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素问胃

 johnney908 2014-1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臟腑门【 胃】

  黄帝素问

  阳明脉解篇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鐘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 註 阳明之脉者,乃胃之悍气别走阳明,悍热之气盛,则胃腑之气虚。】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註 太阳之气主皮毛,阳明之气主肌肉,少阳之气主胷胁,言叁阳之气主于肤腠气分之间者也。夫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于肌肉,以及于经脉。邪在肌腠,则合于阳明,气分之阳入于经脉,而阳明又多血多气,是以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也。】

  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 註 厥气上逆于肺则喘,逆于心则惊。阳明之热上逆于少阴,阴阳相薄,则恐而恶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臟则死,连经则生

  【註 连谓臟腑经络之相连也,盖手太阴之脉,还循胃阳明之络,通于心。如热邪厥逆于上,干于心肺之经,而喘惋者生,干于心肺之臟则死矣。】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 註 阳主腑,阳受气于四末,故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矣。盖阳盛则升,四旁俱盛,故能升高。】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註 阳明之气主肌肉,故热盛于身,身热故弃衣而走也。《伤寒论》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盖热在外,故不欲衣。】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註 胃络上通于心,阳盛则心神昏乱,故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如热盛于胃则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盖四肢禀气于胃也。】

  太阴阳明篇

  阳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叁阳。

  【 註 阳明者,表阳也,为五臟六腑之海,亦为之行气于叁阳,如海之行云气于天下也。】

  臟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 塬作「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改。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 註 叁阴叁阳,所以受气于太阴。阳明者,气也。如臟腑四肢受水谷之津液者,各因其经脉而通于太阴阳明也。】

  气厥论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

  【註 胃主受纳水谷,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热,邪逆乘于胃,胃热则消谷善食,阳明燥热则荣卫津液不生,故虽能食而瘦。亦、解(亻亦)也,又谓之食亦。】

 

     标本病传论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嵴痛,胻痠;叁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註 病先发于胃,故胀满。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腰嵴痛胫痠;叁日而之(月吕)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而之脾,则身体重;再六日不已而死。冬夜半后者,土败而水胜也;夏日昳者,乃阳明所主之时,土绝而不能生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