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孩子的那些坏习惯

 xc活人的娄子 2014-12-11


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孩子的那些坏习惯 - 日出东方 - 求学网

 

 

 

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孩子的那些坏习惯

来源:网络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法国教育家 卢梭
  引语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坏毛病,如懒惰、不讲卫生、做事磨蹭拖拉……我们该怎样做呢
  
妈妈们大可不必因孩子们的这些坏毛病而不知所措,孩子还小,受到某些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的侵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妈妈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对付这些坏毛病,它们很容易就会被消灭掉
  
但是,妈妈们也不可用"树大自然直"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坏毛病。有研究表明,几岁到十几岁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妈妈不及时纠正,等孩子长大了,不良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再想改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因此,当孩子的坏毛病第一次出现时,妈妈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这并不是道德驱使,而只是孩子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妈妈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抓住孩子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习惯一
  做事磨蹭、拖拉■做事更讲究效率

  
现象一:小雯学习还不错,但就是做作业时很磨蹭。本来30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竟要磨蹭一个晚上,有时都12点多了还在做作业。更要命的是,这还是在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在旁边看着她,估计一晚上她都写不完作业。小雯妈妈常常抱怨:"这孩子做作业时,才写了两个字就开始抠橡皮、玩彩笔,一小时都写不了10个字。"
  现象二:雨晨的妈妈正在为小雨晨做事没有效率而着急。本来正在吃饭,忽然窗前有小鸟飞过,小雨晨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当小雨晨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他就开始玩了起来,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这小家伙做任何事都这样,边做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因此耽误了妈妈好多时间。
  专家分析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中都会上演这样的情景剧:早晨一起床,你叫孩子刷牙,他会磨磨蹭蹭地说等会儿;你叫孩子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摆弄一会儿玩具;任凭你那儿叫破嗓子说要迟到了,可是孩子却依然稳如泰山,根本不当一回事。许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常常束手无策……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慢性子",他们的磨蹭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
  比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上学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这一特点,在幼儿园或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其次,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再次,如果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这往往也会影响他们的做事效率。
  除此之外,有时候,孩子做事效率不高还往往是他情绪消极的一种表现。
  上小学四年级的磊磊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会画画,还会拉小提琴,但就是做事太磨蹭。用他妈妈的话说:"这孩子不是个慢性子,但总觉得他做事慢半拍。每天晚上,本来洗澡半个小时就可以洗完,他非要拖上一个小时。拖来拖去,时间太晚了,还没写完作业就不得不催他快去睡觉了。"  后来,磊磊妈妈从他的好朋友那里知道了磊磊每天做事磨蹭的秘密。原来,磊磊经常对好朋友说:"我最不喜欢晚上了,因为每天除了要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外,还要做家庭作业。有时,做完家庭作业还要练画画,幸亏小提琴不能在晚上拉。不过,我告诉你个秘密,为了能不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我洗澡的时候会故意多磨蹭一会,这样时间太晚了,妈妈就会让我去睡觉了。"
  生活中,像磊磊妈妈这样的父母很多。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孩子还小,如此重的学习负担压过来,孩子不堪重负时只能以消极的情绪对抗。如此下去,孩子做事效率低便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给妈妈的建议
  面对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妈妈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掉以轻心,但是,也不要表现出急躁情绪,急于求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你便会欣喜地看到:做事有效率的好习惯已经降临到孩子身上。
  方法一: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他们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一个人做事没有效率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从小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母亲曾这样写道: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更是如此--
  "儿子,看看咱俩谁穿衣服穿得快";
  "儿子,咱们全家来个大比赛,今天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就洗碗,好不好?";
  ……
  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节奏,慢慢也就养成了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
  有时,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不但能够使孩子养成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而且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小猛从小就有做事磨蹭的毛病。现在,就是在早上时间最紧张的时刻,他也快不起来。妈妈对此很烦恼,但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早晨,小猛照样是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服,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而是由他不急不忙地整理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几眼"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一通。
  放学回到家后,小猛很难过。这时,妈妈才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不只是挨老师的批评,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现在,无论做什么事,妈妈都不会催促孩子了。
  果然,在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小猛的行动快多了。
  让孩子尝几次磨蹭的后果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加快自己的速度。
  方法三:反话正说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打动和激励孩子,从而使孩子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
  晓明做事很爱磨蹭,每天晚上总爱磨蹭到很晚才肯睡觉,这样不但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很难,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晓明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有时,他磨蹭,妈妈就会批评他一通、打他几下,但都不管用。后来,晓明妈妈改变了策略,他知道孩子爱听好话,便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了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上床睡觉了。"没想到话音未落,晓明高兴地上床钻进了被窝。
  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晓明妈妈也试着"反话正说",没想到效果都很好。现在,晓明做事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如
果孩子的做事效率不高,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教会孩子利用统筹方法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进而节省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   小杰在妈妈的指导下就很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放学回家后,她不是急着像以前一样去看动画片,而是先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吃饭。吃完饭后,再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完功课,离睡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她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漫画书,都凭她选了
  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节省很多时间。
  
