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古代中国与希腊乐律计算起源的比较[转]

 johnney908 2014-12-17

刘娅娅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自公元前5~6世纪以来,世界多个文明圈的数学家和音乐家,都试图厘清音乐声音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与音乐分析相关的理论问题。使得音乐与数学之间,呈现出一种密切的关联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古代中国和希腊。在远古时期,无论东方或西方,声学的大部分内容是与音乐学密切相关的。音乐与数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理论音乐学的律学当中。律学是从发声体的振动规律出发,研究乐音的数理关系。
 “上古之音始于自然”,古人在最初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若振动无规则,所产生的声音高度不定;或一时突发的音,高度难以捉摸,使人心烦的属于噪音。振动极有规则,所生成的声音,高度一定,可令人心旷神怡的属于乐音。 所谓人的感觉的科学化,其实是指依据人的听觉神经反应,利用弦乐器(或管乐器)来决定乐音的谐应。古代人以感觉为基础,探索乐音产生的规律,就是所谓“以耳齐声”。其基础仍然是人的感觉,但已经是建立在对感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了。后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听觉也逐步纳入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范围。据亥姆霍兹(1820-1892年)的研究,听觉神经,不仅对振动频率的绝对值非常灵敏,并且对两音的频率比,也能加以分辨。当此比很简单且为有理数时,二音的结合作用,由经验认为是协和的。所以音乐家在测定二音的距离(即音程),不取频率之差,而用频率之比,此比愈简单,协和愈完善。

 因此,在音乐理论创立初期,关于乐律的计算方法,虽然古代中国有三分损益法,古希腊有毕达哥拉斯的比例数及由此而生的五度相生法,形式不同,但结果非常类似。也因此,导致学界在东西方乐律是否相互独立起源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发掘的音乐文物,及对其测音结果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个研究路径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由于中国古代关于乐律计算的文字记载,与考古发掘出的乐器文物之间,在时间先后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仅仅从文物分析其乐律计算方法,似有不足。要进一步论证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制律方法在起源上的相互独立性,从其制律的动机差异,和其数学计算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分析研究,应该是可考虑的另一条进路。
古代中国制律的动机是“礼”和“乐”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是否和谐健康的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乐和才能政平,乐坏则可能表征了社会的没落甚至崩溃。 因此,制律,即寻找出和谐的乐音及其实现的途径,首先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正常和谐的目的,创建歌舞升平的盛世。
中国古代最早概述乐律计算方法的文字记载是《国语·周语》,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周景王曾问律于伶州鸠。伶州鸠将十二律的名称道明于周景王,并说:“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均”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弦线式音高标准器(定律器)。均钟器的出现,为“以耳齐声”后乐律计算成为可能提供了现实基础。“三”、“六”、“十二”与十二律的名称、音高标准器“均”的叙述同时出现的,体现了当时中国人至少已经掌握了一种用数的关系来分析乐音协和的方法。最早运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五声音阶的记载见于《管子·地员篇》(公元前480年~前422年)说:“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是以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是以生角。” “先主一而三之”中说到的“主一”,在数学上,应是计数由一开始,在律学上,应包含两种意思:(1)用长度比表示五音时,凡五音之首,无论是何种律的音,取一作为其长度比;(2)求首音的律数时,也是以一为主,不过1 × 3=3,就是用“三”为制律之本。这与上面提到的“纪之以三”正好契合。
“四开以合九九”,“开”为“条陈”,则计算此数的程序如下:
3×3× 3× 3=(3× 3) × (3× 3)=9×9=81

 “三分而益之以一”,即( 1+1/3)=4/3=2×2/3
列成算式,则为:
1 × 3=3
3 × 3 × 3 × 3=(3 × 3) ×(3 × 3)=9 × 9=81··宫
81 ×(1+1/3)=81 ×(2 × 2/3)=108·····················徵
108 × 2/3=72····················································商
72 ×(2 × 2/3)=96·············································羽
96 × 2/3=64······················································角
三分损益法计算五音关键在于找到了两个相生因子:2/3与4/3.除了1/1,1/2之外,这两个相生因子在数学上是最简单的。乘2/3,是三分损一,乘4/3,是三分益一。三分损一后的弦长变短,音比其前的弦音高纯五度(3:2);三分益一后的弦长变长,音比其前的弦音低纯四度(4:3).在音感上,由它们产生的纯四度(4:3)和纯五度(3:2)又是完全协和音程(1:1,1:2为绝对协和)。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五声音阶的任一调式只有大全音(9:8)和五度律小三度(256:243)两种音程,其音阶结构甚为简单。这些就是三分损益法的优点,也是它在历代被沿用的原因。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在人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历史中,三分损益法是科学史上将自然现象总结为数学规律的最早、最成功的尝试。最早用三分损益法对十二律作出完整计算的文字,记载于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说:“黄钟生林种,林钟生太簇……,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 这段文字对十二律相生的计算,未载明律数(各律长度比例数),也未记出律长(各律真实长度),但它明确指出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十二律的相生因子及相生方向(确定相对音高的方法)。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中也提到了用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的方法:

