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园诗话(陆续添加)
自叙
闲余作诗话,零零星星,不外乎真情实境耳。——漆园 01、师长辈尝勉余当多读书。余性耽艺文,盖诗文之别妙者可于艺术得,艺术之高格者可于诗文得。宋严沦浪云:“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陈后山诗话亦云:“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漆园按:今之南饶北启,此不例乎?
02、陈后山云:“退之以文为诗,”又云“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子瞻云:“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严沦浪云:“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此二家之别乎?漆园按:韩诗才高,孟诗悟远。
03、某子入某政协下属诗社,首会中,自是诸理事教益,命题,皆歌功颂德者。会毕乃归,途中有君问此子“何感?”云:“似泊人受朝廷招安耳!”言毕,满车捧腹。
04、尝于论坛与人争论诗词。盖时下有些许人作诗或评诗过于着实。继而有近老干体一类者。其人殊不知自己以文论诗耳。文则当意明,而诗则贵意蓄,读者自意会之。更有些人喜为自己之诗作解作长注,殊也不知诗如果要如此自己长解长注不如不写了。诗当贵于读者意会之,得意会者自有共鸣,不得意会者,解之己无味,画蛇添足耳。
05、王公静安云:“词有题而词亡,诗有题而诗亡。”盖诗之为何?孔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漆园按:诗本言志,盖此胸中所泄,岂一题所能隶也。
06、夫自嘲者多自负者。盖书生意气,每每欲扬而不失厚道,故以反语道出。
07、夫诗有诈典者。余拜寄某师诗云:“寻常听项慕君名,立雪程门兴此行。车笠之交无所赠,敢调俚语寄心声。”“听项”者例也。古有
“逢人说项斯”,余以为有说自有听也。余知林翁,乃于此也。又,余叹石莲花诗:“曾载观音游四方,如来座下亦风光。莫非偷食老君药?遂谪凡尘作石郎!”皆此法也。
08、王公静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盖情之何物,每与景通,或为景所动者,言景而寄情也。此于杜诗中每每得见之。
09、诗本胸中块垒、积郁溶以学养,发乎笔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诗人观事物细于常人,故能穷其极,学者描事物博于常人,故能富其华。
10、有君于论坛请教云:“近体诗之格律之宽严”,并举唐诗数首求证之。云:“个人以为近体诗成于唐朝,而编于唐后,后世人编唐诗近体时,把其中一些处于古风转近体的诗也收入其中,自有道理。而今人做近体,当以格律把关,若尽举唐诗为例而大兴变体,则格律形同虚设矣。”
11、某日与宗叔某短信问安,宗叔偶言及潮中青年诗家某。得知姓字乃云:“此诗家,于二三年前余己识之,时也服之,然今日看来,余于此子未多让”。
12、某版首版某君因故欲辞职。余虽与不识,然见坛上诸君皆敬于先生,故也生敬仰之心。盖以诗论诗,以事论事。余不喜先生之诗词,然喜先生之人品也。盖诗人者,余以为:“品为上,诗为下。若品不正者,其不是人矣,况乎呼为诗人”。
13、某日与仁兄某言及诸江湖者,皆极推诗三百与菊斋也。余云:“自来此二坛,有近半年矣,余发帖不足半百,然受益诚近数年来不得者,诚可谓小投资大回报也”。
14、某日余于Q中求寤堂兄赐题《回斋夜课图》,言语间不过三分钟,寤堂兄一绝即成:“一榻书香且正冠,上帏灯影渐斑斓。看君更写秋声赋,落纸烟云已半寒。” 15、余评楼飞飞古风诗一首云:“飞飞学养高,且为多愁善感之人。而学养乃诗家之本,多愁善感乃诗家之质。有此本质诗家其诗得情味也。” 16、诗本诗家之器耳,所剩者,诗家之心也。 17、余有无题诗句“一晌五粮液,长宵二爨书。”帖于网坛中,诗友回帖所见不一,有意会成“酒时兼书法,大雅。”有意会成“酒后书法,快哉。”有意会成“酒后枕帖而眠,随兴。”如上等等,还能多解。或问余“此其时情境乎?”云:“亦是亦非。” 18、有子问余,何以为诗词。云:“提练自身真实感情,溶以其时境,施以技巧,发乎笔端,诚所谓诗言志也。”
19、余于网坛中见有些人以散文入诗词,而骨力不足。读来如散文套以诗词格律耳。其境界终是不高。
20、词贵境,贵情。而以境道出情,弥贵也。
20、词贵境,贵情。而以境道出情,弥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