特点较突出而鲜明。如图所示。但象书、晏、骂、事、阳、躬、隆、域等字,笔画较多,横画亦多,所以写得较窄而长,八分势不明显。如图所示。还有《石门颂》中的命,升等字,竖笔写得更长更夸张,有趣味性。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门颂》古朴夸张之结字特点,而且是所有汉碑的结字特点之一。如下图所示:

(二)、各自成形 隶书结字不但要求每个字的重心平稳,而且要求每一个字中的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这是由于它是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变而来的缘故。如下图中的请,动、输、鲜、计、职、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书则不具备这一特点。一个字若上下左右都能独立成形,这样组合成一个字就要平稳了,这正是隶书的端庄、朴素、典雅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三)、偏旁错落 隶书的偏旁既能独自成形而又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给人挪移生动之感。如《石门颂》中的者、必、义、节、截、毒、屈、空等字,错落变化,生动有趣。如者字,将波挑断开,位置错开,这一移便增添了一份生气。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对应交叉,三点随意点下,颇有趣味。义字变异大,却不换原形,节字,缩上放下。截字自然随意,毒字亦缩上放下,正斜映衬,令人爱之。屈字上展下缩,左包之势显明。空字将宝盖展开,完全盖尽,有篆书之意趣。如下图所示:

(四)、形断意连 汉字每个字都是由点画的连续书写而成,因此,在书写时就产生运笔的笔势,点画与点画之间呼应相顾,血脉贯通。隶书的点画呼应和楷书一样,画断而意连,似断还连,形断神连,虽没有象草书那样的牵丝,但精

神意趣是紧密相连的。笔画间毫不孤立,呼应相顾,配合默契。所以,我们在临习隶书碑帖时,一定要注意笔势的往来,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形断意连,形神兼备。如下图所示:

(五)、点画避就 要使每个字写得都具有不同的形态、活泼、生动、优美,就要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隶书中点画避就有较多表现,有的收敛,有的放纵,各有意趣;你让一点,我进一点,穿插呼应,配合密切。如下图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敛,下部的走车放开,用波磔表现,修长而舒展。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横收用短平横,第二横放用波磔横。其字,上大下小,第二横长而下部点宜缩,子字竖弯向左伸展而横收敛,则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错开,而趣味生焉。清字三点水敛而靠左上,以让右部之青字。功字左部之工字缩以让右部之力字。

拾字提手旁让右部之合字。

(六)、变化生新 隶书结字又善用笔画的增减和字形的变异来变化,结字奇特,耐人寻味。如下图朔字变两点为横。直字上下断开,中下部用点相连,罔字左右变为对应直画,垂字省上—横,下部变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竖画,年字中间变化为—横一点。在字省去左竖。师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点。弘字右部变厶为口。原字上部多加一点。

三、写好钢笔隶书应注意的问题

隶书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化装饰特点.是次于行书的常用书体,特别是钢笔隶书,平直中有变化,风格多样,千姿百态,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所喜爱。学习钢笔隶书,除了认真临池,反复读帖外,还应从整体上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八分取势。隶书的最大特点是取横势,左右舒展,“八分”取势,所以又称为“八分书”。在书写时,首先要设计好扁方格,为“八分”取势创造好条件。写时要注意基本笔画的“平”,且平中略有斜势,修长而舒展,飘逸而

流美。不要过于拘束,取势要宽,收放自如。如下图所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隶字都取横势,亦有取纵势的,临帖时,应该区别对待.处理恰当。如下图所示:

(二)、主次分明。每个字都有主笔和副笔,练习时一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要突出,主次应分明。常言道:“蚕无二头,雁不双飞”。即每个字中只能夸张主笔,写成蚕头雁(或称磔)尾,其次的横画要写成不带波磔的平横。如图所示:

(三)、辨析文字。汉碑中有许多字通过简省、挪移、异化、繁写等方法表现,和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字有较大差距。这也正是汉碑之所长,变化丰富,千姿百态。我们在临帖习字时,一方面要认真辨认分析,集字或创作时,不要用错。如下图的:灵、定、泽、谷、其、秦、以、路、永、年、渊、源、尾、空、导(同道)、毒、霜、截、苗、者、知、执、深、议、凉、原、本、勒、必、节等字。

四、学习钢笔隶书的最佳典范——《石门颂》临习指要

汉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数量之大,风格之多,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每通碑皆有每通碑之风格面目,“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学习钢笔隶书究竟以哪一种汉碑为范本?有人主张先学遒丽平正的《乙瑛碑》,有人却先学朴拙方俊的《张迁碑》,又有人喜欢习飘扬雅逸的《曹全碑》,各有道理。其实,通通汉碑都精彩,要我说,从钢笔书法的工具和特点出发,以瘦劲奇放的《石门颂》为隶书入门的最佳典范为好。因为《石门颂》用笔细劲,结字多变,平正中又具变化,以骨气和韵味兼长,适合用钢笔来表现。

(一)、《石门颂》总体风格简析

《石门颂》为东汉刻石中的一支奇葩,它自然、奔放、朴拙、雄强、清新。为汉碑中之神品,历来为书法金石家所赞赏,被称为“隶中之草”。罗复堪诗云:“高超奇逸石门颂,胆怯何由敢问津,合与孟初称草隶,苦心力学莫因循。”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石门颂》集各种书体之优点,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结体,行书的意态,草书的趣味。学写《石门颂》,既要把握其用笔中锋,纤细而有力度,平正朴拙之风格,更不可乎视其平中寓奇,变化夸张之特点,要由平入奇、由巧渐拙,努力寻求其开阔纵放,飘逸新奇,健劲姿肆的不凡境界。

(二)、《石门颂》用笔分析

《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形成了奇特的遒古婉蜒的笔法,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它虽为摩崖碑刻,却较少森严肃穆的庙堂气象,而多了些迭宕野逸的山林之趣。其用笔多沉厚,圆入圆出,多用中锋,含而不露,颇类秦篆,圆劲而纵放,飘逸而多恣。《石门颂》多系一分笔书成,善用锋尖,提笔运行,因而笔画极为细劲,但由于善于藏头护尾,却不显单薄,颇有沉厚之意。

用钢笔临写《石门颂》,用笔取其细劲易,得其沉厚难,要善于藏锋回笔,注意轻重提按的处理。要写得有金石趣味,则可加入少许颤笔。如下图所示:

(三)、《石门颂》结字分析

《石门颂》结字的特点在稳衡中极尽变化之能事,以“险”取胜。因字立形,或取横宽之势,或显纵长之姿,率意天真,妙趣天成。内敛外放,险中取平,正中寓斜,欹中取平,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叉通这笔画的挪移和增减,使

字形更加美妙奇特,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竖画垂下特长,如汉简之率意而为,夸张大胆,令人叹绝。用钢笔临此碑,要注意其结字之丰富多变,或横或纵,或收或放,要因字成形,取其自然之美,先求形准力至尖端,中宫收紧,四面如意。如下图所示: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心静如水动态图片

较熟练地掌握了行书笔画的写法之后,我们可以进入行书偏旁的写法训练。因为偏旁是各种点画的固定搭配,是笔画训练和文字书写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中间环节不掌握好,在整个字的行书书写中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在第一章第三节中,我们将形态、写法有共性或者有可比性的楷书偏旁,分组讲析,这些共性在行书中多存在,但由于行书偏旁变化多,有的偏旁有多种写法,有的偏旁书写笔顺较楷书亦有改变。因此,这种分组法也随之有变化。这样可操作性强,便于练习和记忆。
         
         一、木字旁、禾苗旁、示字旁、米字旁
         这四个偏旁都将“撇、点”二笔画连接写成撇挑,示字旁也改变了楷书书写的笔顺。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二、提手旁、车字旁、牛字旁
         这三个偏旁都是最后二笔画竖和挑连带写出。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三、提土旁、玉王旁、虫字旁
         这三个偏旁的最后一挑画与前一笔画紧密连写不断笔,玉王旁改变了楷书写法的笔顺,先横再竖,后连写。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四、单人旁、双人旁
         这两个偏旁的撇画要用挑脚撇,暗与竖画相连,双人旁的两撇一般连写。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五、双耳刀、单耳刀 
         双耳刀的第一笔画——横撇弯钩画可以写得快些;左耳旁的竖用挑脚竖,不封耳刀口;右耳旁和单耳刀的竖画用悬针竖,且封耳刀口。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六、言字旁、食字旁、金字旁
         这三个偏旁,都有竖提画,前两个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唯金字旁的撇画可适当拉女Ⅱ月带钩撇。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七、山字旁、口字旁、又字旁
         这三个偏旁的写法同楷书一样,位在字的左上方。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八、马字旁、弓字旁
         这两个偏旁都要写得窄,要特别注意折画的斜度和分布。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九、立刀旁、反文旁
         这两个偏旁写在字的右边,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要写得潇洒些。立刀旁的竖钩之钩可省,反文旁的捺可用反捺。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竖心旁、火字旁
         这两个偏旁的左右点先写,可以牵丝,竖心旁的竖可用挑脚竖。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一、女字旁、绞丝旁
         女字旁较难写,形态亦有多种,练习时要多观察比较。绞丝旁可以一笔写成,形态较楷书稍有变化。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二、反犬旁、衣字旁
         反犬旁的最后一撇从弯钩的中上部起笔,再沿原笔迹挑回,以求与字的右半部呼应。女字旁的最后两点要连写且随势向右挑出。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三、人字头、父字头、春字头、卷字头、登字头
         这六个偏旁以撇捺二画取势,一般左右伸展,撇画可随势出钩,捺画可以回锋。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四、秃宝盖、宝盖头、字头、字头、字头
         这六个偏房均以秃宝盖为主画,书写时,垂点与横钩可以连成一笔,雨字头中的两对点笔画要交待清楚,写得灵活,但不必泾渭分明。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五、厂字头、广字头、尸字头、户字头、病字头、虎字头
         六个偏旁,均以撇画取势。撇要曲中求直,有一泻千里之势,可用楷书的斜撇,也可用行书的带钩撇。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六、草字头、竹字头
         草字头可以先写一短竖,再写横,横要似断似连,有S形笔意,最后写一撇,与字的下部呼应;竹字头的写法是左收右放,中间似断似连,点要变化。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七、田字框、国字框、同字框、门字框
         这四个带框的行书偏旁,转折处可方可圆,要有节奏感,框内字心要分布匀称,与外框协调。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八、走之旁、建字旁
         走之旁的耳刀呈侧势,建字旁的撇捺要交叉,否则容易同走之旁混淆,这两个偏旁平捺可以随势变化。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十九、心字底、四点底、皿字底
         这三个偏旁的体势向右上,写法与楷书相同,重在点画的牵丝自然。
         例字:
粉笔行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 山涧小溪水 - 山涧小溪水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广内涵。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 四宝斋 - 四宝斋

