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恩斯和哈耶克之争

 rechard101 2014-12-16

第一回合

        1928年,哈耶克刚从维也纳移居到伦敦,就在一次讨论会上,围绕利率问题与当时已权高位重的英国《经济学杂志》主编凯恩斯进行了争辩,二人过了第一招。

     详细资料:事实上,凯恩斯和哈耶克都看到1928~1929年间有可能会爆发一个大危机,但其爆发的理由却完全相反。哈耶克认为利率太低,凯恩斯认为利率太高。凯恩斯坚持认为,通货膨胀的测试标准是价格。从商品价格指数来看,1927年时并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1928年7月当资金利率调至5%,以抑制华尔街的投机风时,美联储是在为美国繁荣的经济泼冷水。1928年9月,凯恩斯论述说:“困难在于要为大量涌现的投资资金找到一个出口,特别是央行要抵制利率下调的趋势。”1928年10月他又写道:“我感到现在的风险都倒向了经济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这一边……如果花太多的努力用高价的货币手段去阻止投机,那么高价的货币会阻碍新投资,也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普遍的经济萧条。”凯恩斯承认,1927~1928年稳定的价格指数掩盖了“利润膨胀”。他此时认为,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掩盖了企业投资不足这一更为普遍的趋势。一旦这些市场崩溃,他称人们就开始出现“心理贫瘠”,当这种心理占上风后,人们就不再消费了凯恩斯承认,在经济萧条出现之前用提高利率的方法可以适当控制经济繁荣,但这只是在控制总需求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方可一用的补救措施,以抵御通货膨胀。但他认为,这是“危险而无必要的败笔”,保持经济繁荣的方法是维持大量的投资,“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引导消费倾向,“既定的就业率会要求当前的投资适当放小”。他在1937年曾写道:“财政紧缩而不是提高利率才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也就是说这是,储蓄过多,消费不足导致危机

     哈耶克的“预测”完全是基于另一套理论,在当时传统的银行家和商人中很具有代表性。由于美联储长期以来使货币价格保持太低,所以才使无法长期持续的信贷热(即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有了市场。为了预防经济大起大落,哈耶克绝不允许银行体系注入任何信贷,他拒绝银行业设部分储备金的做法,也就是银行业只要求银行将储蓄的一部分用做储备金。哈耶克的意思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达到的均衡要求价格水平下调,顺应产量的增加,而平稳的价格则使资产膨胀加剧。信贷的繁荣导致了“投资过度”,如果投资持续超前于“真正的”储蓄,经济将注定走向崩溃。这是后来“奥地利学派”对格林斯潘低价货币政策批评的前身。


第二回合

    1930年,凯恩斯的名著《货币论》一出版,就遭到了哈耶克的尖锐批评。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其中提到设置贸易壁垒等保护措施来扩大贸易顺差,以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哈耶克认为如果货币严格保持中立,需求变化就会在生产上得到反映,消费与投资的平衡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来维持。 



第三回合

    接着,凯恩斯在《经济学》1931年第11期发表了《纯粹货币理论》,在用三分之二的篇幅针对哈耶克的指责进行解释之后,如法炮制,将攻击的矛头指向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为混乱不堪的东西,从第45页后,几乎没有一句健全的命题。这是一个最恰当不过的例子,证明了无情的逻辑学家如果从一个错误的命题出发,最后如何会以进疯人院而终结。然而,哈耶克博士看到了一个梦境,尽管当他醒来的时候,他给梦中发生的东西安了一个错误的名字,让他的故事变得十分荒唐,他的忽必烈汗却没有任何魔力,一定能够使读者去思考他脑中那点还在萌芽状态的想法。”     补充:在《价格与生产》中主要有以下观点:1、信贷扩张扰乱真实储蓄与资本需求的关系。2、人为地对货币进行刺激后的情形,就“好像孤岛上的一个民族已经部分地建成了一台巨大的机器,这台机器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然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已经耗尽了全部储蓄和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本,因而这台机器根本生产不出任何产品来。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暂时不去考虑用这台机器,而必须投入全部劳力在没用任何资本的情况下生产每天所需的食品”。3、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消费过度并使生产资料的资本不足。哈耶克认为危机所引起的物价下跌会自动改变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一旦资本供给恢复和增加,经济也就自然地走向复苏,无须国家干预。     而凯恩斯反对理由:1、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可以成为对抗正在形成的凯恩斯周期理论——储蓄过多,消费不足导致危机——的武器。2、凯恩斯的看法“危险不是投资过度,而是投资不足”与哈耶克认为松散的信贷政策鼓励生产者进行过度投资,使生产者的投资超过消费者的储蓄引发的危机相反。
 

第四回合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曼甚至认为,哈耶克本来就不应该从事经济学研究,从事经济学研究他不会取得什么有价值的成就。哈耶克选择研究经济学就是一个错误,政治理论才是哈耶克适合从事的专业。凯恩斯同样认同《通往奴役之路》的价值,但仍然怀疑哈耶克的经济观点。他说,“在我看来,这本书很棒。我们有最充分的理由感激你这么精彩地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你大概不会指望我接受这本书中的经济论观点。但从道德和哲学角度,我确实完全同意本书的观点;而且不仅是同意,而且是深表赞同……”

第五回合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把凯恩斯丑化为给资本主义文明带来了所有灾难的恶魔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而哈耶克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983年,《经济学家》杂志邀请哈耶克在凯恩斯百年冥诞之际发表评论,他说:“凯恩斯也许是我一生中所碰到的过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思想家,我也曾渐渐地认识到他在这一思想领域的卓越之处,但让他暴得大名的那些科学研究成果,却是完全错误的。” 也怀疑他是否曾充分掌握了国际贸易理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