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缘政治学里的世界食物链——读布朗《饥饿的地球村》有感

 诸葛小瑜 2014-12-13

 今天的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2001年的时候,世界谷物的库存量尚可够全世界人口107天的消费,到了2011年的时候,只能满足74天的消费了。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食物价格上涨的新时代。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食物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低收入家庭要将50%~70%的收入用在购置食物上。谷物库存量的下降和食物价格的上涨,导致现在有10亿人处于慢性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之中,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印度次大陆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食物的需求

  在食物方程式的需求方,人口增长、日益提高的富裕程度和将食物转化成汽车燃料结合在一起,使消费提高到创纪录的地步。这些导致食物价格不断攀升。

  现在世界上每天将增加219000人。联合国最近的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3亿,比现在要多23亿。

  同时,消费者向食物链的高端攀升。中国人消费方式的变化就最能说明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基本上处于食物链的低端,消费肉、奶、蛋等食物的比重很小,大多都是对原生态谷物的粗加工。改革开放后,国人每年消耗谷物等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消费肉、奶、蛋等食物的比重逐年提升,从食物链的底端快速地向高端攀升。

  肉、奶、蛋从哪里来?是通过谷物饲养家禽和牲畜获得的。统计表明,圈养的肉牛体重每增加1千克需要7公斤的谷物;猪每增加1千克,需要3.5公斤的谷物;家禽需要2千克多。在世界范围内,每年23亿吨的谷物收成中大约有35%用于饲料。

  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止出口,导致了很多国家去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在美国,2011年生产的近4亿吨谷物中,有1.27亿吨用在了蒸馏上,以提炼出乙醇供汽车使用。这一数量的谷物可以养活世界上的4亿人口,但却仅仅满足了美国汽油约6%的需求。

  大量谷物转化为汽车燃料助长了食物价格的上涨,从而使饥饿人数增加,不断上涨的食物价格会迅速转变为社会的动荡,还重创了联合国的国际食物援助计划。

  食物的供给

  在供给方面,极端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以及地球的不断升温,使扩大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15厘米厚的薄层表土,是由于新土壤的形成超过自然的流失而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食物生产的巨大扩张,土地已经不堪重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大平原的过度耕作,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尘暴区的形成;30年之后,这样的历史又在苏联重演。目前,两个新的巨大尘暴区已经形成,一个以中国的西北部和蒙古西部为中心,另一个是非洲萨赫勒地区。

  每人每天需饮用近4升各种形态的水,而生产我们一个人一天消耗的食物得使用2000升水。水资源的耗竭对我们来说就是生命的耗竭,因为石油有替代品,水却无可取代。

  灌溉农田所需的水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到2060年,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完全消失。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不断加剧,到21世纪中叶,美国西部的积雪量也将减少70%。目前,由于过度抽汲地下水,使得水位逐渐下降。虽然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扭转水位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迄今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地遏止地下水位的下降。

  气温升高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玉米大豆两种作物的产量会下降17%。气温升高引致更多干旱,如果大气中CO2的浓度从391ppm上升到450ppm以上,全球若干地区的旱季降雨量就会不可逆转地减少,气温上升还会给森林大火的发生推波助澜。

  在最近6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所需要的更多食物,是通过提高谷物的单产来实现的。问题是,单产的提升也是有极限的。在日本,大米的单产已经连续17年没有继续增长了。

  在2011年,中国一年消耗大豆7000万吨,远远多于美国的5000万吨。在十多年前,我们国家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但在今天,由于我们的食物消费逐渐向食物链的高端进发,我们每年需要进口的食物越来越多,仅大豆就主要依赖于其他三个大豆生产国。如果这三个国家突然停止出口大豆,将给我们的食物供给带来极大的打击。

  前车之鉴

  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苏美尔文明与玛雅文明就是因为走上了一条在环境上不可持续的农业道路而衰落的。苏美尔人遭遇的是土壤含盐量的不断上升,玛雅人是因为土壤的流失。早期的文明仅仅是因为一个或者两个损害食物供应的环境趋势就衰落了,如砍伐森林和水土流失。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要比早期文明复杂很多,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荒蔓延、食物涨价、政治上的失能国家……都是导致文明衰落的导火索。

  在食物的需求一端,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来稳定世界人口,消除贫困,减少过多的肉类消费,以及扭转生物燃料政策,使食物、土地、水资源并用来养活民众。这四者必须同步进行。

  在食物的供给一端,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要设法稳定气候、提高水的生产力和保护土壤。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丧失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