(一)篆书 
   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   大篆
         (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多万片,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2)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   小篆    
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 四宝斋 - 四宝斋
(二)隶书 
                也叫
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的起源——秦隶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正的发展》)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的繁盛——汉隶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隶书的第二次高峰 
                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 
                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隶书的演变——隶变 
                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承前启后,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隶书的名词 
                古隶  
                今隶  
                秦隶  
                汉隶  
                佐书  
                八分  
                草隶  
                魏隶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简上就有隶书的初形,经过长期演化,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隶书突破了秦篆单一中锋运笔,笔法很丰富,中锋和侧锋,方笔和圆笔,藏锋和露锋各显神通。笔画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蚕头”、“燕尾”的笔画,这样的线条标明当时的书家在观念上是要破除整齐划一的单调,求生动活泼的多样。在字的结构上改变了小篆拟横扬竖的趋势,字势向横向伸展,成熟的汉隶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把汉字的基本型态确立下来了。隶书的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1.   章草的代表作有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将队帖》、晋索靖《月仪帖》
         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
 
   2.   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晋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孙过庭《书谱》等。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很可惜的是,现今没有他的墨迹。“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起的名。历代很多书法名家都善今草,黄庭坚、赵孟、鲜于枢、祝允明、文征明、徐渭、张瑞图、傅山、王锋等书法大师都留下了许多墨宝。
           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3.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朝怀素《自述帖》
         狂草字的写法和今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写得狂放,连带、省略更多,最能体现书者狂放的性情。史称“颠张醉素”,是讲张旭、怀素常在醉酒后,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尤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俯(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分为行楷和行草。
     
  1.     行楷。如: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现代见到的王羲之的很多书法碑帖,并不是他的原迹,多是由后人临摹或集字而成的。王羲之的原迹多数随葬在唐太宗墓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宋米芾《苕溪诗卷》、元赵孟  《洛神赋》、明文征明《醉翁亭记》等
     2.   行草。如: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唐颜真卿《祭侄稿帖》,行书是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最适用的一种书体,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接近于草书的称为行草。行草是王献之创立的书体,《鸭头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行书碑帖众多。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兹分别简介: 

           1.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2.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3.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小楷:   
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俯、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迹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锺繇书法,具古朴风格,惟传世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无一确实者,多为后人传模或临作。欣赏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书风。   
         
  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楷书是最晚形成的字体,始于汉末。汉钟繇《宣示表》、钟繇《荐季直表》、北魏《张猛龙碑》、晋《爨宝子碑》、晋王羲之《乐毅论》、晋王羲之《黄庭经》。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一道士知王羲之爱鹅,以白鹅换《黄庭经》,所以此帖又称《换鹅帖》。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南朝《爨龙颜碑》、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颜真卿《勤礼碑》、唐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钟繇对创立楷书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钟的真迹,早已失传,《宣示表》是晋唐人临摹的。用笔质朴浑厚,雍容自然。体势尚存隶意。魏碑和《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都属早期的楷书,以方笔为主,开雄强古朴之风。楷书到晋代就完美了。唐朝将楷书规范化,唐楷法度严谨,结字端庄。端庄并非横平竖直的呆板,细心的欣赏者可以看到书者微妙而又协调的变化。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潜藏丰富的内涵。







历代25种典型书法风格精解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可分为群体风格和个体风格、群体风格由客观因素造成的,个体风格则千姿百态,但不同之中又有种种相似性和相近性。在对中国历代书法差异性、相似和相近性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归纳出工巧、天真、狞厉等25种典型的风格表现并给予简要阐释,以此作为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的初步探索。


1、工巧。


工巧是一种精工巧饰的风格。它相涵、相当或相似于工细、工致、精巧、雕饰、华饰,与“自然”、“古朴”、“犷野”风格等相对应。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创作工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巧之美。

《张景碑》


2、天真。


天真是一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雕虫斧凿之痕的风格。它是书者不拘于成法、不泥于世俗,心地单纯、性情率放、独表性灵、信手而为的结果。在书法的历史流程中,“尚意”的宋代是充满“天真”气息的时代,苏轼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和米芾的《蜀素帖》就极尽天真之态。


3、自然。


自然是一种近于天然或宛若天成的风格。它是书者在长期实践基础之上豁然贯通、于自然形象触发“顿悟”而为书的结果。中国书法史上常用“屋漏痕”、“拆壁路”、“虫蚀木”、“锥画沙”、“印印泥”比喻自然之态。在中国书法史上,真正具备自然风格的作品为数不多,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就富于自然风格,晋代王羲之的作品如《十七帖》、《兰亭序》都颇得天趣,是自然风格美的极品。

《十七帖》


4、方正。


方正是一种字形结体外满、整齐、端方、正直的风格。它给人以严正、密满、静穆和敦厚之感。《张迁碑》是汉隶方正美的代表作,具有方正风格的作品还有晋代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高句丽的《好太王》等。

《王兴之夫妇墓志》


5、圆熟。


圆熟是一种书法技巧纯熟而演化形成的风格。书者因平时对古法帖名家揣摩至深,技巧已烂熟于心,信手拈出皆成法,融会后的技巧当然有质量上的保证。圆熟之作表现性强,其技巧动作丰富的特征自然高人一筹,但因圆熟周到、动作太定型化而较少微妙的变化调节能力,使自身的风格较固定而缺少跨度,生辣不够、气息强劲不足。清朝赵之谦的书作是圆熟风格的代表,在这之前具备圆熟风格的还有隋代的智永和元朝的赵孟等的书法作品。


6、丰润。


丰润是一种外不露锋芒、内藏肃穆之气,丰肌附骨,作品无论是肌肤还是气度在整体上都有一种滋润感的风格。丰润的极端是“腴”,丰腴未必肥,“丰”要能“润”,不可留下“墨猪”之态。丰润美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表面的丰腴,即不尚枯笔、不求扁簿,也不倾向于刷笔迅捷之势,其速度感应该是平和的、不求变幻的。二是内面的润,即不纵横奇肆、不剑拔夸张,信手悠悠拈出,是一种极自然、极和谐的笔划衔接和字形安排。唐代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是丰润风格的一个典范。

虞世南《夫子庙堂碑》


7、瘦硬。


瘦硬是一种与“丰润”相对应,画瘦而质硬的风格。它给人以貌清气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汉隶《礼器碑》历来被奉为瘦硬美的杰品,在唐代草书中,如果说张旭书法的风格偏侧于丰肥,那么怀素的作品则偏侧于瘦硬。


8、紧结。


紧结是一种字心攒集,给人以装束紧严、结构缜密之感的风格。表现出此类风格美的代表作有北朝的《张猛龙碑》、唐朝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宋代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

《张猛龙碑》


9、宽博。


宽博是一种与“紧结”风格相对应,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虚疏的风格。《衡方碑》是汉隶中宽博风格的代表,在书法史上,唐朝颜真卿的楷书堪称宽博美的丰碑。

《衡方碑》


10、雄浑。


雄浑是一种似丰碑巨额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风格。它给人以深沉博大、一言九鼎、雄强有力、阳刚之气的感受。如秦褐汉碑、商鼎周彝和唐代颜真卿的楷书、清朝伊秉绶的古隶等,就属雄浑风格。


11、刚健。


刚健是一种有“雄浑”的阳刚之气,但更加突出“键”即力感的风格。刚健之美在于发“力”,这个力不是物理之力,而是通过对比、弹性、逆势等一系列辅助手段呈现出来的,生硬的刻凿是难以为继的。甲骨文是刚健的,唐朝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线条丰腴健劲,几如钢筋铁弓,有一发千里之势,是刚健风格的最好代表之一。

《刘中使帖》


12、秀逸。


秀逸是一种与“雄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风格。它可以是娟秀、雅逸、恬静、轻松、妩媚、柔婉、清丽等,体现出成熟、理性的特征。南帖是秀逸风格的典范,晋代王羲之的书法、元朝赵孟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大王小行书就相当秀逸。

