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资排辈,他才是超现实主义鼻祖

 真友书屋 2014-12-13

一说起超现实主义绘画,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这位画家:

(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


然后可能是这位画家与其作品:

勒内·马格里特


《戴黑帽的男人(上帝之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流派,艺术上的表现以探索潜意识中的矛盾为主,如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等,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也为了表现这样的奇发异想,大多运用拓印法、黏贴法、自动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现技法来创作。另外为了表现与真实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们也常常采用精细而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超现实的世界,甚至出现幽默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源于1924年法国诗人安德列·布列东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从所有意义上讲,超现实主义在整个艺术史上来讲,是一个较为新型的流派,且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其通过使用具象化的绘画来体现抽象概念与意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但今天我想说的这位画家,非常特殊。尽管他活跃于15世纪,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可以算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鼻祖,他名叫博斯(Bosch)。



博斯,全名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原名为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博斯可以说是他的艺名,取自他家乡的名字。他是一位来自荷兰的画家,是拿骚家族的统治者的御用画师。他创作了多幅三联画,是一位非常独具风格的艺术家。


尘世乐园(shutter部分)



尘世乐园(绘画部分)


这件作品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先第一幅是两扇百叶窗似的shutter,画中的左上角,是创造万物的上帝,而画面的主题,是球形的世界,寓意在于上帝创造了一切。而打开这两扇窗户,才真正看到了绘画的主体部分。这是一幅三联画,分为左中右三部分,由左至右,依次是伊甸园、尘世、地狱。


伊甸园


伊甸园部分:上帝在为亚当与夏娃主持婚礼,智慧之树挂满了果实,在一旁静静地观看,仿佛遇见到了不久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在亚当与夏娃所处的画面的上方,天堂中的动物自由和谐的生活着,而在他们所处画面的下方,地狱中那些黑暗诡异的生物也正逐渐侵袭着伊甸园。这是否象征着,伊甸园,作为上帝创造的人类所处的最初也是最后的净土,从来也都充斥着美与恶的对立,一个不小心,我们会滑入地狱,尽管天堂就在不远处触手可及的地方。对比尘世部分与地狱部分,在没有上帝的地方,充斥着人类,无论是凡间那些赤裸又贪婪的人,还是地狱中饱受痛苦不停赎罪的人,那是一种警示,仿佛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自省。而在伊甸园中,没有了人类的世界里,动物们与自然其乐融融,尽管我知道这有一点过度诠释,并且知道博斯应该不会是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但画作中所传达出来的这种人类对于世界与自身的过度挥霍与破坏,却无处不是触目惊心。


尘世


尘世部分:不难看出,画面上充斥着裸体、果实以及奇异的动物,其中有多只猫头鹰。而在博斯的素描作品以及其成长环境来看,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博斯的家乡,随处可见的便是猫头鹰。乍看上去,这幅画色彩明亮,热闹非凡,人们坦诚相对,仿佛太平圣诗一般,但细细看去,会发现赤身裸体的人们在画面中奔跑、呼号、吞食果实、做爱(隐喻象征,并没有直接画出),画面呈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纷争、混乱与不知节制。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符号,便是果实。果实是植物的结晶,也是繁衍后代所必须的。在此画中,果实一方面作为食物欲望的象征出现,因为人们在贪婪的吞食果实,而另一方面,也作为性爱的隐喻而出现。除此之外,画面中那些诡异的鸟与动物,都与人类一样大小,甚至比人类还要大,而人类争抢的果实,也是非常巨大,于是男人、女人、黑色与白色的人、甚至有长着尾巴的人,在其中纵情享乐,以为这丰饶将永久存在。博斯通过庞大又精细的细节描绘,在尘世部分中给我们展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那无穷尽的欲望与贪婪的本性。


地狱


地狱部分:这里充斥着黑暗、燃烧以及痛苦。在地狱部分的右下部分中,怪鸟在吞食着人类,然后原封不动的将吞下的人类排出体外,扔到深渊中。昆虫或是动物一样的生物在啃食人类的躯体,生前喜欢杀戮的人被利剑钉在木板上,穿着修女服饰的猪诱惑一个人签下罪恶的契约,象征奢靡之风的乐器不再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成为了刑具,惩罚那些生前沉湎声色的人们,无数的人群堕入血海之中,在其中挣扎呼号,细节之多,可谓是目不暇接,而其中的种种象征含义,不言自明。而在画面的中部,与一个动物头骨相对的,是一个奇怪的像是建筑一样的人体,而画面中的那醒目的人脸,让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那是画家本人。而这奇怪的像是建筑一样的人体,也单独作为博斯的一部素描作品出现,它叫做《树人》。树人与猫头鹰一样,也来自于博斯的日常生活环境,它象征着自然,也有人性的本质,即nature。博斯通过将自己与自然的树融合在一起,加入到画作中,让我们也不得不联想到,我们的本质,在这恐怖至极的地狱里,透过所有的这些罪孽还有惩罚,我们能看到些什么,而这些无尽的痛苦,又意味着什么,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博斯,并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从画作中纷繁的细节与略带诡异的种种表现手法,我在看到这幅画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超现实主义。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弗洛伊德与帕格森,也许当时的人们看到这幅画得第一反应就是:道德。


而看完整幅作品,再联想到那两扇窗户一样的扉页,我们不禁揣测博斯是否想借由这样的形式表达这样的意境:我们应该首先看到上帝与世界,并保持敬畏,因为在这之后,是罪孽深重的人类,也就是我们。从这幅富含宗教主题的画作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像超现实主义一般充满隐喻暗示的画面,还看到了人类这种造物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我想,这或许就是博斯的伟大之处,他的画作充满了反思,同时画作又充满了艺术性,在那个时代,没有超出宗教的伦理范畴,同时又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那个无比伟大的时代,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奇妙与惊异的了。


七宗罪与The Four Last Things


这幅作品,耶稣像是瞳孔一样位居中央,而四个角落中,上帝、天使、凡间与地狱环绕着,始终警示着世人,同时,在像是眼睛的虹膜的位置上,是七宗罪,那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博斯的其他作品:

Fall of the Damned into Hell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最后的审判


主显节


The Crucifixion of St. Jul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