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阻

 学中医书馆 2014-12-16

湿阻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于脾胃,引起舌苔腻为主症的疾病。多发生于夏令梅雨季节,南方或潮湿地方较为多见。
湿阻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以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口淡纳呆等症状为特征。
 舌苔为腻苔,脉象为濡脉,浮而细软。
 发病多为夏令梅雨季节。
湿阻治疗的辨证分析
本证病因多由于湿邪阻滞中焦,使脾胃受病,以致精微不得输布,水湿停骤为患。若患者平时脾胃虚寒,则湿邪易从寒化,
表现为湿困脾胃和脾虚湿阻,当以苦辛燥湿或健脾化湿治之;若平时胃肠积热,则湿邪易从热化,表现为湿热中阻,当以清
热化湿治之。
湿阻治疗的辨证论治

湿困脾胃
【证见】 肢体困倦乏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饮食不香,口淡或有甜味。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苦辛燥湿。
【方药】
1.主方平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苍术12克,厚朴10克,陈皮6克,藿香12克,法半夏12克,白芷
10克,茯苓12克,谷芽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每次1瓶,每日3次。
湿阻治疗的其他疗法
1.简便方
(1)藿香12克,茯苓15克,水煎服。适用于湿困脾胃。
(2)党参15克,白术12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湿阻。
(3)布渣叶30克,木棉花15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中阻。
2.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3.预防调护
(1)脾胃素虚者,每逢夏令梅雨季节,切勿恣食生冷瓜果及油腻、肥甘之品,以防湿邪中阻。
(2)在夏令季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也可选用藿香、佩兰、荷叶及炒谷、麦芽,煎水作饮料。功效是芳香化湿,醒
脾和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脾虚湿困
【证见】 四肢困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脘闷腹胀,饮食无味,厌食油腻,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化湿。
【方药】
1.主方六君子汤(虞抟《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砂仁6克(后下),藿香12克,炒扁豆12克,谷芽30克,甘草6
克。水煎服。
2.中成药香砂六君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湿热中阻
【证见】 胸闷腹胀,口苦粘腻,不思饮食,口渴不欲饮,或有低热,尿黄。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化湿。
【方药】
1.主方甘露消毒丹(王孟英《温热经纬》)加减
处方:绵茵陈20克,滑石18克,黄芩10克,石菖蒲6克,藿香12克,连翘12克,白蔻仁6克(后下),木通9克,布渣叶15克,射

干10克,薄荷6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五花茶,每次10克,每日2次,冲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