蔡襄书法


13、古朴。


古朴是一种脱去巧饰、见出自然与真性情的风格。古朴的内容包括“质”与“拙” 这两个方面,它不拘于小处的微妙处理,立足大气氛的把握,是一种宏大的审美气度,因而从古朴之美中可以引伸出磅礴大气、取象恢宏、深厚沉稳等偏于壮美的内容。古朴之风,常常给人以历史感,有时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书法鉴赏一是在本属自然的非书法作品中发现古朴美,二是在后人刻意求古的作品中理解古朴美,如上古留下的字迹、古人游历时留下的摩崖题名和清代金石小学家们那种强调气息、不求小处变化的篆隶作品就很显出古朴的风格。


14、潇洒。


潇洒是一种挥洒自如和逸笔草草、轻松而幽雅自如的风格。是具有一种偏于外表的、柔性基调的、翩翩风度的美。潇洒风格是书法技艺的熟练升华到风格层次的显现,鉴赏此类作品可以观照到书者娴熟的技艺。风雅的官员与翰林学士以及精通艺术的学者爱猫扑.爱生活风格潇洒,唐朝褚遂良的楷书、宋代米芾的行楷书、元代鲜于枢、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书法都具潇洒风格。

鲜于枢书法


15、文静。


文静是一种内力含蓄、形式内敛、以静取胜的风格。它是典型的满腹珠玑、锦衣绣口、饱学聪颖的士大夫格调。文静绝非完全不重书法的运动感,只是动感不以强烈的动态表现出来,是将运动感从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层、内含不露,在呼应揖让之间以欲擒故纵的方式完成的。文静风格颇具优游之态,常常使人感觉出其不屑外显的幽雅气氛,给人以和平、宁静、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清朝董其昌行楷书是文静风格的典型。


16、清雅。


清雅是一种与“文静”风格同类,但重在韵致的提取而非偏于形式内敛的风格。“清”是秀美而不是壮美,“雅”是格调高深、不落世俗。它于搔首弄姿者不屑,故作惊人之笔亦不求,平和宁静之间尽情挥洒,一切都是从锤炼之至走向虚静之至,作品为人所感受到的是鲜明的书卷气息。隋朝智永、晋代王献之乃至王羲之的一些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清雅风格,元代李惆为陆柬之文赋作的两段跋文也是清雅风格的典型。


17、端庄。


端庄是一种有庙堂重臣之威严、动辄有据之稳重,似“正人君子”的风格。此种书作间架结构是平凡的横平竖直而不作欹斜取巧貌,线条是沉实而过,即使有微弱的顿挫笔但不故为夸张佛达以见稳健之旨,章法则是一反错落而纵横相安,作品整体气氛上呈现出堂正之气。“端庄”不应有压抑感,它在技巧处理上是得心应手的,这需要炉火纯青的锤炼,细心鉴赏能够看到其微妙细腻的变化,体会到一种在貌不惊人的外表下潜藏着的丰富内涵。与篆书、隶书、行书和草相比楷书是最端庄的,唐朝欧阳询的传世楷书无愧于端庄风格最理想的典范。


18、沉着。


沉着是一种近似于“端庄”风格,其用笔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线条浑厚饱满、行中有留,压得住纸、留得住笔的风格。它给人以如锥画沙、力透纸背,深沉稳健、遒炼顿挫之感。唐朝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祭侄文》就充分表现出沉着的风范,同朝的欧阳询、柳公权用笔也富于沉着风格。


19、爽利。


爽利是一种在技巧上求“显”弃“隐”、用笔干脆利落、进退分明,不屑含糊而尚清晰、不求苍老而重精警的风格。如宋朝黄庭坚用笔斩截爽利,每顿挫必有线型的抖动以作标志,折金断铁,有一种技巧上的爽利之美,其字结构也随线条而发展,最典型的即是“辐射”体,收缩中宫、张开四围,是一种纵横挥洒无不如意,似长枪大戟的爽利式结构。宋代米芾的用笔就极具爽利风格。


20、老辣。


老辣是一种“人书俱老”、很有个性且不矫饰的风格。它往往表现为笔力苍劲、筋骨壮健、格调古朴、体势雄峻,大体上属于阳刚之美。“人老”绝非仅指年岁大,内含书者个性天成、风格成熟之意,“书老”即书法功力深厚且自然流露。老辣是积累工夫的产物,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功夫的艺术表现。说它是工夫的积累,是指它那非认为的个性,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刻意求之是无用的。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屡经沧桑的历史,有意老辣是一种矫饰。说它是艺术表现,则是指它植根于书者的审美个性。唐朝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是老辣之作,清代吴昌硕充满强劲雄武之气的大篆书作,老之沉厚深透,辣之倔强无润,近代黄宾虹和潘天寿的书法也具老辣的风格。


21、醇和。


醇和是一种炉火纯青、意境深远而形式恬淡、技巧貌不惊人却千锤百炼,给人以平和、坦然、超脱,特具回味悠长之感的风格。它平淡而绝非浅薄,并不一般地反对冲突与对比,而是在冲突前提之下的和谐,具有自身的厚度和深度,是陈酿老酒所具有的持久悠然的醇香。此类风格的作品中通常技巧动作藏而不露,结构间架平稳不欹,章法则是以整饬胜而不以错落对比胜,但整饬中却又处处见出微妙内含的变化来。如明朝祝枝山的小楷、王宠的书法是醇和风格的理想典型。


22、险劲。


险劲是一种脱出平整与秩序而求变化的风格。它与“文静”风格相对应。反常求变谓之“险”,险体现于字的线条组织具有一种明显的张力,给人以显然的不稳定、紧张、收缩与扩散的感觉。此类风格的书作,笔画线条在一般情况下多呈现出三角形,有一种倾斜度,顺着三角形的尖端延伸,能感受到运动的冲击趋势在无限伸展,故而“险”必然与“劲”携手。北碑很体现险劲的风格。


23、犷野。


犷野是一种与整饬背道,给人以生疏、幼稚、贫乏、笨拙之感,留下乱头粗服印象,几乎让人感到不愉快和不满足的风格。它解散成法,纵任无方,往往既不注重线条本身的圆润周到,也不考虑结体必须平衡稳定,信手刷去,无论优劣,简直是一种完全反理性的狂放追求,是书者复杂的个性的反映。书法中的犷野之风,主要体现在行草书中,唐代张旭、怀素粗放的书作,特别是杨维帧率笔狂扫的作品当属此列。


24、怪奇。


怪奇是一种不同书体或不同用笔畸形交杂、融为一体,给人以常情惊诧的风格。如唐朝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具有怪奇风格,清朝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擅长于写怪奇书法,他的“难得糊涂”一幅就很著名。


25、狞厉。


狞厉是一种“蔑视”固有技法传统,几乎不体现既定的书写规范,线条方折生硬、圭角横生得令人吃惊,章法处理错落与穿插不显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迹的风格。狞厉是一种气魄之美,它崇尚雄强,夸张力度,有强烈得常常让人受不了的气概,使人想起地狱和魔鬼,狞厉之美不登大雅之堂也显然易见。北魏诸刻所具备的阳刚之美,严格说来是以书法技巧被忽略、被遗忘、被破坏为特征的,如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就是狞厉风格的代表。
以上审美范畴相互之间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差异性与相似相近性,需要鉴赏者对照具体的作品细心加以体会、鉴别和反复揣摩,方能得到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美较为准确的把握。


运用以上审美范畴进行书法鉴赏,还应与书法的群体风格相结合,才能较为完整、深入地进行书法艺术风格审美。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切忌采取僵死的、固定不变的、“非此即彼”的逻辑运用以上审美范畴,因为一幅作品或许同时具备若干种个体风格,而这些风格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书法鉴赏是一个主体性、阐释性很强的自由的过程,见仁见智是十分正常的,也是书法艺术鉴赏中积极一面的表现,因而有弹性的、有启发价值的探索与思考是使书法审美丰富化并逐步走向完美与高水平的必然。




一揽千言名佳句  只为翰墨添飘香

   

 

一、四字妙语(精选80
 

博雅達觀、寵辱不驚、道法自然、淡泊明誌、大智若愚、清氣若蘭、福由心造、中庸和諧、紫氣東來、觀海聽濤、厚德載物、厚德載福、

厚積薄發、海納百川、積健為雄、境由心造、境隨心轉、虛懷若竹、蘭氣隨風、敏事慎言、妙造自然、寧靜致遠、品茗撫琴、品茗聽琴、

氣若幽蘭、曲徑通幽、素心若雪、天道酬勤、萬事隨緣、唯善是寶、閑心逸趣、從善如流、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

喫虧是福、抱檏守眞、雲鶴遊天、韻雅趣幽、知足常樂、知足者富、剛健篤實、篤禮崇義、竹影清風、篤行致遠、以德为鄰、惟善為寶、

養德澤福、鹏程萬里、見賢思齊、崇德尚賢、學貴心悟、開卷有益、卧雲聽泉、琴韻書聲、積學儲寶、怡然自樂、翰逸神飛、返檏歸眞、

耕雲種月、謹言愼行、景氣和暢、百福具臻、鴻喜雲集、和氣致祥、惠風和暢、福夀康寧、清風朗月、室雅蘭香、和風祥雲、和風朗月、

天朗氣清、萬福無極、物華天寶、鴻業遠圗、駿業肇興、駿業宏開、大業鼎盛、敬業樂羣

 

