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集体网上怀旧解压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4-12-13

“80后”集体网上怀旧解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最近,北京大学夏学栾教授对“80后”近年不断在网络集体怀旧给出解释:“人们对当下失望,才容易怀念过去。近年‘80后’刚刚走向社会前台,开始承担责任和压力,他们看到现实和竞争的严酷,所以怀念曾经的单纯。” 对此记者走近“80后”,对他们的真实心理进行了解。

  “我是韶关人,在这里(广州市天河区)工作两年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和朋友合租的40平方米小‘蜗居’,夜深人静时对着电脑,不由自主的会撕心的想念老朋友、旧故事、小街道。每天准时上班延时下班,疲惫的身心只能去论坛里‘灌水’一下当作发泄,然后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晓玲(化名)两年前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目前在广州某港资公司做咨询顾问,接受采访时候她正在整理公司的项目资料,她感慨到,“现实的忙碌和压力让我没办法经常联系同学、朋友。我感到自己越来越孤单,也越来越怀念过去。”

  记者走进广州市天河区某写字楼第28层采访目前就职于国内某顶尖IT名企的绍天(化名)。“我月薪9000(元),每年发放16个月的工资,不少行外人羡慕我们的薪水,可是工作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由于工作过度,现在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特别怀念从前读书的轻松日子,有时候看着老相片眼角会湿润。不是自己发展的不好,而是一下子扎进高压的现实社会,没有很好的过渡和喘息。”

  绍天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天津大学毕业后就到珠三角发展。来珠三角五年,辗转过深圳、佛山、广州等城市。“再过两年就30岁了,工作、结婚、房子等各方面压力接踵而至,发薪水时的短暂喜悦已无法冲淡这重重压力,去论坛和同类一起怀念,也是一种减压和慰藉。”

  2010年“80后”首次迈入了30岁的门槛,春节晚会上的小虎队、王菲再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之时,他们的感动在怀念中爆发了。现实中的他们也正在成为社会的支柱,就如同小时候老师告诉他们的“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现实面前,“80后”的集体怀旧愈演愈烈。

  近年来在网络上关于“80后”怀旧的帖子层出不穷,儿时的玩具、橡皮、文具、课本、小零食、口头禅都被搬上网络。这些帖子点击率都很高,有帖子月点击率就超过10万余人次。

  据统计,截至2010年1月,全国“80后”人群已超2亿,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近54%。他们中有超过百万的“蚁族”,有约1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有目前未完全统计的工作光鲜、压力大的“蜗居一族”。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上的‘80后’集体怀旧现象是情绪寄托的凸现,折射他们对出社会变迁急剧而引起的不适应。纯真的‘80后’看到社会现实和梦想的落差自然会有很大压力。‘80后’有知识、思想,相信他们在过渡期之后会展示出如同在校园中一样的锋芒毕露,‘80后’正在压力下走向未来,承担好肩膀上的责任。”

(实习编辑:卢晓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