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石头一样思考

 杂货店伙计 2014-12-13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大家都在这个舞台上,都要这么走下去。这个“大家”是什么呢?不光说是人,有时候就是一只昆虫、一棵树、一块石头。不管是什么,只要存在,被我们认知,就是我们旅程上的同伴。

 

对于有心的人来说,石头也有心,也有灵魂。只是人反而看不到什么罢了。因为他们的“心觉”在漂泊,在流浪。

 

这种说法恐怕也会引起很大的质疑。有的朋友马上要站起来说了:石头怎么会有灵魂的?其实,这所谓的石头有灵魂,不过是一个用身心去介入万事万物的角度。当你看到一块石头,不明白的人,只把它当作死寂的外物,因为他的心是封闭的,是死寂的。而明白的人,却看它是这宇宙万有的一部分,一个美妙的缩影。从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可以体悟到宇宙万有的规律和真相,从一棵青青的小草,也能看出所有生灵的普遍本质、人生的所有意义。

 

“所以,当我把自己当作一棵树、一块石头的时候,我就会感同身受,就会体会到它们的色彩与声音,这样我就能从它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追随着当时的感觉,去扑捉一种从心里面渐渐清晰起来的意念,这样做,总是会让我们有所发现,而且是别人没有过的发现。活着就要做自己。说自己的话,语不惊人死不休。人家说过的话就不用再重复了,没意思。”

 

中里巴人曾参加过一个访谈节目,他觉得只有在聊天当中,大家才能真正体会到他要表达的深层的含义。“大家都说揉这揉那儿,我觉得派谁去讲都一样。大家都知道那样做了,那还要我亲自去说干嘛?我就讲通过这个穴位经络来了解自己身体的这个过程,以原理为主。

 

这穴位经络,有好多人开始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一旦领悟了原理,他自己就会找好多方法。除了穴位经络以外,别的方法,他也都会找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聪明才智的仓库,只是没有被打开罢了。”

 

每个人心田里都有一份天然的智慧,这种天然的智慧就是他生命的“核”,这枚核成熟之后,会有收之不尽的种子,能给人生带来各种具体的福报。

 

如果你仔细省察自己的内心,洗净上面的尘埃和遮蔽,就会发现,所有的智慧都在里面了,书本只是引燃内心智慧的一种引信。

 

心灵是一块永远崭新的土地,只要有心栽种、培育,这块土地就会生生不息,让你不断有惊人的发现和收获。

 

读《易经》就知道什么叫“卦象”,它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玄奥,俩字儿一拆开,你就全懂。“卦”就是悬挂,反一样东西挂在那儿,根据它展开无边的想象,这就是卦象。

 

中国古代最初都是用象形文字,这就决定了中国人从根儿上继承了老祖宗的象形思维,这种思维不能拿具体的证据、数字来说明。但是它的确可以很美妙地解释这个世界,比数学物理的思维方式更能接近万事万物的本质。

 

所以即使脱离了书本,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花,别人的一句话、一人眼神,仍然能让我们学到知识。但只有触动心灵了,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必须用一颗敞开的心灵去迎接这种无处不在的“暗示”和“谜语”,我们心灵的接口才能有机会和大自然连接。就像《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人一样,伸出自己的心灵“触手”,让自己融入万事万物构成的灵性网络,下载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智慧。

 

一个人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悟性,才算完成了学习的过程,从悟性回归到感性,才会有最理想的状态。

 

比如,在墙角发现一只蜂巢,我们先惊叹于它精巧的结构,是感性认识。回头再通过看书,了解蜜蜂是如何修造出它的,是理性。研究好了,再将眼光放回到蜂巢上,就可以想到蜜蜂筑巢这一现象,折射出世界本身的秩序和美感。最后,这种感悟又会转化成对蜜蜂的感动、认同和尊重,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又回到了感性。这一圈思维体操下来,心灵自然有许多收获。

 

如果只是认为:“这不就是个破蜜蜂窝嘛,有什么的,丑死了。”那就别想有什么收获了。

 

(园子里长着一棵草,每天看见它都一样。今年春天它就那样又长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