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与情趣

 许愿真 2014-12-16
    让高三的语文课堂

          高效、实效、见成效    情趣、意趣、有兴趣

                       ——在全市高三语文学科分析会上的发言(摘要)

 

一、目前高三语文课堂的现状(高三听课反馈)

         专项知识点: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过——无效

     五六册课本: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讲——费时

     课堂氛围:老师卖力地讲学生积极听的不多——无趣

     语文作业:虚的多,见硬工夫的少 ——费工

       一年来,在全市学校重点听了高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课。也许是我第一次走出一中的小圈子,也许是我第一次这样密集的听课,也许是我对目前的高三的语文课堂期望过高,也许是教师与教研员身份的转变我尚未完全适应,总之这一段时间的课听下来,我真的震惊了,震撼了。高三的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的认真勤恳,看到了辅导学生的尽心尽力,看到了相互交流的谦逊积极;但同时我更看到了我们高三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严重缺失:教师讲得似乎尽心尽力,学生听得确实无心无力;教师讲得确实无微不至,学生听得实在没有引力;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三,正是学生劲头十足,求知欲旺盛,任何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的时候,但在我们的高三的语文课堂上却看不到那种求知若渴的眼神,看不到学生汲取知识的欣喜,当然更看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看不到学生学习自己母语的那份热情。举几个例子。

    例1:讲授标点符号

    16种标点符号逐一讲解,学生掌握好的讲,学生掌握不好的讲,学生完全不掌握的讲。一节课下来只讲了四种,如此算来,此考点基本用法就要讲四节课了。其结果是学生会的更会,不会的照样不会。

    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没有研究学生。不了解学生对此基本点的掌握情况,于是自己就想当然的全讲,同时不研究标点符号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向,不明晰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目前阶段,高考对此的考查几乎处于停止的状态。所以教师就全讲,看似细化了知识,其实费时费力不见功效。

    例2:对五、六册文本的处理

    现代文阅读仍按高一高二的课堂模式讲解:简介作者—分析背景—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处理课后练习。如此算来,我们的两本书就会占去了我们高三的大部分时间,真正的能力提升的专题训练的时间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没有研究文本。这样的讲解模式其实在高一高二也是不合格的,更不用说高三了。高三年级时间紧,任务重,五六册教材知识性和人文性兼具,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怎么处理?大家应该予以重视,研究文本的特点,研究知识的涵盖,高三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和高考相关联,这点是不容忽视的。

    例3:高三课堂的氛围

    高三的课堂沉闷,缺少情味和情趣,学生昏昏欲睡,委靡不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实效。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富情味的人,其他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听睡着了,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这样。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但生活让人昏昏欲睡了,其实是你传授的知识让学生乏味,也许学生有千万个睡的理由,但我们应该找到我们自身的原因,是我们让学生乏味了,我们应该对此负责。

    例4:语文作业的布置安排

    高三语文作业的布置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①请大家下去阅读复习资料第34页至51页的内容,②请大家完成复习资料中的习题,③请大家背诵某某文章。

    语文作业不像数理化作业那样硬朗,阅读和背诵的检查不能及时到位,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业布置思维,同时复习资料上的作业布置因为和答案并存,所以教师常常疏于检查,而我们自己更常常得意于优越于数理化文本作业的批改,其实,也正是这样的操作,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因丢失大量的基础练习而致使书面的辞不达意,更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我们的作业的时候可以很好的不完成,可以很好的打折扣,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监督和检查措施。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我们的语文作业是完成最不好的情况。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教师对知识的筛选不到位,教师对文本的研究不到位,教师对学生的研究不到位,说明了我们的课堂高效、实效性不够,所以不见成效;说明了我们的课堂情趣、意趣性不够,所以不见兴趣。知识的枯燥莫如政治理论了,但三中李成明老师却让自己的政治课堂飞扬出了学生的神采,为什么?因为他有丰厚的知识,因为他有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因为他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为他深味文本的实际功效,所以即便枯燥无味如政治的课堂也能让学生飞扬出愉悦的笑声。高三一年,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力与知识的比翼双飞,所以我们更不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耗时耗神的无用功。

二、第一轮复习的对教师的建议要求:

    高三语文课堂应该是:实效、高效、见成效;情趣、意趣、有兴趣

针对此,我们高三教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研做当年的高考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难度控制在0.65,均分不能过低,保护母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改的平稳过渡。

   ——命题顺序由浅入深、由分到合。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长度适中。文言文600字左右,文学类文本1000字左右,保证有一小时的时间供考生完成作文。

   ——命题语言表述规范、明确。

    作为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做当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是研做,边研究边做,梳理已经考查的知识点,高考试题是当年最好的复习资料,所以作为高三教师的我们必须作到心中有数。考什么(内容)和怎么考(方式和难易程度),高考试题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而这些只看考试大纲是不行的,特别是现阶段,自主命题的年代,考试大纲的约束力和功能性不如以前那么强烈,真正有针对性的就是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做高考试题。如果一个高三教师能把当年的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认真的研做一遍,那么在指导第一轮复习时你心中就会很了然,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可以多讲,什么可以点到为止,从而在引导学生备考时少走弯路,轻松赢得胜利。