 
 

二、八字佳句

花間酒氣;竹裏棋聲

山奔海立;沙起雷行

誦赤壁賦;聼廣陵濤。

心無物趣;坐有琴書。

聼鳥說甚;問花笑誰。

有容廼大;無慾則剛。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尺璧非寶;寸隂無價。

靜觀世態;細品人生。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風雲論道;筆墨通天。 

江山入畫 ;意氣淩雲。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松風高潔;蘭氣幽芳。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蕩思八荒;遊神萬古。

倚劍天外;射雕雲中。

移花得蝶;買石饒雲。(鄭燮)

曾三顔四;禹寸陶分。(鄭燮)

 

 

三、十字佳句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蔭。(集陶淵明句)

與世爲依怙;如日處虛空。(釋弘一)

山深春自永;海靜日尤高。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

天長落日遠;意重泰山輕。(集李白句)

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雲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集唐詩句)

雲卷千峰色;泉和萬籟色。

不矜威益重;無私功自高。

甘從千日醉;恥與萬人同。(集杜甫句)

日麗千芳鬧;風和百鳥鳴。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集杜甫句)

風輕一樓月;室靜半枕書。心同孤鶴靜;節效古松貞。(集唐詩句)

心源無風雨;浩氣養乾坤。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

去草尋怪石;留雲補斷山。丘壑趣如此;鸞鶴心悠然。(集唐詩句)

蘭風載芳潤;谷性多溫純。半窗知我月;千卷鑒人書。

有山皆園畫;無水不文章。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

竹石得幽秉;壺觴多雅遊。(梁同書集文同句)

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

名隨市人隱;心與古佛閑。(梁同書集蘇軾句)

異石歸海嶽;高士標雲林。 

芳野留勝事;藝苑重高文。

披雲煉瓊液;坐月觀寶書。(集唐詩句)

卷簾花雨滴;掃石竹蔭移。(查士標)

茗杯暝起味;書卷靜中緣。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鄭燮)

幽林聽鳥語;深谷看雲飛。倚石得奇想;看雲多遠懷。(祁雋藻)

倚杖看孤石;開林出遠山。(集杜甫句)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齊白石)

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集唐詩句)     

頗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詩句)

騏驥出絕域;鸞鳳本高翔。

 

 

四、十四字佳句

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張大千)  

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集蘭亭序字)

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集唐詩............

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

與賢者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

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

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天生萬寶無窮極;鼎銘百言紀子孫。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爲卻病方。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無事在心惟極樂;有功於世不虛生。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

無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開圖草裏驚蛇亂;下筆階前掃葉忙。(齊白石)

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鄧石如)

韋孟五言作清詠;晉唐八法爲工書。(黃賓虹)

雲歸時帶雨數點;木落又添山一峰。

雲淡風清詩世界;雨香竹翠畫乾坤。

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五野綠雲患诜w;一庭紅葉掩衡茅。(集唐詩句)

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爲功名始讀書。

不盡松濤堆翠浪;無涯柳眼訴衷情。不華不樸同所好;既安既甯樂乃時。(集石鼓文字)

不知明月爲誰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

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集蘭亭序字)

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不要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不知明月爲誰好;時有落花隨我行。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梁啓超)

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八大山人)

世情豈盡能相合;賢者所爲固自殊。(集蘭亭序字)

中天明月懸肝膽;大海澄波漾性情。

日照青山山隱畫;春臨綠水水含詩。

日潤梅花增秀色;風彈柳葉奏強音。

書有未觀皆可讀;事已經過不須提。

書因鳥迹方成篆;文是龍心不待雕。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成花露朝分潔;悟對松風夜共幽。(集懷仁聖教序字)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似青山常亂叠;燈如紅豆最相思。書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集王居士磚塔銘字)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如開府得縱橫。(集爭坐位帖字)

月沼觀心清若鏡;雲房養氣潤於珠。(集醴泉銘字)

月寫個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

月榭琴彈新制曲;曉窗畫展舊遊山。月寮煙閣標清興;文府書城縱古今。(集爭坐位帖字)

風人所詠托于古;靜者之懷和若春。(集蘭亭序字)

風節爲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雲。(集王居士磚塔銘字)

勿施小惠傷大體;毋以公道逐水情。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爲白雲。(高邕)

文章奇古原西漢;詩律精深祖後山。文章或論到閫奧;笑談與世殊臼科。

文從疑古參同始;道在黃花翠竹間。(馬一浮)

風度鶴聲聞遠穀;山橫雨色卷浮嵐。

文生於情有春氣;興之所至無古人。(集蘭亭序字)

文比韓公能識字;詩追老杜轉多師。(尹秉綬)

文如秋水塵埃淨;詩似春雲態度妍。(劉墉)

文能換骨餘無法;學到尋源自不疑

勸子勿爲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集蘇軾句)

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黃賓虹)

心收靜裏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爲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集醴泉銘字)

文章散作生靈福;議論吐爲仁義辭。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翁同龢)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王夫之六經以外無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

爲人不外修齊事;所樂自在山水間。(集蘭亭序字)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于右任)

爲有才華翻蘊籍;每從樸實見風流。爲人樹起脊梁鐵;把卷撐開眼海銀。(譚嗣同)

水天秋晚時呼茗;蘆荻風來欲系船。(翁方綱)

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水寬山遠煙霞迥;天澹雲閑今古同。水不求深魚自樂;人之好吾鹿則鳴。

玉海金濤千里秀;綠樹紅樓萬家春。水能性淡爲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

玉瑟瑤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間。(梁啓超)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峰。

正值萬株紅葉滿;問言何處芙蓉多。(集韓愈句)

玉子半枰敲淨幾;爐香一縷上藏書。(王文治)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更虛心。(李苦禪)

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書望若仙。(集西嶽華山碑字)

古人卻向書中見;男子要爲天下奇。(黃興)

功深書味常流露;學盛謙光更吉祥。(集醴泉銘字)

古與爲懷稽作者;興隨所引契天然。(集蘭亭序字)

古人所重在大節;君子于學無常師。(集樊敏碑字)

古迹雖陳猶在目;春風相遇不知年。(集蘭亭序字)

古來畫師非俗士;此間風物屬詩人。(集蘇軾句)

石含太古雲水氣;竹帶半天風雨聲。

古琴百衲彈清散;名帖雙鈎榻硬黃。

柳蔭中來走馬;好花深處有鳴禽。

右軍書法晚來善;庾信文章老更成。

石徑芳蹤林蔭道;小橋流水稻香村。

石徑有塵憑雨掃;庵門無鎖任雲封。

右軍帖許懷仁集;興嗣文宜智永書。(林則徐)

龍門開鑿曲通海;石梁高懸峻極天。(集石門頌字)

過如新竹芟難盡;學似春潮長不高。業高乎幸庳M滿;澤及於人功不虛。(集爭坐位帖字)

舊書細讀猶多味;佳客能來不費招。舊書百讀無新意;古事重論感世情。

四面雲山歸眼底;萬家燈火系心頭。四面江山盡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生當稽古右文日;老作觀山樂水人。(集蘭亭序字)

四壁春煙無燕到;一窗雲影有龍飛。

氣雄河漢開天鏡;聲振關山度月魂。生活恰如魚飲水;進修渾似燕銜泥。(董必武)

白石清泉從所好;和風時雨與人同。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湊文。(老舍)

處事待人諣懕荆.怀旨伊I儉當先。樂善不言而果事;養心有取老莊書。

鳥啼碧樹閑臨水;竹映高牆似傍山。(集唐詩句)

冬雪戲梅千里畫;春風搖柳萬行詩。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立節可爲千載道;成文自足一家言。(黃興)

 

立身以至兆鞅荆蛔x書以明理爲先。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立志須如三古盛;爲書自起一家言。(集爭坐位帖字)

立品直須同白玉;讀書何止到青雲。立定腳根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徐岱雲)

立腳怕隨流俗轉;高懷猶有故人知。(黃興)

立腳怕從風俗轉;高懷猶有古人知。(集宋詩句)

半空月影流雲碎;十裏梅花作雪聲。(集詞句)

半世在身蝴蝶夢;千秋萇血杜鵑吟。

絲竹放懷春未暮;清和爲氣日初長。(集蘭亭序字)

司馬文章元亮酒;右軍書法少陵詩。漢璧秦璆千歲品;光風佳月四時春。

老可情懷常作竹;少文樂事在遊山。(集蘭亭序字)

吉金樂石有真好;讀書校碑無俗情。

老愛江山成獨住;醉搴民物入衷吟。老樹蒼岩含古色;清溪白石稱幽尋。(林則徐)

有血性人能共事;無身家念可居官。

壓角舊儀煩閣老;譯經新諦出高僧。

老驥伏櫪千里志;短錐處囊半寸鋒。

有時自向竹間坐;無事一至蘭若遊。(集蘭亭序字)

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爲。

有足春隨惠風至;無懷人合盛時生。(集蘭亭序字)

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

有酒便應遺世事;得閑隨處勝爲官。有意春風點柳眼;無聲時雨潤桃唇。

機雲才學有天趣;王謝風流本性成。(集懷仁聖教序字)

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當風。(林則徐)

捫心只有天堪恃;知足當爲世所容。(林紓)

