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听闻的黄太吉煎饼,到后来的雕爷牛腩,以至于西少爷肉夹馍、到最近的伏牛堂,这些各行各业的各路大神转身一跳,便进入了传统餐饮,他们身着营销的金光铠甲,头上带着“互联网思维”的炫目光环,几乎每一个都宣称要把店(最起码)开到全国。 虽然出身各异,用的招数路线也不尽相同,但他们仍然有太多太多的类似。他们每个都是以极具冲击性的话题在网络上打头阵,都是以错位矛盾吸引眼球持续营销,都宣称要做极致的用户体验,开始都被热捧、膜拜、学习,但最终,他们都被人们怀疑——就像记者采访西少爷肉夹馍时的最后结语:“热情逝去之后,“西少爷”能走多久依然值得关注。” 1黄太吉&变戏法 ![]() 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曾在百度、去哪儿、谷歌担任品牌与用户体验管理工作,后创办两次数字营销企业。从个人经历上来看,黄太吉是含着“互联网式的用户体验”和“营销”这两把金汤匙出生的,基因里就有浓浓的营销味道。从2012年7月起,黄太吉开始了其万花筒般的营销技法,一个煎饼俨然成了一场戏剧: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一时红遍微博。
![]() 然而,不知从哪天起,它终究还是被人们看透了,食客们尝鲜的心理饱足后,终于尊重了自己的舌头,不再被眼球经济左右,有食客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要回归产品本质:口味、价格、位置。” 这一点,在相对中立的大众点评数据上表现得很明显:黄太吉传统美食(建外SOHO旗舰店)在大众点评上共有1080个评价,五星评价有115个,占比11%,四星评价308个,占比29%,三星+二星+一星的差评竟然占比高达60%,而同样在微博上火热的餐饮界明星海底捞(望京店),五星和四星点评均为46%,三星+二星+一星的差评比例仅为8%!差距不可谓不大!黄太吉慢慢被冷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味道,不好吃你吹什么牛呢?以互联网式的用户体验来思考传统美食,注重网络体验而不重实在的食品体验,真的难以说服大众。 难吃这件事,非常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不要跟我提群众经常没有脑子,因为吃饭好不好吃这么简单的事,基本不用脑子就可以做正确的判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