习惯二
  虚荣攀比■给孩子一架正确的"价值天平"
  现象一:暑假即将结束,刚上小学三年级的佳佳便急着让妈妈带她去逛商场。妈妈问她为什么,她歪着小脑袋告诉妈妈:"上学期,楼上的桐桐成了她们班的'班花',因为她戴着新头花、穿着新衣服去上学,而且她的文具和书包都是新的。这一学期,我也要做'班花'。"
  现象二:某天,翔翔从学校回来后,就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新文具盒,说原来的旧了不好看,妈妈应允了。可是没过几天,翔翔又缠着要换一个,说其他同学都带很漂亮、很高档的文具盒,他的不够靓。妈妈不同意,他就又哭又闹,最后妈妈被闹得没有办法,只好无奈同意。但是,从此以后,只要翔翔看到其他同学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比自己高档,他都会缠着妈妈也去给自己买。
  专家分析
  几个孩子正在聊天:
  "我爸比你爸官大,我爸是科长,管着你爸。"
  "我爸比你爸有钱,我爸是大老板。"
  "你爸不如我爸,我爸的右手长了六个手指头……"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却把孩子的攀比之心跃然纸上。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就拿文具来说,时下,市场上有不少高档文具,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有了高档文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高于其他孩子的优越感。而当别人有了更高档的文具时,他们就会产生虚荣心、嫉妒心,就会产生超过别人的欲望。因此,高档文具只会滋生孩子的欲望,使孩子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烈。
  有时,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态度,但是,当面对孩子又哭又闹,甚至不吃饭、不上学,家长既心疼,又没有办法,只好依着孩子的要求去做。
  其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很大,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这样会给孩子"要挟"父母达成愿望的信息,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理。长期如此,孩子们的攀比就不仅仅局限于穿戴、文具,他们甚至会比父母的职位,家里的房子、车子……
  除此以外,过度的攀比还会使孩子养成对物质方面过分追求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
  小曼的学习成绩很好,小曼的父母也常常以此引以为荣。但是,这段时间,小曼的成绩明显地下滑,父母很着急,经过仔细盘问后才知道,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因为被同学们笑为"土老帽"。
  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小曼的父母一狠心,拿出了一个月的薪水让孩子焕然一新,为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新皮鞋,还买了一个新书包,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名牌。看着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上下学,小曼父母心里踏实了,"这下孩子可以安心学习了。"
  然而,让小曼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一个月,孩子又要求买新衣服,而且还摆出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我不能只穿这一身衣服吧。可想而知,孩子把心思都放在穿上了,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就一味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帮助孩子与同学进行攀比。其实,父母这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在无意识地把孩子引入攀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给妈妈的建议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态,妈妈也不要着急。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们毕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这就需要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方法一: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
  孩子:"妈妈,你再给我买个新文具盒吧。"
  妈妈:"上周不刚买了新文具盒吗?怎么又要买?"
  孩子:"我的文具盒功能太少了,我同桌的功能可多了,可以削铅笔,可以当小镜子用,打开后还是三层的。你给我买一个功能更多的吧。"
  ……
  面对孩子的唠叨,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过分要求就是不理不睬。看妈妈不为自己的要求所动,小家伙很快就把买文具盒的事情忘记了。
  当孩子要求购买某奢侈品时,妈妈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妈妈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妈妈也可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告诉他,其实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方法二:订立规则
  在帅帅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与他订立了一个购买规则,其内容如下:
  1.每学期开始,可以购买一身新衣服,但价格不得超过200元。
  2.每个月购买一次书本、玩具等,但课外读物仅限一本,玩具只限一个。
  3.如学期末学习成绩有进步,可奖励他XXX。
  在订立规则的同时,妈妈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让他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和珍惜。
  方法三:将攀比转为动力
  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36节: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6)
  丹丹胆子特别小,直到现在还和妈妈在一个房间里睡觉。
  一天,妈妈想锻炼一下丹丹的胆量,便对她说:"咱们隔壁那家的小朋友真棒,才上二年级,就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睡觉。我们家丹丹也很棒,今天在你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怎么样?"
  看着孩子表现出不乐意的表情,妈妈接着说:"丹丹是大孩子了,都已经上三年级了,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你还跟妈妈一起睡,会嘲笑你的。"
  在妈妈的慢慢引导下,丹丹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舞蹈、绘画等,增强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方法四:巧妙利用故事诱导
  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要特别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
  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普遍爱听故事,妈妈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类的故事书;另外,妈妈还可以在晚上孩子做完功课后,或周未闲暇时光,为孩子讲一些历史名人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乐羊拾金等等,引导孩子以故事中人物为自己行为的楷模,自觉向他们看齐。
  同时,妈妈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天平,进而使孩子远离攀比虚荣等坏习惯。
  
