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踏天梯 2017-01-19

泥鳅具有抗逆性强、易养殖、地域分布广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30-50厘米。

2、进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3、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钙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在进排水口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三、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放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四、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牛、猪、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尿素、磷酸钙、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以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五、日常管理

1、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调节水质: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以黄绿色为佳。

3、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4、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六、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原则。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队伍。

更多养殖技术、创业指南请参看养殖一点通手机版http://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yangzhiuu;服务号(商城):yangzhimall,微信私号:yzydt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