西清恩挹三霄露;東觀文成五色雲。(集醴泉銘字)

畢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死生一度人皆有;意氣相傾山可移。(集李白句)

此間只可談風月;相對何須問主賓。(餘小霞)

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

當局能肩天下事;讀書深得古人心。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陳洪綬)

歲星仙氣原方朔;璧玉新詞是義山。(集西嶽華山碑字)

豈因果報方行善;不爲功名亦讀書。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

竹榻夜移聽雨坐;紙窗晴啓看雲眠。

竹環窗外圖書潤;花落池中硯水香。

自笑平生誇膽氣;須知節候即風寒。(集韓愈句)

自古在昔有述作;當今之世鹹清賢。(集蘭亭序字)

自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自喜軒窗無俗韻;

亦知草木有真香。似疑畫楫浮天上;欲挂輕帆入鏡中。

合遝聲名動寥廓;縱橫逸氣走風雷。(集唐詩句)

會須上番看成竹;何處老翁來賦詩。(朱彜尊)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

名花異果雕闌護;古款新銘小篆鐫。(陸潤庠)

名畫要如詩句讀;古琴兼作水聲聽。

名美尚欣聞過友;業高不廢等身書。(集爭坐位帖字)

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名高北斗星辰上;詩在千山煙雨中。(梁同書集宋詩句)

冰醒百溪川自秀;風吹千竹嶺能歌。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集懷仁聖教序字)

汲水灌花私雨露;臨池叠石幼溪山。(張問陶)

江山畫本因時異;人物風流有浪淘。

宅旁五柳鶯啼序;園內群芳蝶戀花。安知峰壑今來變;不露文章世已驚。(集唐詩句)

論心只覺宜狂士;得句常疑復古人。論文古人可平等;瞰窗明月能自由。

盡日山遊得風趣;一生浪迹契天隨。(集蘭亭序字)

盡日言文長不倦;與人同事若無能。(集蘭亭序字)

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集唐詩句)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樹當窗翠欲流。

山當戶碧雲晚;古屋貯月松風涼。(集宋詩句)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複來。

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好古不求秦以下;

遊心常在物之初。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裝書畫終年住;欲部風波此地稀。

 

觀水期於無情地;生天當是有情人。(集蘭亭序字)

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紅豆山前雲出岫;

綠楊煙外水橫舟。紅樹暗藏殷浩宅;黃花尚醉葛天民。

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鄭燮)

昔時嘗品惠山水;異日期爲少室遊。(集蘭亭序字)

花綻江南香伴雨;柳垂塞北綠迎風。花帶野煙迎旭日;

燕銜春色到江南。花裏題詩香入名;竹邊留客翠沾衣。

芳林新葉崔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花萼一家春富貴;竹林三益酒神仙。

兩三竿竹見君子;十萬卷書思古人。更築園林負城郭;先安筆研對溪山。(梁同書集宋詩句)

吾山自信雲舒卷;片心高與月徘徊。(集宋詩句)

兩卷道書三尺劍;半潭秋水一房山。

述古期同彭不作;臨風若遇惠之和。(集蘭亭序字)

極清閒地是蘭若;觀自在春于竹林。(集蘭亭序字)

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老舍)

揚帆學海心潮激;策馬書山眼界寬。

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集黃庭堅句)

時契幽懷同靜氣;因觀流水悟文情。(集蘭亭序字)

吟餘擱筆聽啼鳥;讀罷推窗數落花。

吟壇贈答追長慶;花榭壺觴繼永和。(鄧石如)

每聞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集蘭亭序字)

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詩有味君勿傳。

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老胸中常有詩。(集宋詩句)

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已往事皆非。

作書久意張安世;時論虛歸祖孝征。但有餘閑惟學帖;即逢佳客莫談天。

作文每期於古合;寄懷時或與天遊。(集蘭亭序字)

但教有花春滿眼;何曾不醉月當頭。

住山緣熟塵機息;養氣功深道味甘。(曾國藩)

作者多大方家數;望之如神仙中人。(集東方朔像贊字)

身爲遊忙翻得健;客留春住抵還家。

坐隨蘭若幽懷暢;遊及竹林躁氣清。(集蘭亭序字)

身向尺天崇位業;人從香海望才名。(集爭坐位帖字)

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集蘇軾句)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燮)

身經億萬百千劫;丘也東西南北人。(康有爲)

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維其時。(集秦繹山碑字)

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

言以思真歸渾厚;氣因善養得和平。

床頭古器周秦物;坐上名流漢魏人。應憑業績標高准;不以浮名樹偉人。(臧克家)

閑對古經搜舊疏;細研流水寫新詩。(祁雋藻)

閑爲水竹雲山主;靜得風花雪月權。

閑看春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集唐詩句)

閑觀世事如修史;多見通人始信書。

閑情欲被春將去;落筆月與天同功。閑情小品茶煙酒;

得意揮毫字畫詩。閑栽花木知寒暑;靜讀詩書鑒古今。

懷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豈能無情。(集蘭亭序字)

閑邀風月爲良友;漫步園林寄逸情。

沙棠作舟桂爲楫;浮雲似帳月如鈎。(集古樂府句)

快坐崇山觀大水;慨陳古事悟時人。(集蘭亭序字)

窮經豈有息肩日;學道方爲絕頂人。(集玄秘塔字)

實事漸消虛事在;長年方悟少年非。(集唐詩句)

忌我莫非知我者;有言盡在不言中。即以蓬萊作舟楫;不怕滄海起風波。

雞黍延賓見二子;車馬觀風曆八方。勁骨堅心梅傲雪;修身正氣竹淩雲。

雞豚異日爲同社;魚鳥依然笑我頑。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梁同書集元好問句)

縱懷華事當春去;暢足清遊載月歸。(集魯峻碑字)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其書莫廢文明道;不爵而尊禮衛身。(集爭坐位帖字)

林花經雨香猶在;芳草留人意自閑。(集宋詩句)

林間虛室足觴詠;山外清流無古今。(集蘭亭序字)

松下琴書晴亦潤;竹西窗戶晚猶明。

林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響覺風來。(集宋詩句)

松濤在耳聲彌靜;山月照人清不寒。(集懷仁聖教序字)

松間明月常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集唐詩句)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松竹節操溪澄性;山展屏風花夾籬。(集唐詩句)

楓葉荻花秋瑟瑟;浴鳧飛鷺晚悠悠。(集唐詩句)

直上青雲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事業成于志所向;生機得在氣之先。

松窗翠繞淩雲久;蘭畹香清得露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範文瀾)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奇石盡含千古秀

桂花香動萬山秋。奇石盡含千古秀;春光欲上萬年枝。

雨醒詩夢來樵葉;風載書聲出藕花。(徐渭)

雨餘窗竹圖書潤;風過瓶梅筆硯香。

明月不離光宅寺;清風常渡出山鍾。(集懷仁聖教序字)

非關因果方爲善;不計科名始讀書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說家常。齒牙吐慧豔如雪;肝膽照人清若秋。

明月超然懷遠鑒;緒風和處覺春生。(集王居士磚塔銘字)

明月清風深有味;左圖右史交相輝。(集醴泉銘字)

圖史芬芳閑領味;雲煙共養靜怡神。國臻畫意詩情際;春在人心物性間。

岩前煉石雲爲質;檻外流泉月有聲。(集醴泉銘字)

呼吸湖光飲山淥;卷藏天祿包石渠。

垂竿可泛北溟釣;挂笏看度南山雲。

和平峻望中書令;典則高文太史公。(集西嶽華山碑字)

知足一生得自在;靜觀萬類無人爲。(集蘭亭序字)

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爲得天地自然。(集蘭亭序字)

舍南舍北皆春水;他席他鄉送客懷。(集唐詩句)

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集杜甫句)

受欺貌譽甯知己;獲益譏彈賴雅人。(金埴)

金簡文成三篋秘;紫泥書卷五雲多。(劉墉)

追摹古人得真趣;別出心意成一家。周鼎湯盤見蝌蚪;深山大澤生龍蛇。(集黃庭堅句)

魚龍寂寞秋江冷;碧水春風野外春。追隨永日情殊暢;坐領春風氣不群。(集蘭亭序字)

放水流長觀其曲;爲文氣盛集於虛。(集蘭亭序字)

夜靜鬥橫談劍處;春深花饒讀書廬。

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集唐詩句)

法雨慈雲窺色相;清池明月露禪心。(集懷仁聖教序字)

學力無邊勤是舵;人生有道德爲鄰。潑墨爲山皆有意;

看雲出岫本無心。沽酒近交鄉父老;解衣平揖漢公卿。(汪劍潭)

學向多自虛心得;風物長宜放眼量。

學以精神通廣大;家從清健足平安。(集東方朔像贊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能通達知真趣;心以和平得坦途。

空不到空方是禪;畫如無畫即成佛。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官如草木我如土;舌有風雷閉有神。(梁同書集蘇軾句)

宜今宜古宜風雅;半耕半讀半經廛。

澤以長流乃稱遠;山因直上而成高。(集秦繹山碑字)

簾外微風斜燕影;水徑疏竹近人家。

詩興作者多麗藻;齋心如水自澄瀾。詩人司空廿四品;書臨大令十三行。(王文治)

詩成謇C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詩興春風勁草木;書成快劍砍龍蛇。

詩賦於光風霽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詩成擲筆仰天笑;酒酣拔劍斫地歌。

弦上深知流水意;筆端真有造化爐。居身不使白玉玷;潔志直與青雲齊。(祁雋藻)