习惯三
  爱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现象一:这天早晨,小超没有交数学作业,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小超说:"我昨天做完了,忘记装书包里了。"老师看着他一脸的真诚,便说:"那你下午把作业带来吧。"这时,小超的同桌立刻站起来说:"老师,他说谎,作业就在他书包里,他一个字也没写。"
  现象二:开学伊始,三年级四班还是沿用上学期竞聘的干部,小国是语文课代表。这天,小国的爸爸问他:"你们竞聘班干部了吗?"
  小国很骄傲地说:"我被同学们选上了做体育副队长了。"
  小国的爸爸高兴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真不错!"
  后来,当小国的爸爸从老师处了解到没有此事,纯属小国捏造事实后,十分困惑,不知儿子为何说谎。   专家分析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受用终身的资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孩子从几岁开始就学会了撒谎,无论家长怎样批评、教育,效果都不像是很明显,这令家长们很是着急。
  其实,小孩子撒谎并不是家长想象得那么严重,事实证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曾或多或少地对别人说过谎话。妈妈们不要太焦急,只有了解了谎话的种类和孩子撒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37节: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7)
  孩子撒谎的种类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无意撒谎和有意撒谎。
  无意撒谎,多发生在前龄前儿童身上。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小,有时他们分辨不清楚想象与现实,就会出现撒谎的现象。如到了晚上,孩子不肯进被窝,说被窝里有老虎,妈妈告诉他没有,他却好像真的看到一样。事实上,这是孩子白天在动物园或者画报上看到了老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想象与现实很容易混淆,并且有时想象还会脱离现实。这时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认为孩子是在说谎,因为这些是"无意撒谎"。只要大人对孩子讲清道理,他们会很快改正过来的。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有意撒谎"。如孩子做错事后,怕老师批评、同学们看不起、挨家长的打,所以隐瞒自己的错误,并对大家说出谎话。面对这样的谎话,家长们就要慎重对待了。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善良,而且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和情绪。但是,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还是学会了撒谎。
  有些孩子是受家长的影响学会撒谎的。
  小明的妈妈是一位领导干部。一天,妈妈正在做面膜,外面传来门铃声。妈妈让小明去开门,并教给他说:"妈妈不在家。"小明这样做了。但是,他迷惘地问妈妈:"你明明在家,为什么说不在呢?"妈妈笑笑说:"你没看到妈妈忙着呢吗,我不希望别人打扰我!"一次,两次,后来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小明便认为妈妈撒谎是一种应付的技巧,其实撒谎也不是什么大错误。于是,他也开始用这种技巧应付妈妈了。
  有些孩子一开始是很诚实的孩子,但是,诚实的后果往往是遭到批评和责打。所以,慢慢地,他们会变得很"聪明",学会利用撒谎来自卫。
  小宁从妈妈口袋里拿了一元钱去买不干胶贴画。妈妈发现钱少了,就问小宁,同时还许愿:"如果是你拿了,说实话,我就不打你。"小宁以为坦白了就可以不挨打了,于是便承认了。
  妈妈得知孩子的偷窃行为,气上心头,完全忘记了许下的诺言,照着小宁的屁股就是几巴掌。
  妈妈食言了,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为了不挨打,肯定不会说真话了。所以这时,孩子的谎言往往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除此之外,孩子撒谎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都能改掉撒谎的坏毛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给妈妈的建议
  面对爱撒谎的孩子,妈妈一定要冷静行事,千万不可因为气愤而乱了阵脚,更不能盲目地批评、指责。
  方法一:帮助孩子区分想象与现实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6岁的孩子中,只有大约18%的人能够区分真实和想象,而9岁的孩子中有90%能够理解故事是编的还是真实的,孩子在11~12岁时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理解"谎言"和"诚实"是怎么回事的。
  有一位妈妈曾经给孩子讲了一个撒谎后鼻子会变长的故事,孩子对此深信不疑。
  有一天,孩子在学校里又听到了这个故事,于是回家跟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不会撒谎的,撒谎的人鼻子会变长。你们也不要撒谎啊,要不也会长出长鼻子的。"这时,妈妈觉得有必要跟孩子讲讲故事情节的真实性问题了。
  妈妈对儿子说:"孩子,其实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在现在生活中,一个人说谎是不会长出长鼻子的,只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儿子有点迷惑了:"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谎了?"   "当然不是,"妈妈回答,"一个人应该说实话,他说了谎话就会失去朋友,这比长长鼻子还要可怕。"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很科学的。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明白童话故事的虚构性,这时,我们就要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告诉他事情的真相。
  方法二: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这样警告孩子:"如果你再撒谎,我就用针把你的嘴缝起来。"但有人问这位母亲:"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行为,妈妈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妈妈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妈妈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
  方法三:不要引导孩子撒谎
  有时,孩子爱撒谎是被家长引导出来的。
  妈妈问5岁的青青:"你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青青说:"喜欢爸爸。"这时,妈妈板起脸孔,教训她:"没良心的东西,从小到大我最疼你,给你买吃的、买穿的,你却喜欢爸爸!"青青一看这势头,马上改口说:"我喜欢妈妈,妈妈好!"于是,妈妈笑得嘴都咧开了,又是抱又是亲。从此,青青学会了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当着妈妈说妈妈好,当着爸爸说爸爸好!
  方法四:不要当场戳穿孩子的谎言
  孩子都有自尊心,虽然他的谎言十分拙劣,但妈妈还是尽量不要当场戳穿他的谎言。不如对于事件来个冷处理,使得孩子保留自尊,在事后不久再帮助孩子反省。
  林林应该每天都带手帕去幼儿园,可是他老是忘记,又怕妈妈会责怪他,所以每天都撒谎说自己带手帕了。妈妈一直没有出声,等到周末,故意让林林帮忙洗手帕,并淡淡地说:"你这个星期都没有带手帕,我洗衣服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你的手帕。"林林见妈妈不骂他,又这么"火眼精睛",以后再也不敢撒谎了。
  
