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许愿真 2014-12-12

  作者:吴国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3]现在我们正在探索“271”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课内探究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基本环节来完成,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271”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过程中,有效教学虽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的”低效“、”无效“的现象和环节,这些无效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丽水市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本人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青田县教研室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的“271”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针对初中数学的“271”课堂教学模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271”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271”课堂教学模式,从不同方面去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课堂教学模式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271”课堂教学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二、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哪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单调

  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悬念少,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教师讲,学生记

  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四)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五)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学案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六)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七)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八)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1]

  自从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2012年9月以来,结合新课程需要和我市具体实际,青田县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为我市的新课程实施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数学教学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既新颖又使用。

  2.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形象,直观,生动。

  3.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和知识的积累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丰富的情感。

  (二)学生的学法

  1、重在学生自己对数学和生活的感受。

  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往往一个公式都要由学生自己去运用习题反复练习之后才能灵活运用。数学课因其逻辑性强,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数学知识,因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做题”,在“做题”中思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数学知识才会与日俱丰,数学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三)教师的教法

  数学教师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才能与学生的学法更好的配合,从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数学教学中,利用高科技成果为数学教学服务,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2]

  四、“271”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在讲初一下册中的第四章内容:《因式分解》时,“271”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单元是建立在在第三章整式的乘除基础之上,相当于整式乘除的逆运用。第一节课:我让学生根据预习学案所提示的内容和方法,运用整式的乘除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做好相应的记录;第二节课:我问学生,因式分解都理解的有那几个同学,只有六个同学举手,这时就到了考验着六个同学的时候了,所有同学向他们四个发起挑战——提问题,让他们六个解答,我宣布规则:如果全班同学提的问题能难倒她们四个就算挑战成功,难不到就算挑战失败。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向他们六个发起了挑战,就连平时上课很沉默的同学这时也想挑战成功,全班同学的智慧是胜过老师的,因为提问题也是需要思考的,这节课下来,所有的难理解的地方学生都提到了,也一个个都顺利的解决了,对于因式分解也就很轻松的完成了,最后,我用五分钟的时间对提到次数比较多的问题进行强调补充。通过让学生做练习进行检测,发现这节课的效果是不错的,有90%以上的学生对问题都理解了。

  通过亲自实施“271”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以下几点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1、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态度积极,热情高,信心足;参与主动,思维积极;自主学习的意识强,效果好。

  2、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3、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进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探究。

  4、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总之,青田县教育局教研室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271”课堂教学模式,抢占了新形势下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高点。学生的成绩足以说明我们“271”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刘  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数学教育学》                     张奠宙     江西教育出版社

  [3]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孙晓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