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今年51岁,以前每天都到家附近的公园伸展手脚,步行运动半小时以上。但近4年来,她感觉双腿逐渐无力,开始还以为是感冒,但现在连平衡能力都失去了,说话也越来越笨了。有邻居提醒他是不是脑供血不足了,也有人说是不是腰间盘突出了?后经过反复诊疗,最终结论是患上了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神经衰退性疾病。这种病大多遗传,如果父母得了,子女得此病的概率就高。小脑萎缩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确诊的方法,最主要是核磁共振成像。 小脑萎缩是进行性发展的,症状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初期时走路不稳当,像喝醉酒;动作反应不灵活;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跟踪目标。中期四肢不协调感就更重了;运动失调现象明显,如企鹅行走,说话不清,容易呛到等。晚期不能自己站立,甚至无法坐起,吞咽困难等。 下面一组方法可协助自诊小脑萎缩:1自然站立,双脚并拢,最后闭目,检查是否平稳; 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是不断加深的,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小脑萎缩的病人要坚持运动锻炼,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通过锻炼还可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脑部的血液循环。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建议平时保持营养均衡,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调节精神,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对于小脑萎缩的治疗,中医理论,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可以依据临床分型,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小脑萎缩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脑萎缩的针灸疗法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具体介绍如下。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其余穴均用补法。 2、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3、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其余穴位用泻法。 4、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