    例如:我对2008年高考研做后的统计:

         字音的考查:宁夏海南卷/上海卷没有单独命题

    字形的考查:北京/天津/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海南宁夏七省市单独命题(作文中一字扣一分的影响)

    成语的考查:18套试卷全部单独命题考查

    病句的考查:18套试卷全部单独命题考查,考查集中的是搭配不当(12省市考查)、成分残缺或赘余(11省市考查)、表意不明(6省市考查)

    句子衔接的考查:主要考查两种类型——句子排序/填写句子

    文言文文段:宋史/宋书/汉书/墨子/晏子春秋/新唐书

    诗歌鉴赏:名家名篇——名家非名篇——一般诗人——宋明诗人

    现代文阅读:寅公/季羡林/欧·亨利/迟子建/史铁生(名家散文)

    18套作文题:命题类8个,话题类2个,材料类8个;文体不限10个,限制诗歌7个,天津:限制诗歌与戏剧;江西:要求书信格式;湖南: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山东:要求文体特征鲜明。

       经过这样排查分析之后,复习的重点、难点、热点已经了然于心了,考试的方式也一目了然。而其中的稳定部分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了。

        承接前面的内容,比如标点符号,明晰了高考试卷的考查方向,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不会在这个考点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只复习易错点就成了。

2 认真研究高三学生现状

       作为教师讲的再好,不关注学生的状况,照样没有任何功效,因为新知识的传授是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起点的。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高三教师经常忽略这一点:常常带高三的老教师往往凭借以往的感觉陷入经验主义,而第一次带高三的教师往往凭借复习资料的影响陷入本本主义。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所以清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重要。

    例如:《离骚》

       关于屈原的知识还用得着仔仔细细的说吗?关于那段历史我们能说过人家历史老师吗?况且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如果要讲还不如把第五册的《屈原列传》直接提前讲呢?

    例如:标点符号

       学生真正的缺失是什么,是16种的全体失忆吗?学生真正混淆的地方才是教师重点讲解的地方。

    例如: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学生为什么总是心知其意而写不出来?甚至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写的意识。这还不都是我们教师惹的祸?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贯给学生说大意而不落实在书面上,我们一贯让学生抄写标准答案而拒绝他们的原创。因此养成了他们的这种可怕的“惰性”。所以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不是重点,重点是唤醒学生写的意识,重点是落实学生写的表达。

       第一轮复习是知识的细致化、系统化,但不是教师讲解的细化,应是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梳理的细化,以此使他们明确第二阶段的查漏补缺点,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一味逐个的细致讲解,学生是找不到提升点。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状况,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轻松提升学生的能力,让课堂变的实效、高效,最中见成效。

我有一些有效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例如:文言虚词的复习

        学生自查:每人发一张纸,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和课本,写出18个虚词的用法。

    学生对照检查:对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检查自己的18个虚词掌握情况,明晰遗漏和没有掌握的虚词。

    教师指导:重点梳理学生没有印象的虚词,教师重点结合课本知识唤起学生对这些虚词的记忆,然后强化记忆——特别陌生的,要求学生必须对照课本查找例句,明确相应的用法和意义。

    学生巩固:一两周的时间,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自己的18个虚词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检查,并定篇定词巩固。

    集中练习:以文段的形式,分为可课外和课内篇目,集中练习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与课外文段之间实现知识的回顾和知识的迁移。

    专题检测:学生自己在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和其他资料的前提下,写出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能写出正确的例句。

    强化提升:发放教师整理出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例句),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次(早读必读内容),坚持到第一轮复习结束。

3 认真研读文本的使用性(重点是第一轮复习中的五、六册书的使用)

       高三年级在专项之外还有五、六册课本的教学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人在高三为了高考而放弃课本的处理,那是对课本的异化的理解。不说别的,高考对五、六册的最直接的考查已经给我们敲了警钟,如作文《等待戈多》,更别说五六册书本上面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文章对学生的应考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没有用好它,没有认真的研究文本和高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为什么会对你的文本解读疲劳而倦怠?他们这个时候真正要的是什么?是逐段的课文分析吗?也许学生有着样的需求,但肯定不是每篇都这样。但大多数教师即便讲解也是高一高二式的讲解,现在这个时候这样的讲解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能力的提升点在哪里,估计我们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讲解只是为了讲解而已,由此只能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甚至蹂躏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这样的三年一贯制的讲解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对语文课堂失去应有的期望。

       高三年级真正的课本教学应该和高考的知识点密切相关,而我们高三教师应该找到课本文本和高考知识点之间的契合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学出了新意,学到了实惠,高考知识点找到了迁移的本源,自己就会动起来,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文本解读,而是带领学生主动地接受文本。当然,这需要教师加大对文本的研读力度,对文本进行重新的整合,不是千篇一律地重复,而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针对文本的特点,整合文本,筛选文本,选择性的讲解,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例如:《孔孟》