习惯四
  粗心大意■做事细心,杜绝马虎
  现象一:一位妈妈曾担忧地说,儿子已经上二年级了,但粗心的毛病一直没有改掉,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成绩。书上明明写的是"51",他偏偏会看成"15";平时做作业不是忘了写答案就是抄错题。因为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她跟孩子他爸都操碎了心。没少打过孩子,也没少骂过孩子,道理也讲了一箩筐,可是孩子粗心这个坏毛病就是改不了。
  现象二:一位小学老师忧心地说道:"其实,这些题孩子们都会做,就是马虎,不是落个小数点,就是把符号看错。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变得细心起来。"
  专家分析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要不是因为粗心,这次考试就能考100分了"、"我家那孩子不也是吗?要不是因为粗心,这次就能考全班第二名"、"你说粗心这毛病可怎么改呢?"
  孩子粗心成了让家长们着急的"老大难"。面对孩子的粗心,有的家长埋怨、批评,甚至责打孩子,这样的方法有效吗?无数事情证明,效果甚微。  生活中,能够完全做到不粗心的人是不存在的。成人还有丢三落四的时候,孩子马虎一点,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面对孩子看错题目、落掉小数点等问题,家长们没有必要把问题看得那么严重。
  根据研究,孩子粗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靠"提高觉悟"、"增强警惕性"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少有孩子所有的功课都粗心。他们很可能会把语文中的形近字看错,但他们却能把英文的字母表倒背如流;他们可能会把数学题中的算术题算错,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却解答得特别详细。
  其实,孩子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
  有一个孩子很聪明,就是很粗心。但是他的粗心"粗"得有意思,仅仅数学一科粗心,而且只有在"计算得数"这样的题目上出错。
  他的妈妈经常对别人抱怨:"每次考试完我都会检查他的验草纸,检查完我就会很高兴,因为得数都算对了,我心想这次肯定会考的不错。但是,当试卷发下来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验草纸上的数字明明是'0',但是,他抄在试卷上的却是'6'。问他原因时,他还会委屈地说抄的时候看错了。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平常做作业时他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这个孩子最大的"粗心点"就是容易把数字看错。
  观察多了,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粗心点"。因此,他们要么语文经常出错、要么数学成绩很差、要么英语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发生呢?
  其实,人的情绪、兴趣、自制力等都直接影响感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少兴趣,学习情绪不高,就很容易粗心;而有些孩子容易兴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被学习以外的事情吸引,这时候更是粗心"出没"的高发期。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改正孩子粗心的坏毛病。
  给妈妈的建议
  面对孩子的粗心,妈妈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千万不要瞎指挥、乱批评,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孩子细心的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
  方法一: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点"
  一位10岁孩子的母亲在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方面很有心得:
  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经过我和孩子仔细分析他每次做错题的原因,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错题目就是孩子的"粗心点"。
  于是,我便告诉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审题时,你的思维就滑过去了。怎么办呢?以后你每次再做这样的题时,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你没让思维滑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了一个障碍。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一样。"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真很明显,每次做作业时,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
第41节: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11)
  看,面对孩子的粗心,妈妈与其批评孩子、给孩子上"政治课",不如具体地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方法二: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
  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妈妈对此也很无奈。
  于是,孩子的妈妈便去请教儿童教育专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和这个孩子一起统计和整理他作业本里的错别字,整理完之后,她和孩子都惊奇地发现:原来,总是写错的字就是那么几个。最后,她让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把整理出来的错别字写在这个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字写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
  在妈妈耐心的指导和孩子的认真坚持下,一周以后,这个孩子作业本里的错别字已经明显地减少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让他准备一个错题本。 
  其实,只要对"粗心"问题进行详细地整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纠正。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为小心翼翼,所以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很多。
  方法三:围绕细心做文章
  遇到孩子粗心的问题,一般的妈妈要么抱怨、要么批评,但这样做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其实,妈妈如果转换一下思维,围绕细心做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一位妈妈曾经这样介绍她的经验:
  有时,我不总是盯住孩子因为粗心而犯的错误不放,而是寻找机会表扬孩子的细心之处。如孩子在没有经过大人的提醒下把地板扫干净了、孩子避免了一次以前经常会犯的错误等,我都会把这些记录下来。
  在我们家墙壁上贴着一张细心表,孩子每细心一次,我就给他画一个红色五角星;当五角星满五个时,我就会给他一个小奖励,如带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当小奖励满两次时,我就给他一个大奖励,给他买身新衣服、买个新文具盒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的细心点越来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显地减少了。
  妈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孩子出现粗心的毛病时,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你真是屡教不改"、"你就是一个'小马虎虫',我看你这粗心的毛病是真改不了了",当家长说出这样的话时,孩子自己也会丧失信心。
  人往往是有求证心理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努力去寻找孩子的细心点,并不失时机地肯定他、鼓励他,孩子便会感觉自己真的很细心。当孩子的细心点越来越多时,细心便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
  方法四: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家长便饭"。
  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当然也就是少有的现象了。
  