細雨隨心蘇草木;豔陽著意染河山。經行草色侵草軟;作伴梅花到酒邊。(趙之謙)

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徐霞客)

春風無意管楊柳;晴日有心烘杏花。(祁雋藻)

春歸花外燕組織;雨洗林間翠欲流。(集聖教序字)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持身勿使白壁玷;立志直與青去齊。城隅綠水明秋日;江上詩情爲晚霞。(集唐詩句)

臨窗喜見山嵐色;聽雨常懷壟畝青。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要除煩惱先成佛;各有來因莫羨人。持身每戒珠彈雀;養氣要如刀解牛。

柳枝水灑一溪月;豆子雨開千嶂煙。相知當不在形迹;修己豈可殊初終。(集蘭亭序字)

輕鷗白鷺定吾友;綠竹高松無俗塵。(梁同書集宋詩句)

柳帶朝煙桃獻壽;花含宿露鳥鳴春。

豎直背梁立定腳;拓開眼界放平心。臨水人家茅蓋屋;向陽魚舍網張門。

畏友恨難終日對;異書喜有故人藏。(集爭坐位帖字)

將合萬類爲一己;每以內觀當外遊。(集蘭亭序字)

星河界裏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馬一浮)

是何意態雄且傑;不露文章世已驚。

骨氣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巔。(祁雋藻)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爲神。

看花臨水心無事;嘯志歌懷意自如。看鏡已成雙白鬢;名山踏破幾青鞋。(集陸遊句)

秋水才添四五尺;綠陰相間兩三家。種樹樂培佳子弟;擁書權拜小諸侯。(沈德潛)

信之爲言有諸己;文亦不外生於情。(集蘭亭序字)

秋花锦石谁能数;高棟層軒已自涼。(沈曾植)

律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傾壺待客花開後;出竹吟詩月上初。(集唐詩句)

獨抱琵琶尋舊曲;數教鸚鵡念新詩。(集詞句)

獨汲寒泉鳴細綆;靜聽漏鼓下高城。(曾國藩)

亭外一蘭領群竹;林間曲水會諸山。(集蘭亭序字)

勝地花開香雪海;妙林經說大羅天。(集懷仁聖教序字)

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靜無人水自流。亭間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時有無。(集蘭亭序字)

庭下已生書帶草;袖中知有錢塘湖。聞得書香心自悅;深于畫理品能高。

養成大拙方爲巧;學到如愚才是純。養氣不動真豪傑;居心無物轉光明。(于右任)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

養成心性方能靜;實用人才爲至公。(祁雋藻)

恬然清行同南部;積有文才是左思。(集爭坐位帖字)

養病只求心氣爽;著書都爲稻粱帧

室有芝蘭氣味別;胸無城府天地寬。室人名花樽人酒

門無俗客案無塵。染指何妨因滌硯;折腰不惜爲澆花。

室臨春水幽懷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序字)

室因抱水隨其曲;竹爲觀山不放長。(集蘭亭序字)

架上有書隨我讀;壺中無酒任它空。室臨春水秋還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

屋堪容膝何妨小;事可修身莫等閒。除卻詩書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鄂文瑞)

眉宇之間見風雅;笑談與世殊臼科。(梁同書集黃庭堅句)

晝泥琴聲夜泥書;醉聞花氣睡聞鶯。

幽圃落花多掩徑;短籬疏菊不遮山。蚤滌瓦壺沽卯酒;

晚磨眉墨寫辛詞。盈手水光寒不濕;入簾在氣夢難忘。

栽竹盡成雙鳳尾;種松皆作老龍鱗。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匱文高二漢風。(集懷仁聖教序字)

莫憂世事兼身事;卻道新花勝舊花。(集韓愈句)

莫對青山談世事;休將文字占時名。

莫思身外無益事;須讀人間有用書。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荷香半畝承朝露;柳色一堤向晚霜。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桂子飄香花弄影;蓮池浸玉月涵秋。菰蒲放鴨空灘雨;楊柳騎牛隔浦煙。鶯啼暖樹鶯啼序;鵲報新春鵲踏枝。

桃影橫窗知月上;花香入室覺春來。校書長愛階前月;品畫微聞座右香。(集爭坐位帖字)

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生平未見書。顧視清高氣深穩;文章彪炳光陸離。(集唐詩句)

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集蘇軾句)

筆下留有餘地步;胸中養無限天機。

筆健乍臨新獲帖;手生重理舊彈琴。(林則徐)

修己可知有樂地;作文自合舍陳言。(集蘭亭序字)

修和群品先鹹苦;管領春風日亦長。(集蘭亭序字)

修身豈爲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爭坐位帖字)

胸中新滋三都賦;筆底煙霞五嶽雲。胸中已無少年事;門外猶多長者車。(梁同書集黃庭堅句)

高人自與山有素;老可能爲竹寫真。鴛戲清流花爛漫

魚遊碧水燕逍遙。胸藏萬彙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

座攬清輝萬川月;胸含和氣四時春。(集懷仁聖教序字)

高山流水詩千首;明峽清風酒一船。

淩霄羽毛原無力;墜地金石自有聲。旁羅米家書畫船;博搜趙氏金石錄。(畢沅)

酒杯在手六國印;花霧上身一品衣。煙霞盡入新詩卷;山水遙開古畫圖。

流水白雲常自在;金風玉露一相逢。(集詞句)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峰。

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懷抱和無同。(集蘭亭序字)

流水永無風浪作;春情時以管弦和。(集蘭亭序字)

澗雪壓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瓏。流水斷橋芳草路;澹雲微雨養花天。

家無山住因藏畫;天與人閑只種花。浣溪石上窺明月;向日樓中吹落梅。(集李白句)

家醞滿瓶書滿架;山花如繡草如茵。(集唐詩句)

家有藏書日可讀;學慎始習功在初。

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袁枚)

案頭貝葉原無字;座上曇花別有春

讀書臨帖我所樂;抱甕灌花心自閑。讀書當觀其氣象

交遊求益於身心。讀書寫字種花草;聽雨觀雲品酒茶。

課茶聲細爐中雨;種墨香生紙上煙。課子課孫先課己;

成仙成佛且成人。讀畫校碑無俗情;吉金樂石有真好。

隨時靜錄古今事;盡日放懷天地間。(集蘭亭序字)

袍笏呼來先拜石;管弦麾去獨聽松。(翁方綱)

隨所遇時將靜悟;老于文者不陳言。(集蘭亭序字)

隨群流觀及盛事;欣樂歲述古初言。(集蘭亭序字)

桑梓不叨門第陰;華夷曾問起居安。(沈葆楨)

留得銘詞篆山石;相于仙侶集江亭。(何紹基)

綠水映霞紅勝澹贿h山凝黛淡如煙。綠楊堤外晚風細;紅杏枝頭曉露濃。

綠野有添皆畫韻;紅燈無處不書聲。綠染東風看柳絮;紅沾春雨問桃花。

能受苦方爲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梁同書)

能論佛法先無我;解說儒書尚有人。

黃昏花影二分月;細雨春林一半煙。(集懷仁聖教序字)

能穿星斗挂胸次;卻掬山泉流筆端。 

梅含白雪詩無字;柳綻青絲畫有聲。梅花萬樹鼻世界;茅屋三間心太平。

掩卷古今都在眼;擁衾寒暖不關情。梅橫畫閣有寒豔;雪照書窗生夜明。

雪點梅花輕作畫;風搖竹葉漫吟詩。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雪舞長空開瑞景;寒凝大地蘊春華。

虛懷視水人鹹悟;和氣爲春天與遊。(集蘭亭序字)

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集蘭亭序字)

眼明小閣浮煙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集唐詩句)

眼前滄海難爲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處有波濤。

野煙千疊石在水;漁唱一聲人過橋。野樹穿花月在澗;清風拂座竹環門。

崇山有閣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集蘭亭序字)

崇竹幽蘭生靜趣;和風朗日喻天杯。崇蘭清詠懷賢契;修竹欣現長茂林。(集蘭亭序字)

梨雲滿地不見月;松濤半山疑爲風。

遇事虛懷觀一是;待人和氣聽群言。

得山水樂寄懷抱;于古今文觀異同。(集蘭亭序字)

敏則有功公則說;淡而不厭簡而文。(集四書句)

得趣在形骸以外;娛懷于天地之初。(集蘭亭序字)

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

欲作蘭台快哉賦;最愛靈隱飛來孤。欲論古來興廢事;須平自己是非心。

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俞樾)

欲放紅桃含宿露;才黃綠柳帶朝煙。

脫俗書成一家法;寫生卷有四時春。(集多寶塔碑字)

彩毫閑試金壺墨;青案時看玉字書。(鄧石如)

道藝工于寫華柳;秀靈時或載淵魚。(集石鼓文字)

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

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過難。(林紓)

情文俯仰懷遷固;述作風流契老彭。(集蘭亭序字)

情詞超邁高常侍;書法清圓趙集賢。(集玄秘塔字)

情寄古懷同竹靜;品殊群類契蘭修。(集蘭亭序字)

情摯能交知己友,心清好讀等身書。 清風無私雅自愛;修竹有節長呼君。

清風有信隨蘭得;激水爲湍抱竹流。(集蘭亭序字)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

清風明月誰供養;紅樹青山我主持。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清風明月不論價;紅樹青山合有詩。