“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一十一’三之,为积分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之大数立焉,凡十二律。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律之初生,写凤之鸣,故音以八生。黄钟为宫,其数八十一,下生林钟;林钟五十四……仲吕之数六十,极不生。下生者倍以三除之,上生者四以三除之。”

黄钟律数取81,计算十二律过程中律数出现分数值,不能完全取整,淮南子的做法是去除分数部分,只保留整数值。
前面,管子以81为宫,得出五音之数的整数值。黄钟律数确定之后,依三分损益法生其余十一律时,通过11次连乘相生因子2/3,4/3后,分式部分的最大分母为 3的11次方 =177147,故淮南子取黄钟大数 177147,这样十二律各律数就全是整数了,从而提高了十二律计算的精确性。
《史记·律书》中记载的“生钟分”是取黄钟律数为1,按三分损益法而得其余的十一律的比例数。“生钟分”概念的介入,为黄钟大数的取值提供了计算上的直观解释。177147这个律数,被汉代以及其后的律学家采用,又称其为“黄钟之实”。

依据黄钟大数的取值以及生钟分的概念,现拟将《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中关于十二律相生的记述,计算如下:

古代中国与希腊乐律计算起源的比较[转]

仲吕“极不生” 与“返宫”依上文所述,当生至仲吕时,若将仲吕向下生一次,得清黄钟数:60 × 2/3=40,照理,清黄钟与黄钟成八度倍半关系,其数应为40.5;若将仲吕律再上生一次,得黄钟律数:60 × 4/3=80,也不能回到黄钟之数81,计算结果出现了误差,即不能解决黄钟八度还原问题,即“返宫”问题。
从汉代开始,许多律学家为解决“返宫”问题做了大量努力,它成为推动中国历代乐律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

其一:乐音协和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表征,制律,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之一。
其二:由中国古代乐律计算起源的过程可以看出,其乐律计算的方法特征在于,除了整数乘法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之外,还包括了不规则的分数取整(舍弃)。从而初步满足了基于三分损益法的制律需要,并构成了中国古代数学与音乐融合的特有模式。

关于古希腊制律的动机和计算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年~前496年)学派将抽象的数作为万物的本原。通过揭露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规律。世间的音乐只是对天界音乐的模仿,而天界音乐的和声是以数为基础的,所以音乐也是一种数的和谐关系。“毕达哥拉斯被认为是发现了彼此和谐的声音的数字比。”毕达哥拉斯发现如果两个紧张程度(张力)相同的弦,长度比为简单的整数比时,如1/2,2/3,1,弹奏出来的就是和谐悦耳的乐音。这样乐音协和的问题被引入到他 “数是万物本原”的模型之中,在对这些简单整数比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它们的倒数分别为2,3/2,1构成等差数列,而能够产生这种规律的数列被称为“调和序列”。

四列十全(Tetraktys)与音程关系的确定

根据“简单整数比”的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建了一套音乐理论。1,2,3,4这头四个自然数,其和为10,构成边为四点,每列分别为一、二、三、四点的三角形,称为四列十全(Tetraktys)。按4:3,3:2,2:1的比构成几个主要的音调,这些音程关系是古希腊音体系的基础,并被视为“永存的世界之源”(注:中国古代三分损益生律法中,也是12/3,4/3,中1234这四个数都存在,且1+2+3+4=10,) 。

四列十全的再现
音乐是一种数的和谐关系,那么,就可以用6,8,9,12这几个数来再现四列十全(注:三分损益的生律过程每次弦长变为原先的2/34/3,则连续两次对应的弦长分别为原初弦长的2/38/94/38/9,由于2/3=6/9,4/3=12/9,其分母都是9,但分子分别涉及68812,三分损益所涉及到的同样是这几个数字)。张一根弦的弦音计用弦音计把弦分为12等分。分别拨动其中由6,8,9和12这几个数字构成的那段弦,就能使他们奏出声响。八度、五度、四度音程便以2:1,3:2和4:3的数字比例关系排列。四列十全的八度划分就是算术中数论和调和中数论的一种表现:9是12与6之间的“算术中数”,即,12-9=9-6;8是12与6之间的“调和中数”,亦即(12-8)-(8-6)=12:6.每4个数就组成12:9=8:6这样的比例。在算术中数与调和中数的结合中,该比例称作“黄金比”。音乐与数学的内在作用极大的影响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音乐结构。七声音阶模式以不断的分割四列十全音程为基础,在两个四度中,各自从上至下两次测出9:8这样的大二度:
                   (9:8)·(9:8)·(256:243)=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