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三个农机植保合作社的启示

 阅读人生988 2014-12-14

 今年七八月间,我一连参加了六场大中型植保机械水田作业演示现场会。黑龙江省亿丰凡山植保机的演示,令人称赞。这种机子小巧玲珑、运作快速,宽幅12米,喷洒农药每小时150亩。山东易田的植保机械,更为壮观,展开27米的双翅,一小时就是300亩。新机具演示带动效果显著,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许多农场、种粮大户看后赞叹不已,羡慕不已,感叹百闻不如一见。一些国营农场的负责人跃跃欲试,立项目、订计划,纷纷找经销企业联系订购事宜。这使我意识到现有的植保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植保机械的发展到了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重要时期。为验证这一看法。接着我又探访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机专业植保合作社。长丰县杨庙镇有个豸铺机防专业合作社,是我探访的第一个植保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办公室上下两层楼,一楼近百平方米的大厅摆放着上百台机动喷雾器,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二楼是理事长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墙壁上挂着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部门发的各种奖牌。

  理事长杨兆全精明干练,说起合作社滔滔不绝。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全社有289名社员,下设七个机防作业队,拥有22台担架式喷雾机、10台烟雾机和224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每年春、夏两季为小麦、水稻喷洒农药,灭虫、防病、除草等。作业的范围先是本村,逐步延伸到外村和外乡,服务对象是家庭农户和种粮大户,每年植保面积在25万亩以上。药械使用结束,机具由社员自行保管,每到病虫害出现,他们立即召集七个机防队开会,部署灭虫计划,一声令下,全部出动,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他们服务区的病虫害压下去。杨兆全介绍说,使用机动喷雾器灭虫,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台背负式喷雾机,自重21斤,再装满30斤的药水背在身上。一亩地要用两桶药水,从早到晚,一个机防队员不停地在田间奔波,一天喷洒农药30亩。植保员虽然辛苦,但效益可观,一个人仅此一项的纯收入在都七千元以上。

  交谈时,我翻看了合作社与农户签的病虫害全程防治合同书,什么时间除草,什么时间灭虫,价格、面积、用药,都清清楚楚写在合同里。杨兆全介绍说,这里是丘陵地区,土地小平大不平,不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多数农田靠人背喷雾器灭虫。现在植保机械也在升级,凡是有机耕路的田块,他们就用担架式喷雾器。他说随着土地的流转和治理,中型植保机械很快会发展起来。

合作社是植保生力军

9月30日,我在寿县农机局长闫如群、副局长李忠的陪同下,驱车赶到寿县正阳镇,考察了正阳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既从事农机作业,又提供农机服务,也承包经营一定数量的土地,是一个规模化生产的主体。一下车,合作社理事长张正兵就迎了上来,递给我一张名片,印着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承接耕地、播种、植保、收割、各种沟渠开挖等一条龙服务。随后我参观了摆在院子里的26台10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16台联合收割机和6台大中型植保机械。机械擦洗的干干净净,摆放的井井有条。合作社有21户成员,大家带机带田入社,除了种好社里的700多亩土地外,主要任务是开展各项农机作业服务,今年他们代耕土地2万多亩,机收小麦、水稻4万多亩,植保面积18万亩。单植保一项毛收入达到120万元。张正兵告诉我们,眼下又有30多户农民要求加入合作社。等秋收结束后,把这些农户都请进来,人多力量大,抱团好致富。

  我仔细询问了合作社购买使用大型乘座式植保机的情况。张正兵说,生产上的特别需要是发展大型植保机的主因。这里是平原,农作物主要是麦、稻轮作。土地流转后,特别适宜大型机械作业。当解决了耕作、播种、收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以后,植保机械的发展就成了突出问题。过去的植保机械,产品型号单一,智能化程度低,效率也低,基本上以人工背机器为主,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影响了对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不相称。农民迫切要求有专业的植保组织为他们服务。张正兵看准了这个行情,认为合作社发展大中型植保机械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外出考察植保机械生产企业,去了好几个厂,在比较中选择,最后看中了山东易田的植保机械和四台中型植保机械。他们是通过网络直接与种粮大户联系签约的,在本村本乡作业每亩收费5元钱,跨区作业每亩收7元钱,用户非常满意。他从柜里拿出几份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书和作业合同,有耕地的、收割的、植保的。张正兵说,发展大型植保机,潜力大,势头好,效益高,明年再买几台。

  肥东县撮镇建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我探访的第三个合作社。理事长袁暴发今年37岁,从部队复员先是买汽车搞运输,挣了些钱就牵头办起了合作社,流转了1150亩土地。今年他买了一台亿丰丸山植保机,不但解决了本社的病虫害防治,还到外地跨区植保,植保面积达8000多亩,很受农户欢迎。

  一连几天的调研,我深切感到,植保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多年来植保机械的技术升级却十分缓慢。我省眼下200多万台的植保机械中,单管喷雾器、压缩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等“老三样”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机械化进程。农民对植保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机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植保机械更新换代的时机到了。土地在快速的流转,种粮大户和合作社也越来越多,在适宜用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的地方都适合使用大型植保机械。通过对三个合作社的考察,得到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从现代植保来说,应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原则

眼下植保正由群防群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向转变,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正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开展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病虫害防治成为统防统治的主要方向,表明植保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我认为,植保再也不能靠千军万马背着药箱满地跑了。农业生产发展到现在的状态,农机化也必须向深度发展,向高度迈进。植保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是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严重威胁粮食丰收和农副产品安全。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粮食损失,蔬菜水果损失更大。以白湖农场为例,他们14万亩的土地95%实现了机械化,剩下的5%就是植保。其实发展植保机械化并不难,因为植保机械是成熟的,技术是成功的,生产是迫切需要的,所以走完这最后一公里,指日可待。

启示之二:从植保机械的机型来说,必须坚持大、中、小型相结合,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说,我省小型植保机械依然是使用的主体,而且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根本变化。随着土地的流转、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基本农田的治理,大中型植保机、无人机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指导植保机械的发展上,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大中型机械或无人机,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植保生产企业还要根据农民的愿望和要求,研发既能喷药,又能撒肥,既能旱田作业,又能水田作业,既适应低杆作物,又适合高杆作物的机械,满足农民一机多用的愿望。

启示之三:从服务形式上说,应坚持专业化服务的原则

现在购买大中型植保机械的主体是农场、种粮大户或合作社。调查认为,凡是适宜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作业的地方,同样适应大中型植保机械作业。合作社多数成为“双主体”,既经营一定规模的土地,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的理事长们十分明白,先进的生产工具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是一种致富的工具。我省最早购买高档收割机搞跨区作业的机手,如今多数成了农村的富人和合作社的带头人。现在购买使用大中型植保机械,就像当年购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一样,早干早得利。

启示之四:从政策层面上来说,要坚持政府扶持的原则

由于过去偏种、收环节,植保成了薄弱环节,因此建议在补贴政策上对薄弱环节给予倾斜,加大补贴力度,制定出合理的补贴办法,让补贴政策体现工作的重点。同时建议农机部门与植保部门联手,共同扶持一些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让他们成为现代植保的主力军。

新型农业植保机械—自走式水旱田喷杆喷雾机在进行喷药演示,它一天可完成500亩以上农田喷洒任务。

本文作者:安徽省农机协会会长郭子超。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农村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