清華詞作雲霞彩;典重文成金石聲。(集懷仁聖教序字)

清而不矯心無滓;儉以爲節家之肥。(集東方朔像贊字)

清言每不及世事;靜坐可以修長生。(集蘭亭序字)

清時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兴鶐煛#癄幾惶郑

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儻肯留庭隅。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養和。(梁同書)

清秋高舉鴻毛弱;穹宇雲揚鳳羽張。

淡如秋水閑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漁艇到門青漲滿;書堂歸路晚山晴。

深林閑數新添竹;殘燭貪看未見書。(集宋詩句)

深山大澤龍蛇遠;古木蒼藤日月昏。

寄興在山亭水曲;懷人于日暮春初。(集蘭亭序字)

寄字遠從千裏外;論交深在十年前。

喜伴好書消永晝;漫誇肝膽照平生。宿雨暗滋書帶草;

春風先報墨池花。寄懷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

韓子文皆自己出;溫公事可對人言。(胡林翼)

欺霜傲雪紅梅豔;挺幹舒枝翠柏堅。

紫塞風寒花待放;春城日暖燕初飛。雅善既崇東漢藝;

天然且愛北朝書。雄詞脫手堅如鑄;秀語生華粲欲飛。

蜀紙麝煤添筆意;越甌犀液泛茶香。

紫薇華省承綸誥;金粟香風舞彩衣。(集懷仁聖教序字)

集古人文爲目錄;攬當世事察時風。蛛絲有力縈琴帶;

蠹粉無聲點研池。黑髮不知勤學好;白頭方悔讀書遲。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達夫)

遙看北斗挂南嶽;常撞大呂應黃鍾。(聞一多)

遊春人若在天坐;聽曲情隨流水生。(集蘭亭序字)

遊者當知山所向;靜時猶有水能聽。(何紹基)

寒岩枯木原無想;野館梅花別有春。(釋弘一)

窗外淡煙無墨畫;林間疏雨有聲詩。

窗含竹色清如許;人比梅花瘦幾分。窗含遠樹通書幌;風颭殘花落硯池。(集唐詩句)

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也精。謝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風骨是神仙。(集懷仁聖教序字)

瑞氣回浮青玉案;清名合在紫微天。(集唐詩句)

疏鬆影落空潭靜;細雨春香小洞幽...

路從絕處開生面;人到後來看下臺。瑞氣氤氳梅竊笑;春光旖旎燕思歸。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置酒張燈促華饌;投壺散幘有餘清。(吳昌碩)

新得園林種樹法;喜聞子弟讀書聲。新天新地新圖景;春山春水春意濃。(王夫之)

滿地綠陰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何紹基)

數幅蘭石稱著作;一庭花木似兒孫。

溪畔遊魚吹柳絮;竹邊啼鳥避茶煙。滿室古香人有會;當階清蔭月初中。(集爭坐位帖字)

群然和者幽蘭曲;快哉當之修竹風。(集蘭亭序字)

群芳呈豔香清遠;萬木爭榮葉綠新。

碧海芝濃春五色;丹崕日暖鶴千年。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湧千峰宿雨收。

靜坐不虛蘭室趨,清遊自帶竹林風。(集蘭亭序字)

碧海青天一行墨;荻花楓葉四弦秋。

霽月風光在懷袖;白雲蒼雪共襟期。境幽室雅宜藏畫;

月白風清好詠詩。牆外春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

歌詞自作風格老;詩卷長流天地間。(集杜甫句)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蝶欲試花猶護粉;鶯初學囀尚羞簧。歌繞夜梁珠宛轉;山連河水碧氤氳。

蝶銜花蕊蜂銜粉;犀辟塵埃玉辟寒。(集李商隱句)

瘦馬踏平黃葉路;寒鏡敲碎白雲峰。

精神到處文章在;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

蝶鬧花叢飄化韻;鶯穿柳浪蕩春歌。

翠竹臨窗宜入畫;紅梅當院好題詩。漫研竹露吟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

繅成白雪三千丈;淨掃清風五百間。(梁同書集宋詩句)

翠竹黃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禪心。(集唐詩句)

飄搖有伊洛間意;放浪爲山澤之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墨池水滴星花雨;清磬聲傳貝葉風。  醉緣詩味非關酒;香在蘭言不是花。

篆籀煙雲金石錄;軒窗風雨竹梧陰。鏡水屏山開勝境;瑤林珠樹擷名香。(劉墉)

藏胸丘壑知無盡;過眼煙雲且等閒。(馬一浮)






边款的基本知识

1、至于印章的边款始于什么时代,目前还无法定论。但所见最早的要数隋代的官印“广纳府印”,在这方印的背后,凿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造”的楷书,类似的款还有“观阳县印”等。但有人却认为这两个款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其实,真正普遍在印背凿款的做法始于宋代,此风一直保持至明清。这些大致可称为铜印时代,当然边款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是刻上释文、制作机构与年代。铜印时代发展到了石印时代,石质的优越性为篆刻家提供了良好的创造条件。自文彭始祖以来,涌现了许多刻款的大家名宿。如:何震、丁敬、蒋仁、陈豫锺、赵之谦、黄易、吴昌硕以及现代的钱君陶等等。
历来习惯称凹入的阴刻文字称为“款”,而凸起的阳刻文字称为“识”。边款的书体根据作者的书法造诣而定,行、楷、草、篆、隶均可,,然以行、楷为最多见。亦有以图案为款识者。刊刻的刀法可用单刀、双刀及两种刀法结合,重在恰好表现文字线条质感。关于边款的内容,一般可综合为如下几种:

1、 作者签署的姓名、字号、斋号、时间、地点、天气、心情等。

2、 表明作品的归属及作者与求刻主人之间的关系。刻款的格式也可以随意变化,一般为先刻求刻者名号,后署作者名号,这样的款一般称之为“双款”。如“XX”先生嘱刻、教正等。亦可刻成“为XX制”。

3、 除了落款,还有一种称为“题”的边款,是对印文内容的补充说明。如赵之谦有一方“我欲不伤悲不得已”印,是什么事让他这么悲伤呢?且看边款,刻有“撝叔悼亡,乃刻此语”八字。还有如刻“君子弘毅”一印,可刻“语出XX,并加上原词句”等。

4、 注明印文中篆法的出典来源。这是指有些奇古难辨的字,不注明出处,恐遭人讥为杜撰造字。行文可如“说文X字作X”、“金文X作X”、“XX印X字省文如此”等。

5、 说明印风的取向和风格借鉴与探索等。如“擬将军印式为之”,“参吴让之意”“师楚玺法”等。

6、 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宗旨以及刻款动机,记叙刻印的过程及感受等。如赵之谦在“何传洙印”一印的边款中便刻有“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雄浑,学雄浑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越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吴昌硕于封泥得益匪浅,他的心得是“刀拙而峰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其实这些精品的印论凝聚了作者创作的甘苦与心得,是宝贵的理论财富。

7、 以各种图案入款识,如赵之谦、弘一法师都有佛像入款,当然图案的形式有很多,如车马、山水、博古等等。

欣赏一些好的边款

这是陕西魏杰先生刻的一方传统单刀楷书款。单刀楷书款是很多印人常用的方式。然而很多印人把精力集中在字的笔画和结构处理方法发面。而对整体章法的考虑则少了许多。魏杰先生却在这方面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大胆的采用界格和标点符号。使得本似平淡的一个单刀楷书款,变得生动美丽。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省美观念也在改变,有时在传统方式基础上,增添一些现代元素便可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关键是你的视线关注哪里。

18032002ff5z0diz4itr0d.jpg

欣赏几个好的边款

这类边款的做法是近几年常见的。在边款的天头用不同于印面的篆法刻一个与印文内容相同的印,然后用单刀刻款。这种款式是通过天头的篆刻来丰富边款。而决定这个款是否成功的是上面的篆刻,有些印人觉得边款上的那个印不必太认真,其实不然,态度决定成败的。当然这个款式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做出来。天头的篆刻不必刻,直接把印面拓下来贴在上面便是了。
18074113xv6vspv2yalasz.jpg
 
欣赏一款好的
这是西泠杨华先生的款。清新典雅。这种款是利用印石本身的薄意来体现它的美。然而印石的档次决定了款识的是否精美。因此,拥有几方精美的印石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一方印的价值是由篆刻、印石、边款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180919j1nr9p7q9nd19rrx.jpg
 
欣赏一下好的边款
这简直就是一个魏晋残石的拓片。文字率性有力,章法错落有致。给人古朴天真之感,这个款的效果是由拓法、设计、刊刻和作者的书法造诣等多方面共同呈现的。一个印人需要的综合能力真的很多。
181033dyyyd0jtyjyduzqn.jpg
 
欣赏好款。。

这是魏杰先生的又一边款杰作。这是一方图案与文字完美结合的边款典范。朱白相间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非常自然和谐,这种图案与文字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是现代印人比较喜欢的,然而能让文字与图案结合得融洽、自然、优美的却不多。从这个款我们知道,可以利用的图案其实有很多,不仅仅是佛像,还有汉砖等。
181150j88uj1nbu5lnuc8f.jpg
 