       学生熟悉孔子和孟子,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相关的文章,所以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设计成写作课和现代文阅读课。具体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学生直接写命题作文《孔孟》——5分钟列出写作提纲——同学间交流提纲安排——大家读《孔孟》,梳理文本的写作思路——自己的写作提纲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比较异同(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等)——思考异同的原因,重点是思想深度方面的(达到借鉴提升的目的)。

    例如:《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可以定位为“诗歌鉴赏技巧课”,切入点为“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具体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整理印发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试题——要求学生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完成试题—— 试题的共同点:想象对诗歌很重要——而怎样才能作到想象合理准确,学生通过做题的感觉自己总结方法——阅读文章《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总结作者的见解:泡、找、猜、进——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刚刚完成的试题,比较辨析做题思路的缺失之处——教师总结诗歌鉴赏中想象的技巧——相关的高考链接——布置作业。

4 激活语文课堂的情趣

       语文教师最应该是一个有情味有趣味的人,而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意趣和生机的。但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知识味太重,情趣味太淡。而没有趣味的知识传授也让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档次,效果可想而知了。前面,我说到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课堂,学生不重视,没兴趣,上课睡觉现象严重。学生压力大,任务重,睡眠时间不足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单一、陈旧、老化,跟不上学生的时代变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我们的很多高考知识和学生头脑中的时尚潮流是相吻合的,是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关不关注这些,更不更新观念和知识,很多时候,我们只须稍稍留意一下,我们只须简单关注一下而已。

    例如:手机短信与语言运用

       往届写给自己的短信——故意在当前学生面前展示——卖弄自己对往届学生的欣赏,刺激当前学生的嫉妒心理——学生主动请缨向自己表衷心和感激——整理学生的短信——梳理短信的写要求。

    例如:诗歌鉴赏

      学生根基浅,但他们喜欢流行歌曲,所以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从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入手,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枫桥夜泊》与《涛声依旧》“留下一盏渔火让他们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山行》与《白云深处》:“坐在路口对着西阳西下/白云深处有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

    周杰伦的《东风破》

       其实进入高三,大家都是学校信得过、学生信得过,家长信得过的教师,我们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不容怀疑,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而语文又是知识面广而泛之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需要我们自己发挥我们聪明才智,研究学生,研究文本,研究高考,在文本知识与高考知识点之中找到好的契合点,用我们的情味,用语文的情趣把我们的学生拉回我们的语文课堂,突出重点,强调功效,避免散乱和随意,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变成一种期盼,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成功,这样的高三语文课堂的效率才真正的得到提高。

5 关注新课改,明了方向,做好承继

明年是新课改的第一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必须注意高考和课改的关系。比如今年的名句默写。《氓》考察“自我徂尔”一段,是《课程标准》之外的段落,也是平时复习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但《氓》在新课程中是要求全篇背诵的,这样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再如文言文翻译,看起来容易,上手(回答)较难,因为考查的关键词,要求考生必须紧紧结合语境理解分析,显而易见,设题更加灵活,更多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高考试卷一直重视文化内涵的承载,而在新课程人教版教材中有一本选修课本专门编著了中国文化经典,可见未来的命题必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而从新课改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来看,我们的教师对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的把握还不够到位,所以,吃透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做到理性备考是至关重要的。深入研究已经进入新课改的省区的语文试卷,了解这些课改实验区的语文试卷的内容、结构及体例特点,相信对我们的复习备考会有所启示。比如,近两年课改区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类试题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例如:2007年宁琼卷的23题,要求考生用赞扬的语言概括人物事迹,把阳光社区准备推荐的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的推荐材料补写完整。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将运用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有文采放在了考查的重要位置上,无论是仿写或是扩写均在修辞上做文章;而这类试题在表达中更强调语言运用的实用性,针对中学生的语言实际情况,将准确的表达放在了重要能力的位次上。比如今年的第18小题就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诸如此类的还有新课程卷中谈名著的试题,结合教材考查的试题,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导向性。这种设题的价值取向既保持试题的平稳,又有适度的创新;既体现课改精神,又保证了试题测试的效度。

   6 讲好知识,抓好落实        7 收集信息,胸有成竹

   (6-7不再展开来讲,点到为止。)

       有人说,在语文复习备考中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以语言积淀为支撑的,立足于对语言把握、感悟的线路;另一条是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的,致力于贯彻解题方法、套路的线路。我们需要两线并行,这样才会生机勃勃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成绩;反之,任何一种线路,都会死气沉沉地窒息学生的语文才能和兴趣。

       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或者丰富知识,但高三语文复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对语文试题的根本规律有一个把握,答题意识有一个明确,学生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分数。要以明确试题规律和把握答题的意识作为我们主要的突破方向。

       有人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展放在桌面上,试卷便是平坦的大地,而让考生看到大地上站着大写的“人”,这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