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业内容

 fjfeng2 2014-12-11

“有效教学模式”的学习心得
安徽灵璧第一中学 朱礼强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学到了“先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解,认识到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这种教学关系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逆转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这是不对的。

“有效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就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学生,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有效教学模式”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模式”关注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我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传统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而 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被简单传递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而得以理解的。传统课堂中的讲授教学更多时候是传递知识,让学生记住知识,而不是理解知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课前备的主要是如何教,而在学生如何学方面备得不充分。 现在 我认为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 如果要备学生的学,定要考虑如何创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如 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

  总之,“有效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能接受多少就教多少。注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关注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