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燈亮了

 关东兴云閣 2014-12-14
千燈亮了
  徐懷謙

  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千燈。
  同樣是小橋流水人家,同樣是老宅石板街佛寺寶塔,與毗鄰而居的水鄉周庄不同的是,千燈的歷史更悠久,千燈的文化味更濃。
  千燈,一個詩意的名字,一個從歷史中幻化出來的名字。它原名千墩,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產物,因為戰爭,吳淞江畔豎起了一座座烽火台,據說數到昆山南30裡的那個土堆時,正好是第一千墩,千墩因而得名。如此算來,千燈就有2500年的歷史了。而周庄,隻有900歲。
  在千燈,現存最古的遺跡要數延福寺和秦峰塔。它們始建於公元503年,前者是鄉人王玨出賣住宅捐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后者是和尚從義為紀念秦始皇登千墩秦柱山烽火樓祭海而建,故名秦峰塔。寺和塔經過多次修繕和改建,已難以辨出當年的模樣,但寺廟兩側的兩棵千年古銀杏,一雄一雌,靜穆地立在那兒,像兩位智者,又像一對忠貞不渝的情侶,見証了小鎮的風雨滄桑。
  在千燈,無緣在尚書浦裡蕩舟,聽不到船娘搖櫓而唱的吳儂軟歌,卻可以在綿延3華裡長的石板街上靜靜地走,幻想著是個雨天,把自己幻想成戴望舒,撐一把油紙傘,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因為是個晴天,幻想無法成真,但這條小巷中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流,沒有鱗次櫛比的店鋪,一句話,沒有那麼濃的商業味,無形中也就多了些悠閑、自在。為了拍小巷,我有意落在游人的后面,正在尋找位置的時候,當地一位熱心的老伯走上前來,告訴我站在何處,從哪個角度拍攝效果最佳。我連連道謝,心想一定是老人見慣了別人拍照,對位置、角度早已熟記在心。當然更重要的,是我於此看到了小鎮人的純朴、善良。
  單從商業角度看,千燈的確不如出了沈萬三的周庄。沈萬三富到什麼程度?他的一把瑪瑙酒壺質地通明,類似水晶,中間有葡萄一株如墨點,稱為月下葡萄,據說可以換取嘉興一郡的鹽鈔。可惜沈萬三雖富可敵國,卻最終被朱元璋發配雲南,客死他鄉。千燈也有富商,比如開典當行的余氏,當年他擁有大小房屋120間,規模也很可觀了,但他家的門楣上寫的是“詩書執禮”,楹聯上寫的是克勤克儉的內容,他的生意沒有沈萬三的大,但他的生意卻可以做得持久,這其中的道理值得玩味。
  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千燈走出了文武兩個狀元、45位進士、60多名舉人,走出了江南絲竹的創始人陶淵明第九代裔孫陶峴,昆曲鼻祖顧堅,更走出了大思想家、大學者顧炎武。顧炎武的學問有多大,且不去說,隻說他的妹妹顧氏,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培養成一個狀元兩個探花,你說厲害不厲害?今天的顧炎武故居是一所五進的明清建筑,面積很大,初次參觀,不禁納悶,一個文人,何以會置下這麼大的產業?聽介紹才知道,他的曾祖父做過明朝的兵部右侍郎,當時有半條街都歸屬於顧家,所以有“顧半街”之說。這麼說來,顧炎武也是名門望族了。進了門廳,是顧炎武的同鄉、清代狀元石韞玉寫的一副楹聯:“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可謂知己之論。第二進是以紀念顧炎武為主要內容的轎廳,上面匾額書“道崇禮范”四個大字,下面懸挂著兩副名人對聯,林則徐寫的是“禮為德基義垂政矩,道崇家范才蔚國華”﹔梁啟超寫的是“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倘肯留庭隅”,都對顧炎武的氣節表達了由衷的敬意。當年清兵南下攻破昆山時,顧炎武的母親王氏絕食而死,臨終囑咐兒子不要做異族臣子。顧炎武誓死不做清朝的官,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作為座右銘,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己任,在從事幾次反清復明的活動失敗之后,專心研習經世致用之學,積30年寫成《日知錄》30卷,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著述近20種,被稱為清初最有根底的學者,世稱“亭林先生”。處亂世而無頹唐之念,歷磨難而不喪報國之志,顧炎武被列為中國七十二賢人之一,難道不是眾望所歸嗎?
  在千燈吃過晚飯,夜幕籠罩下來,秦峰塔和石拱橋上的霓虹燈便亮了,塔、橋和粉牆黛瓦倒映在水裡,半浦瑟瑟,流光溢彩,突然想,自從有了顧炎武,有了陶峴、顧堅、余氏,他們就點亮了千燈的昨天和今天,他們的光芒何曾湮滅過?現在,千燈已然亮了,它會通過一個個游客口口相傳,把這份光芒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照亮他們心中的燈。果真如此,那麼每個人的心中不是都有一盞“金千燈”了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