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飞凫人

 麗文館 2014-12-13
明清笔记中常见“飞凫人”(或作飞凫)一语,如董其昌《法书纪略册》:“王右军官奴、小女、王润帖真迹,新安许少师家藏本,得之王元美,后落飞凫手,今传闻入粤东。”[1]又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文王鼎”条:“黄(黄石)又别购彝炉、花觚,蔚为三绝,雄视飞凫。”“今飞凫家见鼎之方而古者,即指为文王鼎焉。”[2]又吴辟疆《书画书录解题补》“书画记六卷”条:“按其编中叙述盖飞凫中之佼佼者,故其记书画必以纸绢气色为先,亦可见其骨董家数也。”[3]据此,则“飞凫”都作为书画、古董商人之代名词,而此义前人早已揭示。如《艺风堂友朋书札》著录叶德辉戊申腊月十八日来信:“二三飞凫人日持书画卷轴登门求售。”缪艺风致书叶德辉问“飞凫人”三字出处,叶回信告曰:“见于王弇州书画跋,谓买卖书画人。弇州所本则不记矣。”[4]而叶氏平时颇喜以飞凫人称骨董商人,如其《游艺卮言》“考证四”曰:“翻身凤皇,为飞凫人之惯技,夺胎狐狸,乃骨董鬼之恒情。”[5]即以“飞凫人”与“骨董鬼”对举。
称书画买卖人(古董商)为“飞凫人”,或许因为他们往来经营,多驾“书画船”在水上甚便,因有此名称。飞凫本为野鸭,曹植《洛神赋》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句,后借指为轻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故明清人借飞凫喻书画船。又引申为书画商人,遂称“飞凫人”。
传说东汉时王乔有双履能化为凫,《风俗通义》卷二“叶令祠”条载:“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6]后世或许又因为书画船来去自由,就附会王乔故事,称“飞凫”。
注释:
[1]转引自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董其昌的〈法书纪略册〉》,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76-177页。
[2] 姜绍书《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0页。
[3]吴辟疆《书画书录解题补》,《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第738页。
[4]转引自谷林《上水船乙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8页。
[5]叶德辉《游艺卮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6]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81-82页。此事亦载《后汉书·王乔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