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思想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吗?

 胡萝卜upup 2014-12-17

或问:既然思想是我的,为什么有时候我控制不了我的负面情绪?

答曰:你的负面情绪不是你的,你的思想也不是你的。

先不着急解释这句话,先聊聊《小苹果》为什么会火。

第一,自身的质地。《小苹果》本身得有能火的特质。好比一捆干柴遇到火星就会燃,一块生铁就不行。

第二,明火。干柴要燃,得先点着。好的营销和推广,就是明火。

第三,相应的环境。干柴要燃,就不能在瓢泼大雨的夜晚,在湿漉漉的地上。如果《小苹果》出现在八十年代,它就火不了。

这三个条件,同样适用于一个人发火的时候。

比如,你修改了八次的方案被领导毙了,回到家,狗撞翻了一只空瓶,你一脚踢在狗屁股上。这个举动的发生,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自身的质地。即狗的行为是让你不开心的。否则,虽然方案被毙了,但有人来还你的钱,你就不会一脚踢在他屁股上。

第二,明火。即举动的施加对象。否则情绪就会“密云不雨”,缺少凝结核,水汽就无法凝结。你在愤怒的时候会打墙,但不会打空气。

第三,相应的环境。即你当时的情绪不能与愤怒相违。如果不是领导毙了你的方案,而是给你涨了工资,狗撞翻一只空瓶就不会让你动怒。

因此,发火并不是你自身引起的,而是众多的条件配合在一起产生的。负面情绪也是这样。如果你每次不高兴就会得到一百块钱,那么你永远没有办法一次性得到五百块钱,因为得到一百块钱这件事情本身是让你高兴的。不能控制负面情绪和不能控制吃到好吃的就开心是一个道理。

别人欠你钱不还,你会有负面情绪。别人欠我钱不还,我也会有负面情绪。因为有些事情本身就带有引起负面情绪的属性。一个悲伤的故事,每个人听了都会悲伤,悲伤是故事的属性,而不是读者的属性。

苏轼《琴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悲伤的故事就是琴,遇到读者,好比琴遇到指头,二者和合,才能发出琴声,生起悲伤的情绪。

或曰:那我不去碰负面事件不就得了。

答曰:你做不到。你坐在这里不动,有人会来找你借钱。你待在家里不动,也会感冒生病,感冒生病怎么可能躲避掉呢。

现在,说说为什么你的思想也不是你的。

如果思想是你的,那你有什么思想不是从外边来的?——毛泽东思想还来源于马列主义和《三国演义》呢。当然,还结合了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

很多东西有它自身的寿命。比如你建了个群,拉两个人来聊天,慢慢人越来越多,等到你退群了。群依然在。许多年后,群里的人全都换了,群可能还在。思想也是这样。

你的思想是电脑里的资料和信息,你只是硬件设备。一台电脑报废了,里面储存的资料完全可以转移到别的电脑上。

马克思死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这就好比把一台电脑的资料拷到另一个电脑里,电脑本身报废掉了。而拷过去的资料,又不断地补充更新,只是由于来源,还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

那么,有没有一台电脑报废,资料没有拷出来就随之报废掉了的呢?当然有。比如马老三思想。我们不知道马老三思想是什么思想,因为他的电脑报废的时候资料没有拷出来。

是否把一份资料拷出来,并不取决于某个人,而取决于这份资料自身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有顽强的力量留在这个世界上。比如银行系统的账户,哪怕再更换设备都不会丢失。当然,许多年后也会,因为它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

一种思想本身,是有它的期限、寿命的。它有力量去感染,去传播。每个个体只是它赖以繁衍自身所需要的肉体工具。思想自身具备扩张的能力。如果这个思想本身不够有价值,它会自己枯萎、消散。

大到“孔子的思想”,小到“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这句话,都是一样。

“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能超越许多代人的寿命而不死。你不讲它,不去传播它,它也会借别人的口和耳传播下去。它本身是有生命力的。

从宋朝到清末民初,许多诗人的诗里都有一勺杜甫的味道,这就是杜诗的生命力。(宋朝意指江西诗派。)从先秦到民国,中国士人的观点里都有一勺《论语》的味道,无论是多是少,是赞同还是反对孔子,都绕不开。

但杜甫的诗就是杜甫本人的味道吗?也不是。杜甫的诗里,可能有两勺诗经,一勺楚辞,两勺陶渊明,一勺庾信,一勺阴铿、一勺何逊,再一勺汉魏六朝其余人的味道。这些东西是汤料,加上开元天宝的骨头,往里一煮,出来的味道,我们叫“老杜”。我们读到黄庭坚的诗,说这一句是老杜的味道,意思是黄庭坚在煮汤的时候,从老杜的汤里舀了一大勺。

为什么那么多人学老杜的诗,因为许许多多有生命力的气质在这里汇聚,这些气质有其扩张的势力。每一种气质,都有它扩张的要求。但有些气质的势力没有那么强,或者遇不到合适的土壤(也就是前边说的相应的环境),就只好逐渐消散了。比如我翻董桥的散文,扑面而来的是民国时代旧文人的气息。这种气质在港台作家中并不罕见,但同时代的大陆作家身上就很少能嗅到这种气息。

每一种气息都有它的生命和势力,并因此附着在与它相应的人身上,延续它的期限。所以,你在这个年代读杜甫的诗,不仅是你选择了杜诗,也是杜诗选择了你。是屈宋班扬那些人的气质选择了你。

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他自己的,你只是临时的代管人。一个整天写代码不懂文言的人不会无故翻出《史记》读,却会对《乔布斯传》感兴趣,因为盘踞在一个人脑海中的思想有它自己的口味和要求,会选择与它气质相近的思想来融会,并排斥与自己相违的思想。这种特性,是思想存续自身的要求。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