习惯五
  不讲礼貌■待人接物,文明礼貌
  现象一:
妈妈带小宇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妈妈正在跟一些朋友闲谈,小宇走过来拉着妈妈的胳膊说:"我要喝苹果汁。"妈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小宇突然大叫道:"妈妈,你给我闭嘴!"小宇的一句话让妈妈和周围的一些人都感到很尴尬
  现象二:一天,宁宁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他与客人打招呼,宁宁含糊地叫了一声"叔叔",又继续看他的电视。因为爸爸要和客人在客厅里谈事情,便让他关掉电视去屋里玩,宁宁不听,反而对客人说:"你打扰我看电视,我不喜欢你!"看着客人尴尬的样子,爸爸只好无奈地说:"都上三年级了,还和小孩子一样……"
  专家分析
  
生活中,孩子不讲礼貌的现象有很多,见人不打招呼、从来不说"谢谢""对不起"、用从电视里学来的话骂同学、去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
  其实,孩子不懂礼貌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
  首先,这与家长的日常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家长有礼貌,家人相互之间讲礼貌,他们再要求孩子讲礼貌,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礼貌;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即使家长是说话、办事很讲礼貌的人士,但是,如果对待孩子的不礼貌行为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更会纵容孩子不讲不礼貌。这不,朗朗妈妈正在为孩子的不礼貌而烦恼呢
  朗朗成绩很好,邻居们常常夸奖他,朗朗妈妈觉得脸上很有光。所以,在家里什么事都由着他,甚至与家长顶嘴,她都舍不得严厉地说他两句。 
  有时候,朗朗乘电梯时横冲直撞,不懂说"对不起"、"谢谢",不跟人打招呼……妈妈虽觉得孩子没礼貌,但却认为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嘛,大大咧咧没关系。
  然而,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却让他们倍感难堪。妈妈带朗朗参加一个正式晚宴,别人还没入席,朗朗却已经一屁股坐到正中位,旁若无人地吆喝服务生要可乐,而且菜一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地伸筷子去夹。等到上龙虾这道菜时,因为朗朗爱吃,所以他把整盘都端到自己面前,就像在家里一样。虽然大家都说"没关系,没关系",但朗朗妈妈还是觉察到了别人鄙夷的目光……
  
