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脉原生态景观

 对酒对花 2014-12-16


        贺兰山(蒙古语:;Ala?a a?ula),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贺兰山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
        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地貌上看,贺兰山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峭险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断层,东侧与银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据2010年统计可达2000米。贺兰山北部以花岗岩为主,由于接近乌兰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所以物理风化强烈,贺兰山主体在贺兰山中部,山势陡峭,山体庞大,海拔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贺兰山中部,海拔3555米,贺兰山中部东西宽度可达50公里。贺兰山南部山势相对和缓。有汝其沟、大水沟、小水沟、贺兰沟、插旗沟、苏峪口沟、三关口沟等50多条沟谷,沟道成V型,下部较为宽阔,沟底砾石遍布,沟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积扇。
        贺兰山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化石也比较丰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纪地层大都完备,仅缺失晚粤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与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页岩、砂岩等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后者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
        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
        北段东坡山体根据2010年统计最宽处21公里,海拔不超过2000m,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边际有少量沉积岩,物理风化强烈,形成球状风化地貌,北部接近乌兰布和沙漠。
        中段是贺兰山主体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锅洲即在此段中贺兰山脉白雪皑皑部偏南处。这里山体庞大,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中段东坡南狭北宽,2010年统计时最宽处21公里,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公里,山势较为和缓;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公里。这是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层发育,有优质煤炭资源。
        贺兰山东坡沟道极为发育,多数自西向东延伸,呈梳篦状分布,自三关口至苦水沟之间有沟道21条,概属黄河水系的外流区,其中最大者为大武口沟,集水面积为574平方公里。沟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较深,呈“V”字形,沟道下部则较为宽阔,砾石遍布谷底。
        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的地质历史长达20亿年。20亿年的地质演变,不仅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而且还留下了众多的矿藏资源。
        距今约15.5亿年的中元古界,贺兰山地区断裂为大海,海底沉积了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火山爆发时厚愈万米的碎屑岩,形成了贺兰山优势矿种——石灰岩。这种岩石,质密坚硬,有着‘贺兰山脊梁’的美誉。另外贺兰石、硅石,还有宁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体古孢子也是那段时期的产物。
        7亿年前的震旦纪,贺兰山地区出现了宁夏最古老的动物,在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的山路上,捡到这样的一块蠕虫动物化石其实并不困难。震旦纪之前,贺兰山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大冰期,这时的海底地形崎岖,高差悬殊,气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滨发育冰川,并且形成了一系列与冰川作用有成因关系的贺兰山震旦系。
        震旦纪大冰期结束后,气候开始变暖,生物也开始繁盛起来,曾经统治整个海洋的三叶虫就生活在那个时期。海侵作用将一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带到了浅海区,动物尸体里的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磷和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时候,苏峪口地区是一片浅海,但海水动荡不止,海洋生物的尸体在地层沉积不牢。苏峪口地区形成的磷矿层很薄且储量有限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贺兰山小口子-笔架山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中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地区垂直气候带较为明显,东西侧自然景观及农业生产有很大差异。贺兰山西部和北部有著名的腾格里大沙漠和乌兰布和大沙漠。具有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雨雪稀少,风大沙多,蒸发强烈的特点;而贺兰山东部则是银川平原,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大米、西瓜、苹果、枸杞等,闻名中国,气候上具有无霜期长,热量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年日较差大等特点。
        贺兰山地势高峻,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年日较差小,气候多变等特点。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多,即山下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山下为8度左右,山顶为负1度。无霜期较短,山下180天左右,山顶只有 124天。一年四季以冬季最长,山下187天,山顶为316天;夏季最短,山下部仅出现3至31天;海拔2100米以上无夏季,春秋相联,夏季气候宜人。
        贺兰山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根据2010年统计,年平均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历年平均气温稳定≥10℃ 的日数海拔2900米处为38.2天,积温478℃;海拔1112米的银川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172天,积温为3298.1℃,平均无霜期 122-170天。贺兰山的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平均每上升100m,降水量增加13.2毫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山体上部丰雨年其降水量可达600mm,欠雨年则不足200mm。降水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60-80%集中在6-8月份,但随海拔升高年内降水分布趋于均匀,如山地中段海拔2000m以上林区,6-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70%,2000米以下到山麓地带则占70-75%。历年2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平均蒸发量为900-1000mm,浅山及洪积扇为1000-1200mm,北段的低山区为1200-1400mm。由于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差值巨大,因而空气很干燥,从中段高山向南北段的低山和东部坡麓,干燥度由2.0增加到8.0。
        贺兰山东坡多风且风速较大,山体上部尤为显著。主风向在山体上部为偏西风,中下部为偏北风.随海拔升高,大风日数增多,由平均54天增到158天,一般刮7-8级以上大风的日数每年有24天左右。贺兰山高山气象站曾记录到风速>40米/秒的大风。

1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
 

2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2
 

3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3
 

4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4
 

5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5
 

6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6
 

7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7
 

8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8
 

9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9
 

10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0

11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1

12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2

13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3

14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4
 
15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5

16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一)图片16

17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

18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2

19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3

20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4

21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5

22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6

23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7

24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8

25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9

26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0

27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1

28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2

29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3

30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4

31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5

32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二)图片16

33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

34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2

35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3

36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4

37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5

38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6

39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7

40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8

41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9

42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0

43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1

4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2

45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3

46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4

47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5

48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6

49P

穿越原生态贺兰山脉。。。(三)图片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