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应,认为生命之基在阴阳平衡,强调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然其内容、语言却艰深难解。故南怀瑾先生应邀讲解,《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便是其讲课的现场辑录。 南怀瑾先生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阐释了《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实例加以实证,微言大义,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顺应四时、平衡人体阴阳、提高免疫力……这些看似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成为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日常生活。 南怀瑾解读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 最少活百岁的方法 “中古之时”,这个不是现代历史学的中古了。黄帝距离我们四千多年,他讲的上古、中古,距离我们已有很多万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比真人次一等的,“淳德全道”,道德非常高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的行为一切,跟天地阴阳、春夏秋冬配合。这个问题很大。孔子在《易经》上也讲到这个事,天地阴阳配合调于四时。“去世离俗”,出家人离开世俗,“积精全神”,专门去修持。“游行天地之间”,修成功了以后有神通,随便在整个太空里头活动,不要买飞机票,不要坐宇宙飞船。“视听八远之外”,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他有天眼通、天耳通,可以看到、听到一切,这种人叫至人。“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这是由修道练身体来的,“亦归于真人”,也算是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这是黄帝提出来的问题。其次,就是儒家所讲的圣人,“处天地之和”,不修道,不做工夫,生活于自然之间。“从八风之理”,不过注意冷暖气候的调整,注意卫生及个人身体的环境保养。“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一样地喝酒吃饭吃肉,还有嗜好;换句话说,一样地抽烟喝酒吧!(众笑)但是有个条件,心理上没有仇恨人,没有发脾气,没有恼怒,绝对没有嗔恨的心理;在佛学里讲就是有慈悲心,有爱人的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所以呢,也不出家,同普通人一样穿衣吃饭。“举不欲观于俗”,但是他的行为略有不同,不像普通社会一般人,拼命去赚钱,拼命去做官,他都避开了。“外不劳形于事”,尽量做到生活恬淡、清静。“内无思想之患”,不但没有仇恨怨尤的心理,他的思想是非常宁静专一的。“以恬愉为务”,每天都是快乐的,人生是乐观的。 讲到乐观的人生,那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常常讲,不晓得怎么搞的,我们黄种人有个特点,尤其中国人,都有一种讨债面孔的样子,态度也都很难看。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的朋友问我,南老师,你们中国人会不会笑啊?他问这个话的意思我懂了。我说对不起,中国人当然会笑!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好像是一种仇恨的面孔,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跟你们不同。在美国,路上看到人都“哈啰”,说句你好啊,不管认识不认识,脸上肌肉拉一拉(众笑),这个是美国的教育。 我说我们中国的教育不同,小孩子路上看到人,如果喊一声喂!爸爸说:“死相,人都不认识,叫个什么!”(众大笑)我就告诉他,我们中国黄种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的确如此,我们中国人见人都没有笑容,没有“恬愉”之颜,不是乐观的表情。尤其是在银行里,现在银行好一些,过去银行柜台的小姐,邮局卖邮票的小姐,你给她钱,她那个脸拉下来不晓得多长,很讨厌。 这里提到恬愉,学佛有四个字,叫慈、悲、喜、舍。这个喜很难,但是人只要一笑,整个脸上肌肉拉开,脑神经马上松了。所以学笑很有道理,大家都需要。“以自得为功”,自由自在地生活。“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有这样的修养,身体不会衰老,精神不会散失,病不医也自然好了。也不要怕睡不着,睡不着也不管了,一切恬愉乐观就好了。这样呢,他说也可以活一百岁。 《黄帝内经》这一整篇,都在讲人生的修养,哲学的修养,这一段是最高的人生哲学。所以说,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修养,都在这个医学里头。我们普通把它当医学看,其实一切都通通包含在内了。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呢,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法则天地”,他效法天地,不像我们一样乱来的,夜里当白天,白天当夜里。我们过去在乡下,没有电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就起来,就是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他的生活跟着太阳月亮,昼夜分明。“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他知道天文上的二十四个节气,春夏秋冬,应该怎么穿,怎么吃,都搞得清楚,安排得好。“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合于上古人,合于自然之道,合于修道的真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有这样修养的人,寿命活得长,自己把握寿命可以到极致的年龄。(本文选自书中 第二讲·第三堂)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