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

 老刻刀 2014-12-14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

 

一、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鲜美,还具有滋补药用功能,历来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唐店后滩养殖场科技入户示范户刘登全开展泥鳅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67㎡,经4-5月的养殖,亩产1820kg,销售收入达32760元,亩纯利润达10060元。效果显著,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养殖条件
  泥鳅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为好,交通便利,确保用电。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池深0.8—1m,水深0.4-0.6m。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唐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2 放养模式
  2.1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鳅苗前20d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cm 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d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d 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用于培肥水质。
  2.2  苗种放养
  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的苗种1100㎏,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min
  3. 饲养管理
  3.1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增投动物性饵料为60%—70%。具体投饵量随水温、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3月分投饵量为泥鳅总重1%—2%;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3%—6%7—8月份投饵量可增至泥鳅总重的6%—7%9月份投饵量逐渐降至泥鳅总重的3%。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让泥鳅少量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投饵2次。投饵应做到四定四看
  3.2  水质调控
  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cm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cm,每次667㎡施有机肥20㎏,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cm,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3.3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泥鳅的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勤除池边杂草,高温季节每隔15d用二氧化氯一次,每7d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漏洞及时修补,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做好养殖日记。
  4、效益分析 
  共养殖150天,每667㎡收获商品虾1820㎏,销售价18/斤,销售收入32760元,扣除亩成本 22700元(其中 667㎡饲料费11600元、苗种费10800元、电费100元、人工费200元),亩获纯利10060元。
  4 注意事项
  1.  在苗种放养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种,这种规格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更重要一点是这种大规格苗种一般很少患车轮虫病,即使感染,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2.  池塘饲养泥鳅,鳅塘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饵,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饵。开始先将粉状饲料沿池边四周泼洒,逐渐将投喂地点固定在食台上。
  3.  泥鳅善逃。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破损,池埂是否坍塌,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另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二、养殖塘口建设要点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结实的尼龙网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尼龙网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尼龙网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尼龙网布压实,这样尼龙网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尼龙网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尼龙网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排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在池塘的出水一端窖一根PVC管,一头在池外。一头在池内,带有弯头可接插一根高过池内水位40公分的竖管,在管外用木桩设一圈防逃网。排水时,提起池内竖插管,就这样把水质比较差的底层水排出去。

三、泥鳅苗的投放管理技术

近日,经过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及采购员的努力,示范户泥鳅苗源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渔业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示范户陆续开始放苗。针对今年的生产实际,在放苗过程中,渔业技术指导员及时指导示范户做好放苗工作。
  首先,针对近年泥鳅发病情况增多的情况,在泥鳅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严格做好放苗前的清塘工作。
  其次,加强肥水繁殖饵料生物的管理,清塘一周后注入新水50cm,注水时用4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60kg
    
另外,还要加强苗种放养时的消毒,在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30分钟左右

四、饲料投喂技术要点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应采取施肥措施来培育天然饵料。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五、鳃霉病防治技术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发生此病,在几天后可引起病鳅大量死亡。
  症状:病鳅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鳃上有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泥鳅高度贫血,整个鳃成青灰色,镜检可见鳃上有大量霉菌。
  预防:平时注意换水,保持塘中水质清新,不要过于富营养化,有机质含量太高易爆发此病。发现池中有死泥鳅,要及时捞出,特别是高温天气,一定要把死鳅捞出。否则,泥鳅的尸体在池底腐烂会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大量细菌,腐烂的尸体还会滋生霉菌,所以要及时消毒和施用底质改良剂。
  治疗方法: 先杀寄生虫;杀细菌和灭真菌同时进行,可用碘三氧或硫醚沙星配合食盐水全池泼洒;内服水霉药与杀菌药;勤换水。

六、如何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一、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
    1.泥鳅身体受伤。 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给病原体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
2.投喂、管理不善。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也易得病。如投饵方法不合理;水质变坏或有毒、有害的水进入养殖水体;酷暑季节,没注意防暑,使泥鳅食欲减弱,体质消瘦,抗病能力降低;换水时,水温差过大等。
二、泥鳅疾病的预防
为了使养殖的泥鳅少发病或不发病,就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分析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预防,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预防。
1.注重养殖环境营造
1)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塘杂草,挖去塘底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冻晒数日;堵漏洞,加固塘埂,并夯实;泥鳅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次日将底泥石灰水耙匀,曝晒;1周后进水,再用1015/立方米漂白粉对水体消毒。
2)栽种水生植物。用池面1/2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泥鳅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同时水生植物根部会有生长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注重泥鳅苗种放养
1)把好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富有粘液、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注意剔除体表或口腔内有伤的鳅种。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尽量一致。拉网、运输和分塘时,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前要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毫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浸浴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
3)苗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平方米,塘口等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3.注重养殖过程中的预防
1)饵料投饵要科学合理。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饵料投喂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泥鳅非常贪食,遇到适口的动物性饵料就会拼命地吃,造成肠道堵塞,消化不良,"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2)水质调节。酷暑季节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其它季节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3)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对水体消毒和拌饵投喂。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三、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1.肠炎病。 症状:病鱼厌食、离群、腹部有红斑,鱼体发黑,肛门红肿,初期排出白色线状粘液,解剖后肠道发炎充血。防治方法: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100千克饲料添加肠炎灵0.51千克,连续投喂57天。
2.水霉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早春最为流行。发病初期,泥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泥鳅急躁不安,随着病情的加重,泥鳅逐渐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用4%的食盐水加4%的小苏打溶液浸洗病鳅51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3.寄生虫病。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苗种鳃上或受伤部位。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严重时会死亡。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0.7/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制成的合剂或0.5/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4.气泡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或溶解氧过于饱和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发病时,首先加注新水,同时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5.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体表,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用1/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七、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
、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1)、尽量减少围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的擦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可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立方米全池泼洒。(2)、患病池用漂白粉1/立方米全池泼洒。
    2
、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肉眼可见体表生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致死。在孵化季节流行,能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水真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殖;(2)、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3)、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0.04%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
、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流行于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1)、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1/立方米。(2)、每立方米用2—4克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天。
    4
、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养泥鳅;(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3)、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5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以夏、秋季节较为普遍。防治方法:(1)、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2)、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3)、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6
、气泡病:症状表现为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腹部鼓气,苗期易发生。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治水质恶化。发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用食盐化水泼洒,每亩水面用食盐4-6千克。
    7
、农药中毒: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使泥鳅中毒致死。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泥鳅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8
、其他敌害:主要有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防治方法:(1)、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3)、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八、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常出现供给不足,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能自灌自?  视η逍隆尬廴荆 灾行曰蛭嵝缘酿ぶ释寥牢 耍  笱艄獬渥悖 肪嘲簿玻 煌ū憷  缯 !?
     2、池塘建造
1)苗种池规格。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30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钙塑板或水泥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要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做成栏网,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以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3、放养前的准备
1)清整池塘。放养前10天,应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排水至水深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水面用1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千克或猪、、人粪5千克,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4、苗种投放
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保持在15cm,可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放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长至3厘米时,要及时筛选分塘,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温差小于2,如泥鳅苗种是通过尼龙袋充氧运输的,则应在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等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缓缓放出。
    5、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根据水色情况,应适量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1cm左右时,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6、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为佳。
2)巡塘检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7、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8、小结
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