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道授业解惑新解--有感于“高效课堂”的适时解惑

 修身尊贤 2014-12-1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传道”,是高效课堂的真谛。教师职业要求为师者言传身教,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他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还记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之中那么他就学会……”这个很有独特意义的见解。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平时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试想:一个老师,说话、讲课时毫无激情,又怎能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道理的探究的激情。老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授业”,是高效课堂永恒的主题。授业即传授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老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高效课堂就是要运用学生的愿景即对人生美好风景线的描述来刺激他们学习的原动力,通过激发愿景策略、角色机制策略、评价机制策略、问题生成策略、问题训练策略,这些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策略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变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变封闭沉闷的课堂为开放民主教育学的平台、变单一的枯燥的读死书死读书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适时解惑、授之以渔,是教与学的永动机。高效课堂是新时代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革命,它要求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要求学生要做到学法的改革,要求教与学的关系要从传统模式的窠臼中跳出来重新定位。教师就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的品质。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孔子他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解惑”,是通过一案三单训练,促成学生主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一些显而易见的疑惑已经在课前解决,课堂上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中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的困惑。面对困惑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直接告诉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点拨他。要通过过程的训练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过程中享受与人合作的乐趣、享受自主探究快乐、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理智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逐步形成“独立行走”的能力,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