欣赏。。。

这是古印中常见的边款形式。楷书在边款中也是常常被运用的。然而像这种以宋体字入款的还不多见,给人的视觉效果却是耳目一新的。这这个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作者大胆的运用了宋体楷书。更关键的是字刻的好,结字古拙、线条浑厚,看上去非常古朴。倘若一味匠刻的话,也许适得其反。
181358jii4af6keijfkccp.jpg
 
欣赏精彩边款。。。

以下列举的是三个不同方式的多面款,一个印屏如果都是单面款的话未免有点少了。多几个款会让印屏感觉更丰富。同时不会做多面款说明你对边款的把握能力还不够。也许这也是评委考虑的因素之一,可以这么说,评委也许不懂篆刻,但是他可以从你的边款上看出你有几斤几两。从以下几个多面款来看,多面款可以有不同的粘贴方式、有图案和文字的结合。不要怕自己做不来这样的款式,只要你用心琢磨,很快你的边款也会变得非常的丰富多彩。
17.jpg
12 (1).jpg
9.jpg
 
这是我的一个边款,这个边款在空间分割方面做了一些设计,让画面灵活丰富起来。这个边款是受魏晋刻石拓片的启发,因此文字也是采取魏晋刻石那种天真古拙的形态和用笔,因此你不比担心自己的款刻不端正,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回避自己的不足处,展示自己的过人处。当然为了追求这种刻石拓片的味道,因此在拓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拓黑,要让墨色的变化来表现那种沧桑感。因此拓款未必一定要黑,效果至上是不变的真理。。。。。
123509zamj9q8f8f8fn962.jpg
当然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魏晋石刻,比如下面两个款,也是我刻的,一个是仿金文拓片,一个是仿汉砖拓片。只要用心去挖掘,资源是有很多的。书籍是财富,我觉得看书的时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每天我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看书,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总结最近的学习情况。写这篇文章不是在卖弄自己的能干,而是我自己的一个学习总结,同时也把我学习的这些东西分享给大家,给大家汇报,也恳请各位师友多多指导。
123246tpybtxta0a58guqm.jpg
123248h19s7w2z291km1jz.jpg
123043gyg2ycd8c2d87t2l.jpg

 

如今书法作品做形式是一个必须做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的形式就不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同样的,印屏也必须做形式,除了印屏本身的设计以外,边款也是十分重要。因为边款的形式可以非常丰富,变化多端,好的边款会让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闲话不多扯了,明白人一看就懂,,,,

拓边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了一下也有很多人发过这样的话题,有视频有图片。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不会弄,其实如果有人当面示范一下的话,一天就可以学会。当然这里也还是有必要说一下拓边款的问题。当然我拓边款主要是本着方便快捷又能拓好的原则。
工具如下:
1、连史纸。连史纸比较关键,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拓的质量以及盖印的质量。连史纸以超薄、韧性好、光滑的为好。
2、牙刷,新牙刷。本来传统是用棕刷,但是我觉得还不如牙刷好用,而且购买方便。可以准备两三把,毛的强度不一样的。
3、胶水,固体胶棒也行。传统是用白芨水。但是胶水也可以,用的时候挤少点。
4、宣纸。用来吸水和沾掉拓包多余的墨。
5、拓包。自己做比较麻烦,中国篆刻网商业中心那时花开文房店有卖,2元一个。一次性买100块钱的可以用一年。
6、保鲜膜。这个东西比较薄,也耐刷,超市到处都有卖,10来块钱一卷,省着点可以用十年。
7、墨汁,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一得阁的高级浓墨比较好。这个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的。。。
8、印章。印章在拓款之前要洗干净,把边款文字的石粉,其他脏东西都要洗掉。平时用油养的话,也要洗干净。

IMG_2281.JPG

首先把印石有款的那面涂上水,要均匀全面。然后再用手指沾去半颗米粒大小的胶水,记住一定要涂匀石面的所有角落,胶水太多等下拓完以后不好揭,太少固定不了连史纸。

IMG_2285.JPG

把连史纸蒙在石头上。注意一定要让连史纸彻底的与石头粘在一起,并让连史纸彻底打湿。不能有气泡。不能褶皱。

IMG_2286.JPG

用准备好的宣纸吸掉多余的水分,不能吸的太干,也不能留的太湿。这个湿度掌握不难,不会太过都问题不大。
IMG_2287.JPG

蒙上保鲜膜。一层就可以。千万不要蒙两层啊。。。
然后让保鲜膜绷紧,注意不要移动连史纸,或者使之皱褶

IMG_2288.JPG

刷子开始派上用场了。
刷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费时费力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要细心而且要耐心。刷的不好就拓不好。

用刷子往不同的方向刷,既要全盘顾及又要有针对。用力不要太大,以防刷破了保鲜膜。
这个环节一定要仔细认真哦。。。。。。。。。

IMG_2289.JPG

刷的差不多以后掀开保鲜膜,仔细看看该凹下去的是否凹下去了。
如果有没有刷到的地方就再蒙上保鲜膜继续刷,刷到满意为止。


IMG_2290.JPG

刷好以后放到一边晾干。一定要自然晾干,这个时间要有一会儿,不过天气热就干的快
在晾干的时候可以准备好墨和拓包。只要先滴出一两滴墨来就够用了。

拓包沾墨要均匀,而且要沾饱。

IMG_2292.JPG

把拓包多余的墨在宣纸上吸掉。一开始用小力气按一下,就会很黑,然后慢慢的打拓,直到拓包打出的墨几近没有了为止。
IMG_2293.JPG

当拓包的墨打的快没有了,然后再往晾干的印石上打,要垂直打在印石上,不能刷。
第一遍上墨一定要轻、要淡。稍微有点点黑的感觉就可以。当然要打拓均匀。


IMG_2295.JPG

等第一遍稍微晾干一下子以后,第二遍打拓可以开始。拓包的墨可以比第一次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但是也不能太多。第二遍基本就要出效果了。
IMG_2296.JPG

等第二遍晾干差不多了。第三次开始。这次拓包的墨又可以比前一次多一点点。但是只是多那么一点点哦。经过三次上墨,基本就成功了。然后再稍微的调整一下。拓好以后一定是乌黑亮丽,并带有反光的感觉。

IMG_2299.JPG

拓好以后先别撕下来,等墨彻底干了以后再撕,否则会变形。
拓的成功的乌金拓一定是正面乌黑亮丽反光,背面不能透墨。

IMG_2300.JPG



 如何写字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图片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图片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图片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图片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图片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图片
 
 
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图片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
   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图片
 
九、有人说,要想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 毛笔字才行,是这样吗?
   答:不是。实践证明,那样要多走弯路。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应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事实上,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气地说,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当我把两年后写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事过三个月之后,我写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
  此事使我联想到,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写好字,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又说,写好字是天才等等。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只要字帖选好,方法对头,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请同学们试试看。
  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实际不必要,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
 

 图片
 
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论用毛笔或钢笔,写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要写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 
 

 
 
 图片
 
十一、写字讲究呼应,这指什么说的?
  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反之,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图片
 
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是这样吗?
  答:是的,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邓老讲得有道理。写“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图片
 
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好?应注意些什么?
   答:用方格本(田字格?)较好,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写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在练写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西写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写,一能练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如果任意乱写一通,那你在正式写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 
 

 图片
 
十四、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
  答:关系很大。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十五、书写基本笔画时,应注意哪些?
   答:(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    
   (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
   (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
   (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
   (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图片 

十六、学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体吗?

  答:是的,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但是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各种艺术总是要不断创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应当取其精华。
  明代的陈洪绶说:“谓学者,竟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苏轼在“画论”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羲之变隶法为行楷后称“书圣”;张旭变二王草法为今草称“草圣”。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体,千字一面,那就说谈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脱其窠臼,创出新貌,没有个性创新,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这是两种书法在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十七、怎样选择字帖?
  答:这要看你对哪种字体感兴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种,然后就可定下来。如果选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也可选毛笔的字帖。如“灵飞经小楷字帖”,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这些秀丽端庄,遒媚劲健的楷书虽属毛笔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学习钢笔字的范本。

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十九、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答: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写下去。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写居多,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图片 

二十、怎样体现书法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从何而来?
   答:书法艺术是运用联想来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萌发,其中包括“形、神”两方面。
  书法“形”的美主要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形”,以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结构的美唤起人们的情趣和美感!
  书法“神”的美,指的是线条组合后总体的外貌。它不是象几何学里那样机械式的配合,而是书家以唯物的、运动着的气势和本能,发自热爱生活的审美理想。“壮则雄健以嵑嶫,丽则绮靡以清遒”。这就是书法“神”美的应有体现。
  古人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它体现在书者的广阔胸怀中。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愤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书者内心蕴含着生命激发的意念,洋溢于字里行间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
  我国书法艺术“形神”兼备,气势生动!正是这种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世界所重视。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上,就有《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的论文。
   具有典型东方美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书法艺术,其影响之大,可窥一斑了。

二十一、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识、简、连、美”四个方面,这是原副省长,辽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同志提倡的,这四个字,对今后硬笔书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那么,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如果写得七扭八歪,谁也不认识,日子久了,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
   “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要知道,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小篆变隶书,草书变楷书,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写简化汉字,不是乱来的。
   “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
  不论行书或草书,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不是无规律地乱来。重复地说,写出的字,必须叫人看得懂,领会其意,不给别人为难才行。
   “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写个“鱼”字,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
   评价字形美不美,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那么,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
   线条本身的美,来源于造型。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朱川语)上,钢笔亦如此。
  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