现实生活中,朗朗妈妈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往往认为孩子说脏话、乱翻别人东西等,都是些小事,不必去斤斤计较,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因此对孩子的这些不礼貌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殊不知,这种态度只能使孩子的行为越来越恶劣
  孩子并不天生就不讲礼貌,但是,他们分辨"对"与"错"的能力却不是很强。当孩子与长辈顶嘴、遇人不打招呼、该说"对不起"不说时,家长对这种行为不进行制止,反而仍以微笑的眼光看着孩子,孩子就会以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不但以后会继续做这些不礼貌的事情,甚至会以此为荣。
  "养子不教,家长之过",孩子不礼貌待人,做家长的逃脱不了责任。只有养成正确的教子观念,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不要等到孩子让自己当众出丑了,或者孩子闯出大祸时,家长才意识到礼貌的重要性。当孩子不礼貌的习惯已经养成时,要想改掉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给妈妈的建议
  
当孩子出现各种各样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时,做妈妈的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当然,也不可由于过分着急就对孩子大打出手。当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时,这种接人待物不礼貌的坏毛病将更不容易改掉。  做事讲究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方法一: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做小主人
  一位母亲在她的"教子笔记"中介绍了自己的教子心得:
  每当家里来客人,要陪客人聊天时,我就和孩子说:"乖孩子,你自己去那边玩吧!"
  "嗯。"孩子嘴上答应着,却不肯动。
  "你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安安静静地玩儿。"
  "嗯。"他嘴上答应着,却在一边大嚷大叫。
  孩子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又缠着我要这要那,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于是,我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
  孩子屡教不改,这种情况都发生好几次了。这时,我不得不反思,这个小家伙在想些什么呢?有一次,趁孩子高兴,我小心地问他:"你看你现在多乖呀,可是为什么家里来客人时,你就淘气、不听话呢?"
  "你光和客人说话,真没意思!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好像我是个讨厌鬼似的。这太没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讲话。"孩子委屈地说。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要是早了解这些,孩子就不用受前几次的皮肉之苦了。于是,后来家里再来客人时,我就会这样对孩子说:"朗朗,看叔叔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渐渐的,孩子果然变得很懂礼貌。
  
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母的要求
  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样的"课题",他会干得很起劲。
  想想家里来客人时,孩子表现出的不礼貌情绪,不正是对我们忽略他的反抗吗?这时,与其让他想尽办法设计各种引起别人注意的"诡计",我们不如一开始就把他"小主人"的位置摆出来,这样既能满足孩子想要与客人接触的心理,又能使孩子养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互换角色
  在教育孩子对待客人要有礼貌时,如果用道理不能说明的话,我们不妨让孩子真正体会一下做客人的感受。   一位女士在教育其小侄女时很有心得:
  
我与小侄女关系很亲密,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侄女却一个劲地吵闹,不理会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来做客时,我没有像往日一样用果冻、薯片等好吃的来招待她,而是对她不理不睬。看到我这样对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时我才对她说:"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兴了?那昨天来的那位客人跟你说话,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兴呀?"小侄女似乎听明白了,以后家里来了客人,她不但会主动打招呼,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水果拿出来招待客人呢
  方法三:适时制止孩子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
  "叔叔,你的嘴巴好臭!"
  "妈妈,这个新娘好丑!"
  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时,恐怕爸爸妈妈一定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妈妈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话该说,而什么样的话不能说。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孩子,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孩子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孩子:"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
  和孩子讨论他人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方法四:在家练习,回家表扬
  
如果今天妈妈要带孩子会见一位朋友,在出发之前,妈妈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提前练习。如妈妈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想象见面时的场景,然后再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如果过了将近一分钟,孩子还是没有向朋友打招呼,妈妈应该鼓励孩子把先前练习过的话说出来。如果孩子因害羞而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妈妈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