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父母,警惕孩子的“成就焦虑”

 xc活人的娄子 2014-12-16

好父母,警惕孩子的“成就焦虑”   

 

  我有一个朋友,女儿晓月读五年级,她妈妈是小学老师。有一天我到他们家串门,时间已是晚上10点多了。在我们交谈的短短半个小时内,孩子三次走出自己的书房

 “妈妈,我感觉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我还不是很会解,你教一教我。”

 “妈妈,这两个概念我好像还是区分得不是很清楚,你教一教我。”

 “妈妈,这道附加题我还不会做怎么办?”……时间已快11点了,可是晓月还不想睡觉。

 经了解,晓月在班上是个优秀生,数学单元测验已经连续两次考了100分,她们的数学老师制定了一套“奖励政策”:连续五次考100分的同学,以后可以不写家庭作业。第二天她们就要单元测验了,晓月还想再考100分,但心里还不踏实,所以老觉得自己这里没有掌握、那里没有掌握。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考试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在未能达到目标前,或面临自我感觉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略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一般学生来讲,考试之前因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好而产生“考试焦虑”现象较为常见。

 可是对于像晓月这样成绩很好的学生,为什么也会在考前产生焦虑呢?很显然,晓月是在老师为他们设定的“奖励标准”的诱导下,将学习与学习的直接结果——考试成绩等同起来,从而为自己订下了刻板的目标,并时刻担心这种目标不能实现而导致过分的焦虑。

如果说,晓月的情况只是“考试焦虑”的话,那么我在 “放下”与“放弃” 及 “放下”与“放弃”续 这两篇日志中说到的刘翔云的案例,则已不仅仅是“考试焦虑”,而是“成就焦虑”了(注:需查看上述两篇日志的朋友,可点击文章名进入)。其表现就在于:孩子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总想着要超过别人,或者担心被别人超过,从而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

 “成就焦虑者”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老和别人比较,总想着要超过别人,或者担心被别人超过;

 第二个特点是:情绪总处在紧张不安、过度焦虑之中;

 第三个特点是:他们觉得超过别人的手段就是取得成就。

 “成就焦虑”比一般的“考试焦虑”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1、有些人在追求成就时,因为总想超越他人,或者总担心被别人所超越,所以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好,精神也不愉快。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2、具有“成就焦虑”的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是吸取知识、丰富自身的过程,而将其作为和他人竞争的手段。为了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他们倾向于把别人都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愿帮助别人,同时也因为碍于面子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造成同学关系的紧张。他们还觉得:周围充满了敌意和嫉妒,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成绩下来了,别人一定会幸灾乐祸

 3、有“成就焦虑”的人,大多数同时还可能伴有很强烈的自卑感。

 研究一下“成就焦虑者”的生活经历,我们往往会发现:或者是他们的父母不满足自身的境遇,把出类拔萃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是他们自己出身贫寒,身处逆境,经过数倍于他人的努力,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社会对这类人抱着鼓励的态度,但是忽略了这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善,最典型的就是“卢刚事件”(卢刚是美国依阿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枪杀了包括他的导师、中国同学在内的六个人后自杀)。卢刚就是一个“成就焦虑症”患者,因为达不到自己预先期待的目标,心理极度压抑,最后导致了杀人这样的极端行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成就焦虑”产生的原因。这个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

 1、学校的原因:由于部分老师总是以成绩来作为评选各种先进的主要标准,并且经常用分数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导致学生对分数和名次看得太重。加上那些考得好的同学,经常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奖励,经常参加班上、学校的各类活动,往往成了“明星”,得到很多同学的羡慕。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了,谁不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呢?

 2、社会的原因:一伙亲戚、朋友或同事聚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是他们家有孩子,谈论的话题主要就是孩子的学习。这时候,如果有孩子在场,那些学习好的往往成了“英雄”,成了大家抬举的“明星”;成绩差的,只好悄悄地溜走。许多父母由于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落后一点,在亲戚、朋友或同事面前也觉得没面子,甚至经常当着孩子和别人的面数落孩子

 3、家庭的原因:许多父母往往用分数来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在家里谈得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习。

 我曾经跟许多家长朋友说:“现在的孩子好可怜,他们大多都没有家了!”

 许多家长不明白:“怎么会呢?”

 我说:“因为他们的家,被他们的爸爸妈妈变成了第二所学校,孩子有了两所学校,当然就没有家了。”

 我常把人生比作一个“天平”:天平要平衡,是不是两边要放上同样重量的砝码?

 孩子也是一座“天平”。

现在学校、社会已经在“学习、成绩、分数”这一端放上了许多砝码。如果做父母的还在这一端继续加码,孩子心灵的天平能够平衡吗?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在天平的另一端,放上几个“休闲、娱乐、亲情、友情”的法码,这样孩子就能够顺地成长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成就焦虑”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父母的,不要过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家里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休闲、娱乐的时机,多跟孩子聊一聊家里的、身边的一些开心事,谈一谈国际、国内的新闻、时事,甚至陪孩子看看电视、电影,手拉拉手散散步,讲讲故事,周末和孩子一起爬爬山,到大自然中好好地乐一乐。

 同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整孩子的心态:

 1、调整孩子的过高的期望值

 告诉孩子,人生有目标、有追求是好的,但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要让孩子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头挖不成井,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走下去,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2、启发孩子对学习意义的正确认知

 告诉孩子,学习知识本身是一种乐趣,因为在学习中,自己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这种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为了考试,为了超过他人而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负担,即使考得再好也难以维持长久;反之,如果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就算现在成绩不如意,也会后劲十足

 3、引导孩子体会生活的真正含义

 让孩子了解,取得成就的最终结果,也是为了生活过得快乐,如果整天为了成就而忧心忡忡,身心俱疲,成就再高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超越他人、超越所有人”的目标不仅是永远达不到的,而且你还会因此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里,还有三句话,要特别提醒孩子的爸爸妈妈们:

 1、千万不要把家庭变成了孩子的“第二所学校”。

 2、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每一次谈话都变成了教育。

 3、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有些时候,孩子的一些道理,很可能是“歪理”、“斜理”,但我们未必非要跟孩子争出个什么“真理”来,完全可以用爱的亲情一笑了之、轻松应付,甚至可以用歪理对歪理,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作为父母,不妨收集一些轻松、幽默的笑话故事,作为在家里跟孩子交流的一种生活调节剂

好父母,警惕孩子的“成就焦虑” - 日出东方 - 求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