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创客思维设计信息技术微课

 网海拾贝网络猪 2014-12-16
用创客思维设计信息技术微课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学习资源,因其丰富多变、使用方便、富于时代感的特点受到了青睐,成为信息技术背景下教改的“新宠”,有关微课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在中小学一线教师中广泛展开,微课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微课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不完善、选题不合理、制作不精致、应用不到位等问题上。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微课进行一番再思考、再梳理,可以引入“创客”思维,使微课设计更富创新性、微课制作更富创作性、微课运用更富创生性。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意思是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不以盈利为目的。在笔者看来,所谓创客就是一群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人,联系到教育教学,教师不也正是创客吗?他们要有效实施课程、高质量开发课程,不就是一个创造、创意、创设的过程吗?如此看来,微课的设计、开发、使用,也需要点创客的精神。
  ● 精心设计——注重创新性
  《创新:新工业革命》的作者安德森说,“我们都是创客,生来如此”。创客运动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微课创新的生命力。在设计阶段,教师更应发挥创客的创新精神。
  1.萃取主题
  我们已经意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表现,要在掌握微课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做成微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在吃透整本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作为微课的基本内容。确定知识点后,起一个别出心裁的名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点击、学习。事实上,一堂精彩的微课,往往有一个新颖的名称,如微课《我的相册我做主》就比《自制视频》有吸引力的多。
  2.确定目标
  微课的目标至少包含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主要在于增强微课开发的能力,学生的课程目标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围绕三维目标来设定具体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否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一笔糊涂账。
  3.选择策略
  选择策略就是合理选择、组合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使个人对于教学的独到见解和相关才艺得到充分体现,使微课具有创新性、艺术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如按照课堂进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联系巩固类、总结拓展类等。
  4.撰写脚本
  有了脚本,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每一步该做什么都会清清楚楚。我们可以借鉴戏剧的结构,将教师的“讲稿”变成“剧本”,在开始点、过渡点、关键点处设置悬念,让微课故事化、悬念化、戏剧化,不再平铺直叙,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感知、注意、情感、联想、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制,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
  ● 拍摄制作——注重创作性
  创客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DIY,将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变为现实,微课的拍摄制作,就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过程,要面对各种技术上的挑战,教师要勇于面对,从这些挑战中获得成就感,创作出自己满意、他人中意的微课作品。
  1.现场拍摄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多机位多角度,一般不少于两个机位,多角度拍摄成组镜头,提供新鲜丰富的视觉素材。其次要多用固定画面。固定画面给人带来稳定的视觉享受,学生的注意力会在教师身上停留相当长的时间,类似于驻足细看的视觉体验和心理需求。再次是教学场景整洁、简洁,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不出现在镜头之内,可减少干扰因素。最后要注意镜头的自然切换,微课拍摄的教学场景多为中景和近景,个别为特写。恰当的全景、特写等的设置让学生的视线在画面上有了足够的停留时间,便于使学生充分了解画面提供的信息。
  2.录屏软件
  与相对复杂的现场拍摄相比,运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就方便得多,常见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录屏大师等。以Camtasia Studio7.1为例,它的视频、录音设置一般使用默认设置,准备就绪后按下F9就可以开始录制,内容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等,教师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完成后按下F10即停止录制,软件会自动播放刚刚录制完毕的视频,满意后建议保存为.camrec格式的文件,选择合适的分辨率保存,一个微课视频便完成了。无论是录屏软件还是现场拍摄,均要求教师讲解清晰、语速适当,环境要安静。拍摄完毕,后期的剪辑、美化也很重要,如利用添加标题、学习要点等字幕的方法让微课结构更加清晰,利用添加标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让视听效果更加出彩。
  ● 加强交互——注重创生性
  创客的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共同想法的人一起去推动事情的发展,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感、知识的满足感以及与人合作的亲密感,这是符合人们内心需求的。基于微课的学习活动虽然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摩,不必一次次询问教师,确保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微课必须特别注重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后台的记录,生成学生的学习轨迹,从而避免微课变成新的枯燥乏味的“一言堂”。
  交互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人机交互,如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会产生前进、暂停、重复、快进等动作,前进表示学习进度正常、暂停表示正在思考当前学习内容或者对内容产生疑问、重看表示对内容理解掌握有困难、跳跃表示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枯燥无味、后退表示正在自我构建学习框架等。二是师生交互,设计打分系统,请学生在线对微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评价等数据进行分析,并给予及时反馈、改进,从而不断完善、提升效益。
  ● 形成系列——注重创造性
  北京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王盛林在分享创客精神的时候谈到:“通常情况下,很多很多的思想才会转化为一句语言,很多很多的语言才会变成一次行动,持续不断的行动才会变为习惯,许多人长久的习惯成就了文化,而对一种文化思想长久的坚守与实践最终成为信仰。创客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做微课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要循着正确的方向,将微课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微课系列化。
  教师在设计、制作、运用微课的时候,要有全局观,以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为依据,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风格,巧妙设置特定的学习路径,在看似松散的微课之间形成一个隐性而又连续的“知识链”,形成微课资源库,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碎片式的学习中体验不断发展和超越的学习活动。这个资源库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随着教学需求和环境变化不断发展与充实的。可以围绕某个软件使用形成系列,如Word操作,就可以制作《文本框的妙用》、《图片和艺术字的妙用》等系列微课;也可以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如《电子贺卡》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涉及PowerPoint、Word、Flash等不同软件的微课系列。
  古人曾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创客思维就是帮助微课在教学中达到“致千里、绝江河”的“物”,教师只要善加利用,必然能使微课焕发无限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